陕甘酸菜浆水的产生与周人秦人的早期生活一定有联系
酸菜,许多地方都有,我知道的就有广东酸菜,四川酸菜,山东酸菜,东北酸菜,新疆酸菜,陕甘酸菜。这些具有地方特色的酸菜,因制作方法不同、采用原料不同而显示出不同的风味。
陕甘酸菜的做法不是向许多地方的酸菜做法,用腌制的方法,而是用发酵的方法,发酵好以后,水即是浆水,菜就是酸菜,具有清热,祛火,开胃,由于其中含有一定的青霉素菌,所以也有一定的消炎作用。制作过程分为“茬酸菜“和”投浆水”,前者是酸菜吃完或者所剩无几,需要煮制酸菜,后者则是酸菜时间长不清香了,需要向缸里的酸菜投放一定的开水或者稀面汤,促进缸内酸菜从新发酵。
茬酸菜的流程是在缸里预留一定的浆水,如果自己没有需要从其他人家要一点来,其作用是发酵的引子,俗称“酵子”。把白菜、萝卜、包菜叶、芹菜、苦苣等新鲜蔬菜洗净切碎,然后在沸水中煮片刻,将煮好的菜倒入缸内,再烧开水,把开水倒入缸内,用少量麦粉烧汤,汤要清,把汤倒入缸中,这是为发酵的细菌准备的营养物质。把缸内的菜、开水和倒入的面汤搅拌均匀,就可以密封缸口,适当阻止外面空气进入,一二日后启封,其内浆水色白如乳汁,清香扑鼻,即可食用。
下面我想说的是这样一个问题:陕甘酸菜文化圈与周秦早期的活动范围为什么近似?酸菜浆水的习俗和周秦的崛起会不会有某种联系?
年轻的时候我曾经做过司机,西部许多地方都去过,就发现陕甘的酸菜有很强的地域性,前几天到文县去,发现文县人也吃酸菜浆水饭,去略阳,又吃到酸菜洋芋面条,我根据经验,初步了解到酸菜浆水饮食习俗有一个大致的范围,即东至汉中宝鸡,西至定西临夏,南至文县,北至固原一带,而这个范围恰好近似于秦人早期活动的范围。这使我联想到陕甘酸菜这个特有的饮食习俗,是否与周秦的崛起有着一定的联系。
带着这个想法,我搜集了一下相关资料,发现古代最早关于酸菜浆水的记载是在《逸语》卷十,第十九篇《轶事》引《吕氏春秋》云:文王嗜菖蒲菹,孔子闻而服之,缩而食之,三年,然后胜之。 曹注云:此见圣人于饮食之微不务肥甘以悦口,亦取有益于身心,与不撤姜食其旨相同,且事必师古之意,于此亦可见耳。”孔老夫子尊周礼,崇拜文王周公,听说文王喜欢吃酸菜浆水(酸菜浆水文化圈的特征),就想尝尝味道,结果被酸得缩起了鼻子——缩頞食之(和外地人初尝酸菜浆水时的表现一样一样的),不过,经过三年的食用,最后也喜欢上了酸菜浆水,孔老夫子的表现和现在一旦融入酸菜浆水文化圈以后就离不开酸菜的其他人也是一样的,一旦吃习惯,就会终生喜欢吃酸菜浆水。
我在想,周秦都起源于陇右地区,初创之际,生活艰辛,酸菜浆水在这一时期是最需要的。不仅百姓吃,行军打仗,也是解决军队副食供应的一个好办法。直到二十世纪,在物质生活极其贫乏的年代,酸菜浆水仍然是日常饮食里的必需品,担负着储藏蔬菜、聊以充饥的重任。在饥饿的阴影里长大的我们这一辈人,永远也忘不了那救命的酸菜缸,那时候,幸亏还有浆水缸,幸亏还有遍布山川的野菜,让我们可以度过麦黄前的生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