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爱中巴”驶向北京:下岗妈妈托起当红笑星的梦想

高晓攀
高晓攀是相声、主持人、影视演员等多栖明星,两次登上央视春晚,表演的小品《小棉袄》《姥说》成为经典。他曾荣获第六届CCTV电视相声大赛金奖,并当选为“中国改革优秀人物”。
高晓攀出身普通,母亲王景芝早年下岗。为陪儿子一起奋斗,这位平凡妈妈忍痛与中年丈夫分居10年,每周乘坐长途中巴在保定与北京之间来来往往。每一条车辙就是一道深沉母爱,每一条车辙都在诉说母子俩荡气回肠的故事。王景芝以特殊的“母爱中巴”,托起了儿子辉煌人生……

相声新星流浪在北京,一只烤鸭报母恩

高晓攀1985年8月出生于河北省保定市,母亲王景芝是河北建筑集团水暖工,父亲高国旗系乐凯胶片集团的普通工人。高晓攀从小痴迷曲艺,8岁时父母将他送往保定少年宫学相声。时任保定歌舞团团长的冯春岭,觉得他是可塑之才,引荐高晓攀跟随自己的父亲、著名相声大师冯宝华学艺。
高晓攀
当时,冯宝华已从天津实验曲艺团退休,在天津定居。从1994年9月起,刚满9岁的高晓攀每逢星期天,就从保定坐长途中巴去天津学相声。为节省往返车费,王景芝和丈夫没有陪同儿子前往。保定距天津180公里,中巴车需行驶3个多小时。王景芝放心不下年幼的儿子,每隔半小时就给中巴车主打一次电话,问儿子走到哪儿了。学完3个小时相声,高晓攀再独自坐长途中巴返回保定。整个往返期间,王景芝一颗心始终揪着,要打10多个电话。母爱伴随长途中巴从保定驶向天津,又从天津驶回保定……
冯宝华教徒格外严苛,他让高晓攀对着墙背相声,打一个磕巴就重新来,一口气能流畅地说一遍,他就在墙上画个道;要是连着背错五遍,高晓攀就抽自己一个嘴巴。他一说就是50遍,经常累得舌头都麻木了。为让儿子曲不离口,王景芝将收音机里《每日相声》录下来,让高晓攀跟着反复听反复说。每隔一段时间,她就带儿子去莲池公园表演,自己与丈夫邀请邻居、亲友坐在下面当观众。
高晓攀跟随冯宝华一学就是5年。悠悠5年间,王景芝的母爱伴随长途中巴,在保定与天津之间往返上千次。1997年6月高晓攀初中毕业,以优异成绩考入河北艺术学校相声科。
高晓攀
这时河北建筑集团与企业合并,王景芝惨遭下岗;高国旗每月收入只有500元,家庭经济陷入困境。为挣钱供儿子学相声,王景芝进入一家民营建筑公司做水暖工。她像男人一样,每天一身泥一身汗地奔走在工地,100多斤的铁管子一弯腰就扛到肩上。冬天,刺骨北风一吹,她双手冻得全是皲裂的血口子。每次领到480元工资,王景芝就在心里激动地告诉自己:“儿子两个月的开支又有着落了。”
2000年高晓攀艺校毕业后,考入位于北京的中国戏剧学院相声大专班。这是该校第二次招收相声专业学生,也是最后一次,一家人沉浸在美好憧憬中。然而短暂喜悦过后,王景芝和丈夫犯难了:家里只有3000元积蓄,而每年学费高达1.5万元,远远超出了他们的承受能力。看着父母紧锁的眉头,懂事的高晓攀小声说:“爸妈,我已花了家里很多钱,不能再给你们添负担。这学我不上了,准备跟随流动艺术团去全国各地演出。”王景芝打断儿子:“培养子女是父母的义务,要是让你小小年纪就随草台班子四处流浪,我和你爸会懊悔一辈子!”
高家祖上立下规矩:有多少钱办多大事,穷死不向外人借钱。为了儿子,王景芝与丈夫破了戒。她带着自己手工钩的毛线拖鞋当礼物,逐一登门拜访亲友。趁对方眉开眼笑夸她手艺棒时,王景芝难为情地开口借钱。亲友知道王景芝夫妇不是迫不得已不会走这一步,且他们讲信誉,纷纷伸出援助之手。亲友们的钱都是省吃俭用积攒下来的,为让他们放心,王景芝郑重地给每人写下借条……
高晓攀
2000年9月,高晓攀怀揣父母艰难筹集的1.5万元,顺利进入中国戏剧学院相声大专班就读。学艺术很烧钱,除了学费,高晓攀每年的生活费、住宿费、资料费、演出服装费等等,也是一笔巨大开支。高国旗的微薄薪水只够家庭日常用度,为负担儿子,王景芝同时打三份工:她早晨5点起床,去某高档社区扫院子;吃过早饭,她赶赴建筑工地做水暖工;晚上则在一家超市当理货员。出身寒微的高晓攀深知父母的艰辛,学习格外刻苦,专业成绩在全校遥遥领先。他几次与陈寒柏、孟凡贵等名家同台演出,被誉为“相声新星”。
因长期劳累过度,加上营养不良,王景芝血糖严重偏低。2001年10月,她两次因低血糖晕倒在建筑工地。担心儿子有心理负担,王景芝夫妇向高晓攀严密封锁消息。每周六,高晓攀在学校排队打IC电话回家时,王景芝故意提高声音向他撒谎:“我身体好得很,能吃能睡,从1楼爬到20楼,面不改色气不喘。你安心学习,不要牵挂我和你爸。”放下电话,王景芝泪盈双睫,高国旗眼里也亮晶晶的。
2002年1月,高晓攀回保定度寒假,无意中从妈妈的褥子底下翻出了她的病历。直到这时,他才从邻居那里得知妈妈同时打三份工,并因低血糖两次晕倒的惨痛事实。傍晚,王景芝下班回家,高晓攀含泪说:“妈,您的苦和累我从邻居那里都知道了,我对不起您。还有一年我就毕业了,等我成名挣钱了,一定让您和爸爸过上幸福晚年。”王景芝回答儿子:“父母培养子女不图回报,别将这些放在心上,天下父母都一样。”
高晓攀与母亲
2003年6月,高晓攀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从中国戏剧学院毕业了。他这样为自己设计未来:迅速成名挣大钱,还清父母为他求学陆续欠下的4万元债务,5年内给二老在北京买套房子定居养老。然而一踏出校门,残酷现实就将高晓攀的梦想击得粉碎。当时相声市场不景气,很多名家都鲜有演出,且演出一场只有100元报酬。而且京城人才济济,高晓攀又缺乏应有的人脉资源,他根本没有机会登台说相声。
自己大学毕业了,不能再靠父母养着!为生存下来,高晓攀被迫四处打工。此后,他在西单商场做过服装导购,在798艺术区当过油漆工,还去婚庆公司客串司仪……每挣到一笔微薄薪水,他除留下200元生活费,其余全交给父母还债。那时他舍不得租房子,经常拎着行李箱去这个朋友出租屋挤一晚,在那个同学家打地铺。这位相声新星居无定所,没有固定收入,像民工一样在京城流浪。
2004年9月,东单一家餐厅开张,邀请高晓攀主持开业仪式。本来说好有50元报酬,可餐厅老板声称预算超支,给了高晓攀一只北京烤鸭抵工资。父母还没吃过北京烤鸭,高晓攀决定中秋节带回家给父母尝鲜。烤鸭虽是真空包装,但高晓攀担心变质,便用绳子将烤鸭吊到通风的窗棱上。每晚睡觉醒来,他第一件事就是睁开眼,看烤鸭还在不在。
9月28日中秋节,高晓攀回保定看望父母。他将烤鸭交给妈妈,含泪说:“妈,儿子没能力给您买贵重礼物,只能送一只烤鸭,这还是别人抵的工资。当年您陪我去北京考学,住20块钱一晚的地下室,一天只吃两顿饭,为我吃尽了苦,可到头来我却没能力回报母恩,儿子有愧呀!”王景芝揽儿子入怀:“晓攀,你这份孝心,这只烤鸭,足够温暖妈妈一辈子。真的,妈为你骄傲自豪。”一家三口围在一起吃团圆饭,王景芝和着泪水,将烤鸭咽进肚里……

北京保定来往奔波,“母爱中巴”承载儿子梦想

转眼高晓攀从中国戏曲学院毕业1年了,如果继续从事与相声不沾边的工作,专业就荒废了。别人不给机会,就自己创造机会!2005年春天,高晓攀与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在朝阳区文化馆组建了北京青年相声剧团。每人出1000元作为启动资金,高晓攀被推举为团长。他带领一帮年轻相声演员深入社区、学校、医院演出,有时主办方提供一顿午餐,有时给他们三五百元酬劳。因青年相声剧团不计报酬,不挑演出场所,且台风青春活泼,很快在北京站稳脚跟。
高晓攀及青年剧团的脱颖而出,引起了同行的嫉妒。京城一位知名老相声演员,认为青年相声剧团挤占了自己和徒弟们的演出空间,恶意诋毁高晓攀。他给高晓攀编织种种“莫须有”的罪名,说他人品不端,不讲职业道德,见利忘义……这位老先生还强令所有徒弟,不准参加青年相声剧团的演出。很多同行被谎言蒙蔽了,结成同盟排挤、孤立高晓攀,让他滚出北京相声界!2006年3月,青年相声剧团在风雨飘摇中被迫解散,当时高晓攀发完工资,身边仅剩下15元。
高晓攀
雪上加霜的是,因连续两个月拖欠房租,当晚高晓攀被房东赶了出来。3月的京城春寒料峭,冷风嗖嗖。他拖着行李箱,一个人沿着鸦儿胡同往长途汽车站走。偌大京城竟无自己的容身之所,高晓攀看着万家灯火,感到自己是那么卑微无助。这个寒冷的春夜,他格外想家,想妈妈。走到赵公口长途汽车站时,天已亮了,高晓攀登上了回保定的汽车……
了解到儿子不堪回首的遭际,王景芝心碎了:“晓攀,别去北京流浪了,在保定找份工作吧。咱是普通人家,不求大富大贵,只求安安稳稳。”高晓攀攥紧拳头:“妈,我不甘心。我8岁学相声,一家人的每个脚印里都盛满眼泪和艰辛,如果现在放弃,以前所有努力就白费了!”儿子的心很大,北京是他的梦想舞台,自己没有理由将他圈在保定。刹那间,王景芝脑海里迸出一个重大决定:与丈夫分居,去北京陪伴儿子一起奋斗!
王景芝时年46岁,高国旗与她同龄。年轻时夫妻俩从没分开过,现在人到中年,为了儿子竟面临分居!王景芝觉得愧对丈夫。高国旗安慰妻子:“晓攀的事是咱家最大的事,他处境艰难,你有必要再护送他一程。你放心,我能照顾好自己和年迈爸妈。”
2006年3月19日,王景芝离开保定,陪儿子来到北京。母子俩一时没找到房子和工作,一连在北京西站候车大厅住了3个晚上。他们靠在椅子上,不敢同时睡着,你睁一会眼我睁一会眼看着身边行李。第四天在朋友帮助下,高晓攀在丰台区租了一间11平米的平房,他和妈妈睡铁架床的上下铺。
高晓攀与尤宪超
为了生存,王景芝每天挤公交出门找工作。一番奔波,她进入丰台区某家政公司上班。高晓攀每天背着一袋艺术简历,去京城一家家文艺团体推销自己。4月中旬,北京曲艺团招考相声演员,高晓攀以文化和专业双优的成绩被录用,成为团里一名编外演员。
王景芝每月工资1800元;高晓攀没有底薪和奖金,只有演出才有收入,每月到手的钱比妈妈更少。母子俩住在低矮漆黑的出租屋里,王景芝经常花两块钱买回一个鸭架,用豆腐白菜炖一大锅,就是母子俩难得的美食。母爱温暖下,高晓攀不再饱一顿饥一顿,不再拖着行李箱四处流浪。无论他回来多晚,妈妈都在出租屋里守着一盏温暖灯火等他。有了母亲陪伴,高晓攀冰冷的北漂岁月多了几分温情。
身为编外演员,高晓攀演出报酬只有正式演员的三分之一。纠结烦恼中,他向妈妈诉说屈辱和心酸。王景芝忍泪开导儿子:“咱是普通人家,能有个说相声的平台不容易,好好珍惜。咱不图报酬,就将每一次演出当做磨砺自己的机会吧。哪怕你不挣工资,咱们母子也能生存下去。”母亲的精神引导,化解了高晓攀的心结。
因保定家中还有丈夫和年迈公婆,王景芝每周一至周五在北京打工陪伴儿子,星期五傍晚坐长途中巴回保定。没有女人的家乱得一团糟。王景芝一进门就忙开了:她里里外外打扫卫生,整理家务,擦拭灶台和抽油烟机……那两天里,王景芝给丈夫和公婆蒸两锅馒头,包200个水饺冻到冰箱里,再于星期天傍晚坐长途中巴去北京。王景芝晕车,经常坐一路吐一路,头昏脑胀。为不增加儿子心理负担,她每次在车站卫生间洗把脸,再化个淡妆,然后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出现在高晓攀面前。
高晓攀
妈妈每星期乘坐长途中巴,在保定和北京之间来往奔波,几多艰辛与疲惫!每一条车辙,就是一道深沉母爱;每一条车辙,都在诉说母子俩荡气回肠的故事。中巴的每一声鸣笛,更是母爱的深情呼唤。母亲乘坐的长途中巴,承载着自己的梦想和未来,高晓攀亲切地称之为“母爱中巴”!
2007年6月,北京曲艺团赴怀柔演出。因团里的班车坐满了人,高晓攀只得自己花钱租了辆旧QQ车,还顺便捎带几个演员。当天淅淅沥沥下着小雨,高晓攀开着QQ车跟在团里的车后面。途径三元桥时,团里的车闯红灯突然急刹车,高晓攀驾驶的QQ车追尾了。如此一来,他被迫放弃演出,独自驾车去汽修厂,共花了5000元。第二天,高晓攀找相关领导报销修车费,对方冷冷回应:“追尾你得负全责,和团里没关系。是你自愿租的车,又没人逼你。”
5000元,对那时的高晓攀来说简直就是天文数字!就在他心碎崩溃时,坐在副驾驶座位上的同事,声称车祸导致自己轻微脑震荡,要求高晓攀赔偿1000元医药费。高晓攀不知如何向妈妈开口,黯然在废弃铁道边坐到深夜。凌晨1点,王景芝拿着手电筒找到儿子,含泪问:“到底发生了什么?”高晓攀哽咽着说:“上天为什么总是拿弱者开刀?他们为什么这样欺负我?”
从儿子断断续续的讲述中,王景芝了解到事情的前前后后,心裂成一片片。她轻拭儿子眼角泪水,哽咽说:“晓攀,你之所以遭受不公正待遇,是因为还不够强大,没有能力主宰自己的命运。要活得有尊严,就必须自强自立。别难过了,别人负我们,我们不能负人。”两天后,王景芝取出全部积蓄,又让丈夫打来一笔钱,支付了修车费和对方的医药费。不久,高晓攀与妈妈商量:“我要做强者,想离开曲艺团创业。”王景芝沉默片刻,说:“妈支持你。”

儿子成名选择退出,行驶10年的“母爱中巴”停运

高晓攀与尤宪超
2007年冬天,高晓攀与表弟尤宪超、金霏等几个青年草根相声演员,组建了自己的相声团体。高晓攀集思广益,给社团取了一个贴近百姓生活,喜感十足的名字——“嘻哈包袱铺”,他出任掌柜兼演员。筹措启动资金时,高晓攀向老家的亲友借钱,大家觉得他太年轻,创业不靠谱,钱借出去风险太高,编织各种理由婉拒了。困境中,王景芝挺身而出。2008年3月,她与丈夫将保定的房子抵押给银行,贷款6万元支持儿子创业。4月中旬,“嘻哈包袱铺”在一片质疑声中开张了。
京城活跃着十多个民营相声团体,为争抢这块有限的演出蛋糕,竞争呈白热化。“嘻哈包袱铺”必须一炮打响,否则会淹没在汪洋中。高晓攀与伙伴们将第一场演出,定位为“汶川大地震义演”。他带头在各大相声论坛发宣传帖子,给网民写信;王景芝出门做家政,顺便在社区张贴宣传海报。那时,高晓攀和妈妈紧张得整夜失眠:不知道“嘻哈包袱铺”的首场秀会有多少观众来捧场;他们害怕没有人来,害怕剧场空空。
5月16日,“嘻哈包袱铺”第一场演出在海淀区五棵松剧场拉开帷幕。令人欣慰的是,当天来了86名观众。当高晓攀在舞台上抖完最后一个包袱后,他激动地冲到后台,使劲用拳头捶墙:“太棒了,太出乎意料了!”想起儿子一路走来的艰辛,一旁的王景芝热泪盈眶。高晓攀将当天的门票收入、企业捐款,及出售“嘻哈包袱铺”T恤的款项,共计1.5万元,悉数捐给中华红十字会。为此,“嘻哈包袱铺”在业内赢得了广泛赞誉!
然而,因没有大腕助阵,加上缺乏原创作品,“嘻哈包袱铺”在夹缝中求生存。高晓攀一天要打100多个电话,四处联系演出业务。由于五环内的城区都被知名相声团体占据了,高晓攀只得率领团里一帮演员赴延庆、平谷、房山等偏远郊区县演出。转眼一个月过去了,“嘻哈包袱铺”发工资,高晓攀与同事们一样,也只拿到27块钱,只够在路边店吃两碗拉面。第二个月,他拿到了31元工资,仅够买10斤大米。王景芝以微薄薪水,支撑母子俩的生活。
高晓攀
这年8月, 物业公司催高晓攀给“嘻哈包袱铺”办公室续交房租和物业费。此时公司账面上只剩200元,高晓攀焦头烂额。回到出租屋,他一挠头皮,头发就掉下一大把。王景芝问儿子:“又遇到了什么过不去的坎?”高晓攀一声长叹:“妈,创业的艰难远远超出我的想象,房租、物业费要将我逼疯了。有时站在公司6楼阳台上,我真想一闭眼跳下去。”王景芝激励儿子:“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妈不怕苦和累,愿陪你坚持下去。”看着妈妈头上白发和眼角皱纹,高晓攀咬牙说:“我说的是气话,一定要成功!”
高晓攀与父母
两天后,王景芝交给儿子一万元:“你将公司的房租和水电费缴了。”高晓攀问妈妈:“您哪来这么多钱?”“向你小姨借的。我与她说好了,每月还500,两年还清。”高晓攀将脸贴在妈妈粗糙的手上,无声抽泣起来……
为省钱支撑“嘻哈包袱铺”正常运转,王景芝每月挤出1000工资给儿子,母子俩经常靠馒头咸菜果腹。最惨的时候,他们用8个馒头支撑一个星期。为多一份收入,2009年8月,王景芝晚上兼职照顾一位精神病老太太。对方病情发作时,随手抓起东西就打,王景芝没少受罪。对方儿女心存歉意,每月补偿她500元“委屈金”。每次从妈妈手里接过这笔钱,高晓攀都洒下心酸泪水。
高晓攀表演节目
“嘻哈包袱铺”不能垮,否则对不起妈妈的血和泪!为杀出一条血路,高晓攀带领同事们结合时代元素和社会热点,自己构思创作相声段子。他们原创的《新白娘子传奇》《狂人日记》《天地姻缘七仙女》等相声作品,颇受80后、90后热捧。与此同时,高晓攀还拜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师胜杰为师,全方位提升自己。
2012年11月,高晓攀与搭档尤宪超表演的相声作品《救,不救?》,勇夺第六届CCTV电视相声大赛金奖、职业组最佳作品奖;同年,他还荣膺第七届中国曲艺牡丹江新人奖,并当选“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十大新锐人物。德高望重的相声表演艺术家姜昆这样评价高晓攀:“晓攀才华横溢,表演风格诙谐幽默,展现了80后青年相声演员的风采!”亿万粉丝将他誉为“最帅气的相声演员”,纷纷为他点赞。至此,“嘻哈包袱铺”火爆京城,在海淀、东城、西城等主要城区都有了自己的演出场所,成功实现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蓝图。王景芝见证了儿子一步步走过来的艰难历程,百感交集。
2013年12月,高晓攀83岁的爷爷不幸病逝。当时高晓攀在北京演出,王景芝独自赶回保定。演出结束已是晚上10点,父母担心儿子太累,让高晓攀别回保定了。高晓攀与爷爷感情很深,执意回去送老人最后一程。那天雾霾非常严重,能见度不足5米,高晓攀驾车连夜往回赶。王景芝的心提到了嗓子眼,直到儿子安全到家,她才如释重负。
料理完老人后事,高国旗与妻子商量:“晓攀现在事业稳定,生活也走上了正轨,你就别去北京了。”王景芝回答丈夫:“儿子还年轻,现在出名了,我怕他把持不住自己,还想在京城护送他一程。”高国旗理解妻子,答应了,夫妻俩继续忍受分居之苦。
冯巩与高晓攀
王景芝经常教育儿子:“要与人为善,懂得感恩,遇事要学会换位思考。”“'嘻哈包袱铺’的同事都是你的兄弟,要将他们当家人看待,别摆老板架子。”高晓攀本就是个善良、宽容、懂事的孩子,在妈妈熏陶下,他人品艺品堪称一流,在演艺圈有着良好口碑。
2015年2月18日除夕之夜,高晓攀搭档艺术家冯巩,登上了万众瞩目的央视春晚舞台。他们表演的小品《小棉袄》,成为经典之作。至此,高晓攀成了家喻户晓的相声红星,“嘻哈包袱铺”走向全国。此后,高晓攀商演不断,出场费直线上升,并几次率领“嘻哈包袱铺”演员赴欧洲、美洲演出。儿子已全方位成熟了,王景芝决定退出他的生活。
婚礼现场
2015年10月,高晓攀与京城某医院护士付饶组建家庭。婚后,高晓攀与妈妈商量:“你和爸爸为我吃了很多苦,忍受10年分居之痛。现在我有条件了,想在北京买套房子,让你们过来养老。”王景芝拒绝了:“晓攀,你现在有了自己的家庭,妈妈该退出你的生活了,再搅合在一起,会影响你的幸福。”随后,她叮嘱儿媳:“晓攀就交给你了,你们好好过日子。”付饶诚恳告诉婆婆:“妈,我会将爱的接力棒接过来,好好爱晓攀。”
11月3日,王景芝告别儿子儿媳返回保定,行驶了10年的“母爱中巴”正式停运。从保定到北京160多公里,中巴要运行两个多小时。整整10年,王景芝乘坐长途中巴从保定到北京,再从北京到保定,往返数百个来回,总里程相当于绕地球两圈。“母爱中巴”,见证了他们别样的母子深情。
高晓攀
妈妈返回保定后,高晓攀经常与妻子回去看望二老。他给妈妈买名牌坤包、衣服、鞋子,送给父亲打火机、皮带;节假日,高晓攀还接父母来北京团聚。2016年,高晓攀出资在保定给二老买了一套新居,改善父母的居住条件。儿子事业有成,又是大孝子,王景芝和丈夫每天开开心心,脸上挂着舒心笑容,晚年生活幸福温馨。
2017年11月10日,高晓攀自导自演的首部影片《兄弟,别闹!》,在全国各大院线隆重上映。王景芝和丈夫买票走进影院,为儿子捧场。影片中的许多镜头,还原了儿子少年时代在保定的生活场景,王景芝与主人公一道欢笑一道流泪。走出影院,她给儿子发短信:“晓攀,电影拍得很棒,妈为有你这样的儿子骄傲自豪!”高晓攀回复:“妈,您虽然文化程度不高,又早早下岗,但在我心中是最伟大的母亲。您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我的人生之路。我爱你,妈妈!”王景芝眼里溢满幸福热泪……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