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可以崛起?看看历史就知道了
几年前一部命名为《大国崛起》的节目唤起了中国人某种意识,稍后几年又因中国经济急剧增长,大国崛起、世界第二、中美共治、中国道路、中国模式等说法一度占据了相当一部分中国人的思想空间。
中国仿佛已经重现“大国崛起”的梦想,中国的实力仿佛已经成为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老二。许多中国人认为,实力决定地位,既然现在中国的经济实力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了
那么中国就应该享有世界第二的地位,于是什么“中美共治”,什么“黄金十年”,什么“盛世修志”之类的言辞不断充斥着报纸的版面、电视的画面。
其实,仔细想想,这些看法不止是一种有害的虚骄,与中国不卑不亢不骄不躁的大国传统不符,而且更重要的是,这种说法不合乎历史,忽视了、抹煞了自己民族已经走过的路,是一种历史虚无主义,不符合历史主义的原则。
中国肯定会崛起,中国也一定能复兴,能崛起,但显然不能是目前这个样子。人类历史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凭借孤立主义崛起的先例,也没有一个单纯凭借经济增长就成为世界大国的先例。
当然,我想说的还不是这些,我想说的,是我们应该重新思考中国人在过去一百多年走过的路,看看过去的中国究竟给今天中国留下了怎样的精神遗产和可凭借的资源。
中国不仅在经济上长时期领先世界,而且在政治上、在文化上,在基本文明形态上,中国长时期成为世界中心,所谓“中国”,所谓上国,所谓天朝,绝对不是浪得虚名,其“中央帝国”、世界楷模的意思,就包括在“中国”、“上国”这样的符号中。
如果翻看自利玛窦以来传教士对中国的描述,我们很容易发现,中国在西方传教士眼里确实发生过天翻地覆的变化。大致上说,在十八世纪之前,传教士眼中的中国就是西方学习的榜样,而且在那短短两个世纪,西方也确实从中国文明中学到了许多东西。
科举制度后来在中国被视为一项恶政,承担着近代中国落后的原罪。其实,这种看法误解了科举制度设计的原初本意,科举制度只是一种人才选拔方式,是对公职人员的选拔方式,不是教育制度。
这个制度在中国或许是恶政,但在那几个世纪传到西方,慢慢形成了西方的文官制度。这在许多研究者的作品中都有很好叙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