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孝孺,历史上唯一被“诛十族”的大儒

虑天下者,常图其所难,而忽其所易;备其所可畏,而遗其所不疑。然而祸常发于所忽之中,而乱常起于不足疑之事。”

方孝孺认为谋划天下大事的人易犯的过失:常常谋求解决困难的问题,而忽略了容易的问题;防备那些令人惧怕的事情,而遗忘了没有怀疑的事情。

然而祸患常常突发于忽略的问题上,动乱常常爆发于不值得怀疑的事情上。

为了具体说明谋划天下大事的人易犯上述过失,方孝孺历数和分析了从秦朝至宋朝的“前车之覆”。

秦始皇在扫灭六国、统一天下之后,以为周朝的覆亡是由于诸侯的强大,于是变分封制为郡县制。正在他认为从此天下太平、刀枪入库,皇位可以代代相传、万世不绝的时候,不知汉高祖刘邦已兴起于乡间,最终灭了秦朝。

汉朝皇帝鉴于秦朝皇帝孤立无援,于是分封子弟为诸侯王,以为靠同姓诸侯王血缘关系的维系,汉朝可以传之久远不会发生变乱。哪知吴、楚等七国起而谋反,问鼎朝廷。

汉武帝、汉宣帝以后,分割了诸侯王的封地,使其势力削弱,以为从此天下无事,哪知王莽终于篡夺了汉朝的皇位。东汉光武帝刘秀从西汉,曹魏从汉朝,晋朝从曹魏,吸取了败亡的教训,采取了防范风险的措施。

然而,东汉、曹魏、晋朝的灭亡都是出于防备的事情之外。宋太祖鉴于五代藩镇势力之大,足以胁制国君,于是解除了禁军将领和藩镇的兵权,使他们易于控制,而不知自己的子孙终于被敌国所困扰。

方孝孺接着说:上述这些人都有超人之智,盖世之才,他们对于安定和动乱、生存和覆亡的迹象,不能不说思考周详,防备严密,但他们谋划了这一方面,祸患却从那一方面发生了,最终招致动乱和灭亡。

这是什么缘故呢?方孝孺回答说:“盖智可以谋人,而不可以谋天。”他认为,人们在谋划时,能够想到的,是人世间本来就应当这样的事情,也就是说只能“谋人”;人们的智力所达不到的范围,那是“天道”,而属于“天道”的范围,人们是不能谋划的。

在今人看来,方孝孺的上述回答显然不能令人满意,但这并不影响《深虑论》的深刻性和警世作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