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祖文:《汤姆索亚历险记》备课思路&外国文学单元阅读单

【语言要素】

SPRING

了解作品梗概,把握名著的主要内容,就印象深刻的人物和情节交流感受。学习写作品梗概。

【单元主题】

SPRING

跟随外国文学名著的脚步,去发现更广阔的世界。

【习作要求】

SPRING

写梗概

方法:

SPRING

一、读懂内容,把握脉络
理清书籍内容的基本框架,把握要点。
二、筛选概括,合并成段
保留“主干”,去除“枝叶”。
用简明的叙述性语言概括每个章节的内容。
三、锤炼语言,表达连贯
适当补充内容,自然过渡,使语意清楚连贯。
【快乐读书吧】

要求:

SPRING

我们可以在页面的空白处随时写下自己的感触。
看到特别喜欢的段落,可以摘抄在笔记本中,并把页码标注下来。
如果遇到人物关系比较复杂的情况,可以画一个人物图谱,以便在后面的阅读中随时查阅。
读完整本书以后,还可以写下全书的结构,以及作者在书中想要表达的一些想法。
【语文园地】
这是对于版本的辨析。
【文本解读】
从单元的功能定位来说,这个单元比较复杂:既有鲜明的阅读要素与习作要素的定位,同时又附带着“快乐读书吧”的要求。
从单元的定位来说,文本的组成、阅读要素、习作要素都是统一的——“梗概”的学习与习作,这实质上是对于“内容的精准把握”上。
从“快乐读书吧”的角度来说,除了顺利阅读完整本书的内容之外,还需要有自己的想法与观点,同时还有所积累。这个角度的意义来说,单元的学习与“快乐读书吧”从选择篇目的角度来说,是高度一致的。也就是这个单元的选文既可以做为“了解、练习梗概”的基础文本,也可以作为“世界名著”的整本书阅读的导读文本。为什么是“导读文本”,原因在于“梗概”、“节选”的安排,这样的安排往往是引发读者的兴趣,继而去阅读整本书的。
但作为单元文本的教学,我们需要清楚各个部分的功能,注意单元文本彰显的多元指向。作为课文教学时,我们的重心是需要定位在“梗概的了解、练习”上的,同时需要激发学生对于整本书的兴趣,习得一定的整本书阅读能力,继而链接整本书的阅读。如果在文本教学阶段,过多的放在整本书的教学安排上,有可能与单元的功能定位相悖。
如果我们将这一课的教学定位在“梗概的了解、练习”的角度的话,我们需要从单元的选文安排来重新定位。这个单元分别有《鲁滨逊漂流记》《骑鹅旅行记》《汤姆·索亚历险记》,只有《鲁滨逊漂流记》有“梗概”的部分出现,剩余两篇文本没有第一篇的结构,在“导语”里也没有出现“梗概”的提示,甚至连关联的语句都没有。这是一种奇怪的设置:
《骑鹅旅行记》是享誉世界的童话作品。读读下面这个片段,说说小男孩尼尔斯变成小狐仙之后,他的世界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小说中还有许多有趣的故事,如“鹤之舞表演大会”“地狱谷的羊群”,猜猜它们又将讲述怎样的神奇?有兴趣的话可以找来原著读一读。
汤姆·索亚是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笔下著名的儿童形象。默读课文,说说哪些情节特别吸引你。你觉得汤姆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在他身上,你能找到自己或是身边伙伴的影子吗?如果你还想知道汤姆的其他故事,就去读一读《汤姆·索亚历险记》这本书吧。
两个“阅读提示”都似乎将文本节选作为整本书导读课的一个部分,最终都想将学生的学习视野引向整本书的阅读,与单元习作要素、阅读要素似乎都没有关联。这可能是这节课的教学乱象产生的原因。
那我们该如何来考量呢?我个人觉得后两课的教学都应该是“梗概的练写”的定位。但如果是“练写梗概”,那么方法又是什么呢?习作要求有提示:
一、读懂内容,把握脉络
理清书籍内容的基本框架,把握要点。
二、筛选概括,合并成段
保留“主干”,去除“枝叶”。
用简明的叙述性语言概括每个章节的内容。
三、锤炼语言,表达连贯
适当补充内容,自然过渡,使语意清楚连贯。
但这些话基本上是空话,至多是给了一个练习的步骤,并没有具体的操作方法:
比如如何理清框架,找出要点?叙述性语言如何简明,是不是跟主要内容一样?什么情况下需要适当补充内容等等。都没有给予支架的帮助,课文学习过程中,包括《鲁滨逊漂流记》中也没有提及。
“写梗概”其实从道理上,孩子是知道的:就是将稍微复杂的内容变得简洁,让人可以短时间可以了解大概的内容。从字数上看,介于整篇文本与主要内容之间。不是完全的概括,还有一些细节呈现。但问题在于这个“度”的把握上,“主干”保留多少,“枝叶”去除多少。需要教学中给学生较为明确的指引,或许这才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基本主干的基础上,加上基本情节的推进”或许就是“梗概”的定位。那么如何明晰“基本情节的推进”呢?或许我么需要提供一些支架给学生。这些支架往往要从孩子最熟悉的主要内容开始。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SPRING

1.通过阅读文本,知晓课文节选的内容梗概;

2.感知人物形象,初步掌握书写梗概的途径;

3.寻找文本疑点,引发阅读整本书籍的兴趣;

教学重点:

SPRING

让学生知晓内容梗概,给予书写梗概的途径。

教学难点:

SPRING

知晓内容梗概与一般的主要内容的区别,掌握不同类型的内容梗概书写方法。

教学准备:

SPRING

相关补充材料。

教学时间:

SPRING

一课时。

教学步骤:

SPRING

一、学会质疑,引发兴趣
1.出示一段话
村里的居民聚集成一堆,向河边走去,迎接那两个坐在一辆敞篷车上回来的孩子,车子由那些欢呼的居民拉着,前后左右还围着许多人。迎接的人也跟着车子往回走,在大街上派头十足地一阵风似的涌过来,一面发出一阵又一阵的欢呼。村里灯烛辉煌,谁也不回去睡觉。这天晚上的伟大场面是这个小镇从来没有见到过的。
2.引发学生思考: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场面?这样的场面他们称之为“伟大”,为什么?
3.启发谈话:这样的场面一般用来欢迎英雄,那他们欢迎的是一个什么样的英雄呢?我们来看一下。
二、感知人物,初步概括梗概
1.引导学生阅读三个片段:

01

片段

“啊,原来是你,本恩!我还没注意哩。”

“嘿——我可是要游泳去了,真的。难道你不想去吗?不过你当然宁肯在这儿干活喽——可不是吗?瞧你干得多来劲儿!”

汤姆审视了那孩子一番,说:

“你说什么叫干活?”

“嗨,这难道不是干活吗?”

汤姆又继续刷他的墙,并且毫不经意地回答说:

“我说嘛,这也许是干活,也许不是。我只清楚,它很合汤姆·索亚的胃口。”

“噢,得了吧,你恐怕不是说你还喜欢干这个吧?!”

刷子继续在刷墙。

“喜欢它?那还用说,我看不出我为什么不应该喜欢它。难道一个小孩天天有机会刷围墙玩吗?”

这么一说,倒还真使刷墙的活儿变得有了点新鲜味儿。本恩不再咬嚼苹果了。汤姆优雅地运动刷子来回刷墙——退后几步打量刷出的效果——这里补上一刷,那里又点缀一下——再一次打量效果。本恩注视着他的一举一动,变得越来越感兴趣,越来越全神贯注了。后来他说:

“嘿,汤姆,让我也来刷点看。”

汤姆想了想,准备答应他,但他立即又改变了主意:

“不行——不行——我想这可能不行,本恩。要知道,波莉姨妈对这面墙特别看重——你知道,这可是当街的地方啊——要是后院的墙,我不会太在乎,她也不会。真的,她对这面墙讲究得要命,必须好好刷才能使它像个样,我估计一千个孩子甚至两千个孩子中或许都找不出一个,能够把这墙刷得令波莉姨妈满意哩。”

“咳——真的吗?噢,没关系的——就让我试一试吧。只刷一点点还不行吗——我要是你,我可是会让你试一试的,汤姆。”

“本恩,我倒是挺愿意的,骗你不是人。可是波莉姨妈——唉,吉姆想干这活儿,她没让他干,席德也想干,她也没允许。难道你还不知道我有多为难吗?假如由你来刷这墙,万一刷得有毛病,那么……

“行了,没事的,我会和你一样细心的。就让我试一试吧。嘿——我愿把苹果核给你。”

“好吧,就这么着吧……噢,还是不行,本恩,我就怕……”

“我把这苹果全给你!”

汤姆把刷子给了本恩,脸上显出极不情愿的表情,可心里却痛快极了。于是,先前的“大密苏里号”在太阳下干起活来,晒得汗流浃背。与此同时,退休的艺术家汤姆歇在附近的荫凉处,晃着两腿坐在一个木桶上,一边有滋有味地啃苹果,一边盘算着如何宰割更多的小傻瓜。

02

片段

由于他的成绩太了不起,太叫她惊讶了,因此她把他带进小套间,选了一个最好的苹果奖给他,与此同时又对他说教了一番,说假如别人的款待是通过自己老老实实的努力换来的,而不是通过耍什么见不得人的花招,那就更加有价值,更加有味道。在她背诵《圣经》上的一句漂亮话作结尾的时候,汤姆又顺手牵羊偷了一个油炸面包圈。

然后他蹦蹦跳跳地走出屋子,恰好看见席德正在爬屋子外面通往二楼后面那些房间的楼梯。手边有的是泥块,再方便不过了,于是,一眨眼工夫,泥块开始满天飞了,它们像冰雹一样直朝席德泻去。波莉姨妈还没有从她先前为汤姆感到的惊讶中回过神来,还没来得及跑出来解围,已有六七块泥巴打中席德,而汤姆已经翻过围墙,溜之大吉了。围墙上本来是有门的,可汤姆总是那么来去匆匆的,从没工夫利用它。汤姆终于出了一口气——是席德让姨妈注意到了他的黑线,替他惹了麻烦,这下子扯平了,他也心安理得了。

汤姆绕过屋子,拐进了姨妈家的牛栏后面的一条烂泥巷子。他很快安全地溜到了抓不到也罚不着他的地方,然后匆匆忙忙朝村里的公共小广场走去。

03

片段

过了不久,汤姆把贝姬的蜡烛拿过来,把它吹熄。这种节约意味深长!不必多加解释。贝姬心里明白,她的希望又丧失了。她知道汤姆拿着一整支蜡烛,口袋里还有三四支,但他还是不得不节约。

又过了不久,疲倦开始冒头了。两个孩子努力对它置之不理,因为时间已越来越宝贵,坐下来休息是一件不堪设想的可怕事情。继续往前走,朝某个方向,或朝任何方向,至少也总是在前进,说不定会有结果,而坐下来却意味着坐以待毙,向死神靠拢。

后来贝姬那柔弱的双腿终于不肯带她前进了。她坐了下来。汤姆陪着她歇息下来,他们谈起了家、那里的朋友和舒服的床,而最宝贵的是亮光!贝姬哭了,汤姆千方百计想找出某个办法来安慰她,可是他的那些鼓励由于说的次数太多了,变成了陈腐的空话,听起来像是讽刺。贝姬实在是太困了,不久便打着瞌睡睡过去了。汤姆松了一口气。他坐在那里注视着她那皱眉撅嘴的面孔,看见它在甜蜜的梦境的影响下变得安祥而自然。不久她脸上露出了一丝微笑,它留在那里久久不去。

2.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3.阅读课文,想想你又会多一个什么样的印象?
三、再读文本,练写梗概
导语:如果让你给人介绍一下这篇文章的内容,给你30秒钟,你会如何介绍?
1.30秒版本
导语:如果给你一分钟,你又会多介绍什么内容?
2.一分钟版本
四、三读文章,提出疑问
导语:这是一篇节选,我们再来完整读一遍,读的时候,如果有什么地方让我们停下来了,我们就做个记号,同时想想什么原因
1.默读全文,标注
2.师生交流
五、总结学习,引导拓展
这篇文章来自同名的一本书《汤姆·索亚历险记》,我们可以试着去读读,将你读到的内容,也可以试着用“30秒版本”或者“一分钟版本”介绍给大家。
我们六年小学生活、学习中读过很多经典名著,有我们中国的,也有外国的。今天我们一起来领略一下“历险小说”主题的外国文学名著的风景。
外国文学单元阅读单
一、五年级我们曾经了解并运用过“故事公式”,还记得“故事公式”是怎么样的吗?
儒勒·凡尔纳的《80天环游世界》
1.目标:主人公霍格跟朋友打赌,要在80天内环游世界一周,并用全部财产作为赌注。于是,霍格便从伦敦出发,展开追赶时间的目标。
2.阻碍:霍格被误认为银行大盗,遭到警察阻拦;霍格善意搭救陪葬的印度女孩,耽误了时间等。
3.努力:霍格用各种方法追赶时间,比如冒着生命危险骑着大象抄捷径,走进死亡丛林;搭火车时,强行飞越了底下是滚滚江河的断桥......好几次差点丧命。
4.结果:环游世界一周,回到伦敦,霍格一共花费了80天零5分钟,输掉了比赛。
5.意外:根据伦敦时间显示,霍格只花了79天零5分钟。
6.转弯:因为地球自转导致各地时间不一,形成时差。所以当霍格往东走,绕地球一圈,花费的总天数会减去一天;反之往西走,则会多出一天。
7.结局:霍格不仅赢得了比赛,还因为好心肠获得好的家庭。
二、能否试着将这些关于内容的语句前后串联起来,写一个小故事在下面:
三、用“故事公式”的方法给《骑鹅旅行记》《汤姆索亚历险记》概括一下故事梗概。
《骑鹅旅行记》
问题一:主人公的“目标”是什么?
问题二:他的“阻碍”是什么?
问题三:他“如何”努力?
问题四:“结果”如何?(通常是不好的结果。)
问题五:如果结果不理想,代表努力无效,那么,有超越努力的“意外”可以改变这一切吗?
问题六:意外发生,情节如何“转弯”?
问题七:最后的“结局”是什么?
概括的内容梗概是这样的:
《汤姆索亚历险记》
问题一:主人公的“目标”是什么?
问题二:他的“阻碍”是什么?
问题三:他“如何”努力?
问题四:“结果”如何?(通常是不好的结果。)
问题五:如果结果不理想,代表努力无效,那么,有超越努力的“意外”可以改变这一切吗?
问题六:意外发生,情节如何“转弯”?
问题七:最后的“结局”是什么?
概括的内容梗概是这样的:
四、阅读《鲁滨逊漂流记》的梗概部分,思考梗概的阅读对象与侧重点。
1.你觉得这个梗概的阅读对象是:
2.你觉得写梗概的人最感兴趣哪些内容?
五、再读《鲁滨逊漂流记》《骑鹅旅行记》《汤姆索亚历险记》,感知历险小说的特点,明晰“我最想知道什么”。
1.再读三篇文章,三篇文章虽然内容不同,但都讲的是“历险”,三篇文章体现了哪些历险小说的特点?
2.对于历险小说,你最想知道的什么?
3.你觉得《骑鹅旅行记》《汤姆索亚历险记》两篇文章,什么内容是你最想告诉别人的是什么内容:
六、修正梗概,第二次对《骑鹅旅行记》《汤姆索亚历险记》进行故事梗概习作。
《骑鹅旅行记》
《汤姆索亚历险记》
七、拓展练习:将寒假推荐的《遥远的彩虹班》《蓝调江南》《墨童》《萧萧杨柳》《摇啊摇疍家船》《我是一支爱写作的铅笔》《无边量子号·启航》《小王子》选择一本书写它的梗概。
1.选择的书是:
2.你要介绍给谁看:
3.你特别想要介绍什么给他们?
4.第一次梗概书写
第一次习作         第二次习作
八、与选择同一本书的同学交流借鉴,修正,做第二次习作。
从同学那里借鉴到的:
九、梳理统整:这个专题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
祖庆说

言说抵抗荒诞。这是一个小学语文教师的私人会客厅,和全国各地的老师、学生、家长以及更多朋友聊聊阅读,聊聊写作,当然也偶尔聊聊无聊。——张祖庆
998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0)

相关推荐

  • 统编版五下、六下的经典名著教什么?(三)

    (接上)第五,教给孩子阅读的方法.经典之所以为经典,因为他是经过了历史的淘洗的,所以,经典无论是在语言方式.还是内容当中所反映的时代,都与现当代的孩子有了间距.伽达默尔所谓的历史间距.那么,我们就要弥 ...

  • 《汤姆•索亚历险记》说课稿

    各位领导老师上午好,我是凉水中心校的孟祥艳,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汤姆索亚历险记>,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教学设计四个方面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汤姆 ...

  • 小学5-6年级阅读 《汤姆.索亚历险记》 马克.吐温 有趣的 货真价实的经典名著

    2020年,教育部发布最新<中小学生阅读指导目录>,其中小学部分,共110本书,文学类(含绘本)56本.文学类图书在儿童学习阅读方法.提升写作能力和增强文学素养和审美方面有重要的作用. 今 ...

  • 我这样带着学生小组合作读《汤姆索亚历险记》

    课堂学生都在小组合作, 老师该做什么呢?   --以<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为例 俗话说:"一个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远."这也充分说明团队力量大.而到了知识经济快速发展 ...

  • 《汤姆·索亚历险记》梗概

    汤姆·索亚是个调皮捣蛋.不爱学习的调皮鬼小男孩儿.他的父母双亡,由波利姨妈照顾他.他活泼好动,爱耍小聪明,总是逃课. 一次半夜,汤姆和哈克贝利一起去墓地埋葬一直可怜的死猫时,无意间遇到了一起谋杀案.鲁 ...

  • 引人入胜——《汤姆·索亚历险记》

    今天,我们学习了<汤姆.索亚历险记>这篇课文,学完这篇课文后,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还时时涌起一阵微微的激动. 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汤姆与哈克到墓地试胆量,汤姆.乔奇.哈克当海盗,汤姆.哈克 ...

  • 我读《汤姆·索亚历险记》

    <汤姆·索亚历险记>这本书主要讲述的是发生在美国男孩汤姆·索亚身上的一系列故事. 文中的汤姆·索亚调皮贪玩,经常逃学,常常与抚养他的波莉姨妈作对,并在每次作对中与波莉姨妈斗智:他也常与周围 ...

  • 《汤姆.索亚历险记》

    教学目标 1.默读节选片段,了解主要内容,体会情节的吸引之处. 2.感知人物形象,寻找自己身边的伙伴的相同点,并阅读原著,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教学重点 默读节选片段,了解主要内容,体会情节的吸引之处. ...

  • 六年级下册生字词语自查第七课《汤姆索亚历险记》

    六年级下册生字词语自查 7.汤姆·索亚历险记 Lǒngzhào  qǐdǎo  shényīn  xuānrǎng  cùyǒng   hūihuáng Chūi xū  huāngtang  líq ...

  • 名著:汤姆·索亚历险记

    中小学生必读名著,建议收藏 中小学生必读名著,建议收藏 展开

  • 【设计】统编教材六下《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教学设计

    <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教学设计 陈德兵 教学目标: 1.阅读原著节选,梳理小说重要情节,初步感知人物形象. 2.提出自己的疑问,努力从原著中找到答案. 3.品味小说中有表现力的语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