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川冷历史:消失的遗爱祠,怀念的是一群为银川奉献和坚持的人

前言:银川的历史相当悠久,可是因为各种原因,很多文物古迹都没能保留下来。其中,南门的遗爱祠就是一个!

说到银川南门,真的古迹多多,可惜的是,在历史的洪流里,它们都已经被湮没, 有的甚至已经没有人记得它们,读来不禁感觉唏嘘。

时代不需要它们了吗?不,其实,作为银川人,应该要记住它们才是,因为,它们承载的是银川厚重的历史,还有人文底蕴。

威记觉得,消失不可怕,可怕的是遗忘!很多时候,由于生活的压力和时代的发展,如今的人们关注的并不是这个城市的过往,而是现在和未来。毕竟,活在当下,是很多人的现实理由。

只是,一些东西遗忘了就可惜了。

下面就来说说这个“遗爱祠”吧!

壹:

问过很多银川老人,他们都不知道这个遗爱祠。现在的游客来银川旅游,记住和想去的都是清zhen寺和神秘西夏,大幕孤烟,长河落日之类,好像银川的历史也就是这些了。其实,作为一个移民城市,银川还是有很多故事的。

遗爱祠建于嘉靖八年,明朝志书载:“祀巡抚督储之有惠政者。镇人各捐资,有差以易材木砖石领之,于致仕千户方策傭匠氏建之”

(嘉靖年间,银川的历史发生了好多事情,有机会慢慢跟看官您絮叨絮叨!这里按下不表)

遗爱在这个字条里解释是这样的:

1.谓遗留仁爱于后世。

2.指留于后世而被人追怀的德行﹑恩惠﹑贡献等。

3.指有古人高尚德行﹑被人敬爱的人。

清朝的志书又说:“遗爱祠,在永通桥西,明时建祀,抚夏之有德政者。”所以,可以看出来,银川的遗爱祠纪念的是为银川做出贡献的人。

如今银川遗爱祠遗址已经难寻,志书上也是含糊说到:南门桥(永通桥)西里许。根据这个距离,威记发现,它正好就位于胜利街和宝湖路口处。这里离明初银川的接官亭不远。

贰:

在古代,一般从外地到任地方的官员,当地的官员或者即将卸任的官员都会在城外的专门地方迎接以示尊重,这种地方一般都是以一个亭子的样式存在,所以,就叫接官亭。这个地方迎来送往多少人,也见证了这个地方为政者的风光与落寞。

明朝嘉靖八年,宁夏士大夫与宁夏学官聂昂,刘保义,生员熊秀等商议后,在历任巡抚督察史中取八人(这八个人是“束鹿贾公俊,海山王公时中,西磐张公润,恒山张公璿,南园林公琦,东塘毛公伯温,督储佥事刘公淮,北山张公崇德”)立像建祠,并刻碑以叙事的方式表彰和感谢他们对银川做出的贡献。

那时候的遗爱祠还不叫遗爱祠,而是叫名贤祠。

祠的规模也是可以:“正堂三间,两厢各三间,其前有庭,则所谓接官厅”,这也说明当地官员是经常前去拜祭的。

之所以把祠建在从接官亭到南门的必由之路,那是因为,经过的时候是要到祠堂祭拜行礼的,这也算是给自己立誓,以这些前人为榜样,为银川的建设还有百姓的安居乐业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叁:

直到嘉靖三十八年,张桥到任宁夏兵备佥司,名贤祠才改名遗爱祠。名贤祠因地震毁废,时任巡抚重修后,因为,张桥精通书法,所以命他撰写了《遗爱祠祝文序》,进一步提升了遗爱祠的地位:“永歌以降神云”。

通过张桥《遗爱祠祝文序》的描述,得以知道这些名贤对于银川的发展起到的作用。明朝初期的时候,银川属于“九边重镇”之一,和鞑靼还有瓦剌之间征伐不断,可以说,银川就是一个大兵营。

在这些历任的巡抚经营之下,到了百余年后的嘉靖年间,银川已经重新发展起来,不再是人口凋敝的城市,繁华重现,塞上江南风光再现,这都是跟他们的奉献和坚持还有坚守所分不开的。

要知道,那时候的银川处境是多么的艰难。从元蒙灭西夏之后,银川作为西夏首都也被摧毁,变成了一片废墟和焦土,在元朝初期,这里是民不聊生,渺无人烟之地。到了明初,又成为了边地。好好的一个塞上江南,变得荒凉无比。

肆:

名贤祠也好,遗爱祠也罢,其实,银川是要感谢他们的。因为除了戍边抗鞑靼瓦刺。他们还重新让银川成为一片沃土。不管是天灾(地震之类)还是人祸(兵争),他们都选择了坚持和奉献。

所以,这个遗爱祠见证的是一代又一代建设者们在银川的功绩。那么你说,应该记住他们吗?

这里是银川!发现银川之美,感受银川之美!

我是阿威,用温暖的文字,翻起尘封的记忆,记录银川的人文历史!谢谢阅读关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