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里有一副对联,没有经历过世事,根本看不懂
忘了在什么地方,哪一座庙门口,看到过这样一副对联,上联是“夫妻是缘,有善缘,有恶缘,非缘莫聚”,下联是“儿女是债,或讨债,或还债,无债不来”。应该就是这样写的,记不太清楚了。
对联是我们汉字中,最独特的一种文学形式。
这种文学形式,把我们汉字一字一音的特点,可以说发挥到了极致。它在工整的对仗、协调的音律中,总能给人一种阅读的美感。同时,一副言简意赅,却富有哲理的对联,也总会在无形之间,带来一些启迪和深思。
在《红楼梦》这部小说中,就有不少这样的对联。
其中,有这样一副对联,大概大家都耳熟能详,但却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真正领悟到其中的妙处。尤其是对于一些初经世事,或者经了世事还依旧懵懂的朋友。
![](http://pic.ikafan.com/imgp/L3Byb3h5L2h0dHBzL2ltYWdlMTA5LjM2MGRvYy5jbi9Eb3dubG9hZEltZy8yMDIxLzAzLzI2MjIvMjE4NjA3NjEyXzFfMjAyMTAzMjYxMDIwMjM3MDYuanBlZw==.jpg)
身后有余忘缩手,
眼前无路想回头。
这是贾雨村在一座庙宇门前,看到的一副对联。当时他正在林如海府上,给林黛玉当老师,一日饭后闲暇,天气又风和日丽,他便来到扬州城外游逛。
偶然间,他来到一处山水环绕、茂林修竹的所在,这座庙宇就在这里。
庙宇虽然有些破败了,匾额却还完整,上写着“智通寺”三个大字。门两边就贴着这副对联,和庙宇一样,显得有些破旧。
然而贾雨村一见这副对联,却不由得就想:
“这两句话,文虽浅近,其意则深。”
于是他便进到庙里去,想要见一见写这副对联的人,觉得跟这样的人坐下来,随便攀谈一番,都会让自己很多受益。可是当他进去以后,却只看到一个龙钟的老和尚,正在那里煮粥呢。
贾雨村见了,多少有些失望。谁知接下来,更令他感到失望。
原来这个老和尚不但耳朵有点聋,牙齿掉光了,舌头也有点不灵活,而且说的话还稀里糊涂,根本就是答非所问。
于是没聊几句,贾雨村就不耐烦了,撇下老和尚走了出去。
从这里就可以看出,贾雨村虽然有一些悟性,但终究还是没有通透。
为什么说他虽然有悟性,但却不通透呢?
就是因为在看到这幅对联时,其实他内心已经有了惊醒,又何必走进去问呢?问了又不理解。因为不理解,反而把之前有的惊醒也给丢了,结果继续去钻营,最后只落得一个“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扛”的可悲下场。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或许一些朋友也会觉得,这副对联是有点意思,可还不就是劝人不要一味贪求,要懂得适可而止吗?
这确实没错,但却并不是全部。
不信?我们一起来重新看一下这副对联:
身后有余忘缩手,
眼前无路想回头。
实际上在这副对联中,尤其是上联,揭示出了这样一个很现实的问题。
这个问题就是,当自己身后不只是有余,而且还相当宽绰的时候,要不要缩手?实际上说到缩手,也就意味着已经伸手了。所以,还可以说得更直白一点,就是该贪婪的时候,是不是要贪婪?
所以,这副对联的深层含义,其实并不是劝人不要贪婪。
人的本性就是贪婪,怎么可能不贪婪。
只不过在贪婪的时候,更要懂得适可而止。不要一条道走到黑,真的到了眼前无路可走,身后也没有余地的时候,想后悔就已经来不及了。
因此人在社会上,无论是处理事情,还是解决问题,其实最大的一个智慧,就是对“度”的一个把握。
有些事情,当然最好不要去碰,但也并不是完全不能碰。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记得《菜根谭》里有一句话,说是“声妓晚景从良,半世之烟花无碍”。静下心来仔细想一想,就会发现这句话,其实和我们今天聊的这副对联,有着异曲同工的妙处。
好了,今天就聊到这里。
最后申明一下,我写这篇文字,仅是为了陈述事实。有兴趣的朋友,不妨就着自己身边的人和事,认真去参详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