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水清老师

再不点蓝字关注,机会就要飞走了哦

宋老师刘寨人,肤色黝黑,衣着不甚讲究,右袖口常沾满白色的粉笔灰。待人和气,讲课时语速极快。

从小学到高中,教我过的老师很多,但宋老师在老师这个群体中,绝对另类,仙风道骨,只可仰视,笨拙之笔实难描绘其精髓。说他另类,主要有如下两点:一是其人懒散,不甚勤快。他带初三数学,无早读课,他早晨就不起床,睡懒觉,我们寝室与他宿舍隔壁,尤其冬天天寒地冻,我们还得早起跑步上操,把当年我们羡慕得要死;还有一点,他不背课,不做教案,在当时我们看来,真正是惊世骇俗之举,他自诩:"教了这么多年,还要背课,做教案?",好在那时候不像现在,三两天要检查教案,作业和听公开课,上面领导也没有苛责他。不过,他还真不吹牛,我们有时遇到的难题,冥思苦想仍不得要领,请教于他,他只要看一下已知条件,三言两语,或添一条辅助线,很快就迎刃而解。英雄豪杰不拘小行,自有其过人之处,斯言不假。他这种率性和"无为",与道家老子所云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相契合。其二,以校为家。共产党书记张闻天有名言"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党魁尚且这样认为,何况平民百姓乎?工作只是谋生的一种工具,许多老师除了教书,干好本职工作外,当然也要勤奋地经营各自的小家庭。但宋老师绝对是一个例外,他自诩极为家,还真是如此。宋老师是"半边户",师母在家种田带儿子,按理说农村农活多,有些重体力活还是需要男劳力干的,但我们很少见他回家,也没有看到他带儿子来过学校。只见过师母来过一次学校,那是初夏某天中午,师母从唐山捂柴,估计是又累又饿,只好把那担柴放在宿舍的墙沿下,我记得那担柴靠在墙边好多天,最后也不知道是不是宋老师挑回家了。以此可知,他更少帮师母干家务了。我们当年很为师母抱不平。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一般说来,学生总归有点怕老师的,虽然老师很和气,但总归要有师道尊严的。但这一点,宋老师又是一个例外。他宿舍与我们寝室隔壁,门虽设而常开,我们去他宿舍,任何时候,直进直出,倒开水甚至不打招呼,坐在椅子上,有时坐在他床沿上,毫不顾忌。他也大大咧咧,与我们这群毛头小伙子侃大山,甚至打扑克。他和我们聊天,内容五花八门,校内的,校外的,生活方面的,学习方面的,真正无所不谈,甚至跟他唱对台戏,他也不以为意。他有时也向我们讲述奇闻,比如他讲过他在师范读书时的一件事:有一同学与人打赌,赌吃,我估计那时候温饱尚未彻底解决,那同学一下子吃了几十个馒头和几碗稀饭,一时间全校都来围观,最后胃撑得难受,又不能坐下来,只能在操场上慢慢走动。此公"能吃"瞬间秒爆全校,最后无奈退学。当懵懂的我们,只觉得此公虽然赢了免费的馒头,但却输了前程,得不偿失。若干年后,听百家讲坛有老师讲孔子云:君子有三戒,少年戒色,中年戒斗,老年戒得。(得,指贪钱)。并举例说,斗不仅限于打斗,还有更多的外延,打赌也是一种斗,此刻才恍然悟。不过,我至今不敢肯定,当年宋老师讲此事,是否有劝戒之意,也许有吧?

宋老师就是这样拥有众多的学生粉丝的。他房间桌子上有一本影集,里面收录了多届毕业学生赠送他的照片。有男有女,他经常指着里面的照片,"这是xx","那是xx","当年xx如何,现在又如何",有时也指着某一清秀女生的照片,偶尔发出"红颜薄命”的喟叹…毕业时,我也曾依例赠了一张小照,不知他现在是否还记得我当年这个不争气的学生?

作者简介

邓文豪,蕲春县向桥乡王榜村人,文学爱好者,常写旧体诗和散文,现在沿海一带城市务工。

《家乡文化天地》微信平台征稿启事

本微信平台欢迎全球各地的湖北人、蕲春人、以及各地热爱乡土文化的人士投稿,散文、小说、格律诗词、古风诗、民歌民谣、自由体诗、精彩摄影、绘画、书法、经典自拍短视频、精彩自唱歌曲、戏剧等等文化作品,都受欢迎。各类作品文责自负,不得抄袭他人,作品力求原创,若在其他报刊或微信平台上已发表过,务必请注明,以免误判。

为达到更好的宣传效果,各投稿者务必请附上个人简介一则,近身照片一张,以及与作品有关的照片若干张。

各类文章的打赏金,一周内累记超过20元的,除去微信系统的扣费外,原创文章作者和平台的运营者按7:3分成,须一周后到账。

在这离多聚少的打工年代里,愿五湖四海的老乡们能在网络中团聚、相知,言说自己的难忘故事,发表自己的生活感悟,分享久违了的乡情文化,联络同乡故旧之间的感情,传播时代正能量。愿这个平台能为各位老乡的生活带来一些温暖,一抹亮色……

投稿QQ邮箱:631832697@qq.com

最接地气的公众号

敬请您的关注

长按上面的二维码可以关注本公众号

关注是最贴心的支持,转发是最温馨的鼓励!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