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百征文党员篇·三十七】拧在采油线上的“螺丝钉”
——记华北油气分公司采油一厂优秀共产党员程云鹏
文/周建生 严 飞 付绪凯 周 姝 张 勇
脱下橄榄绿,换上红工装,初心不改,本色不移,程云鹏在自己的平凡岗位上甘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
“热洗和扫线车,是我工作的工具。它就像战士的枪,不爱惜保养好,临时出故障,影响工作效率不说,还有严重的安全隐患。”今年49岁的车辆管理组组长程云鹏,每天出车时都会提前40分钟,绕车前后左右转一圈进行全面检查。这一习惯,他已经整整坚持了19年。他说:“爱车、护车、懂车,是我们作为驾驶员的基本素质。”
27年前,他从部队退伍,来到华北局,投身石油事业。他从事过修井队副司钻、工程司机、HSSE安全监督员、车辆管理组组长等岗位。他常说:“我干的都是些不起眼的事。”27年来,他像螺丝钉一样拧在采油线上,忠于职守的在生产作业环节里贡献力量、尽心尽力。
不能掉链子
2016年底,面对原油价格持续低迷的“极寒期”,采油一厂依据集团、分公司决策,油井实施关停。按照满足关井维护、注水试验区深化研究需要,作为生产服务保障的综合管理队,特车司机人员编制由原先的50多名只剩下2名。
2018年,采油一厂“复产不增人”。油区点多、面广、战线长,生产区域分散,施工难度大。工作量增加了,特种车辆驾驶员人员不足的现实困难,摆在了综合管理队领导班子的面前。
“我来吧!热洗、吊装和云梯车,我都熟悉,也有操作基础和实际经验。现在队里没有比我更最合适的人选。”在队内生产例会上,程云鹏向队领导主动请缨。
从那天起,程云鹏除了要身兼队里的HSSE安全监督员和车辆管理组组长外,又主动承担起了红河、泾河两个区块三个采油管理区的油井扫线、热洗和设备设施吊装任务。“在我和同事们眼中,他就是三头六臂的'超人’。”队里现任HSSE安全监督员张勇动情地说。
程云鹏每天起早贪晚,既要对队内38台闲置和18台在用的特车做好定期检查、维修保养,按时上报并及时完成车辆年审、续保手续,填报行车记录以及耗油情况等基础资料;又要结合特殊季节造成的山体滑坡、冬季道路结冰、山区路窄弯急等情况开展风险评估,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防范措施,组织突发事件应急演练,经常性对驾驶员及特车操作员进行安全学习教育;还要经常性跨区域作业,少则也要几十公里多则达一百三十多公里。
身上的担子重了,面临的困难多了。管辖区点多、线长,面广且分散。程云鹏只要接到任务,不管是寒冬腊月还是盛夏酷暑、不管是深夜还是凌晨,都会第一时间驱车赶往现场,忙碌的身影一直穿梭于各个井站之间。
“老程,你年纪也不小了,把自己搞得这么累,图啥啊?”有人问。
“我是一名党员,也是退伍军人。部队没有教过我退缩,必须扛稳了,不能掉链子!”程云鹏回答。
耽误生产事大
“急事不过夜,要事不转手,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声。”说到程云鹏,认识他的人都这样评价。
“深夜不停打电话的,那必定是不能耽误的急事、要事!”只要工作在岗,手机24小时不关机、随时待命,是程云鹏多年来给自己定下了“铁规矩”。赶上任务紧急,连续作战,吃饭不定时、不定场地,对程云鹏来说是常有的事。
2018年8月,陇东高原最热的季节,室外气温最高达三十八摄氏度。程云鹏接到任务,配合采油管理二区安装抽油机电机、护栏等设备设施。同时,要清扫红十五、十六增压站至红一联合站直线距离20公里的集输主管线,为全面复产做好前期准备。
天气炎热,阳光曝晒,窗户和门虽然四敞大开,但仅有1平方米左右的吊车驾驶室,依旧温度不断攀升,很快达到四十多摄氏度。每次坐在操作台前,程云鹏身边就像放了一个火炉子,闷热难耐,不一会儿就汗流浃背。为了尽快把工作完成,程云鹏有时在车里一待就是三四个小时。虽然每次出车之前他都会带着一杯水,但是一天忙下来杯子里的水基本上还是满的。
吊装作业过程中,由于操作台距离地面较高,空间和视野受限,吊车操作人员必须长期处于同一操作体位且注意力高度集中。“有时工作紧张,一天要安装四五个井场。一天都在忙忙碌碌的,喝太多水,来回上厕所麻烦,也会降低工作效率。”对此,程云鹏这样解释说。
就这样,每天近20小时重复着同样的工作,往往是刚从吊车上下来,又爬上另一辆热洗车。一天、两天……整整15天,程云鹏每天5时就已经出车赶往现场;22时,夜色阑珊中拖着疲惫的身体返回驻地。
为了节约往返时间,他就在施工现场吃场地餐。“饭在哪吃都一样。出来干活,总不能到吃饭时间就收车呀。上井总会有艰辛,吃饭、喝水事小,耽误了生产事大。”程云鹏说。
保障原油生产不受损失
“吃饭时,老程躲在角落,胳膊肘支在餐桌上,嘴巴堵在碗口用筷子里拨拉。老程两只胳膊肿得老粗,手抖得都拿不住筷子……”现任采油管理二区经理耿惠平,说起当时的情景眼里噙着泪。
2019年10月,泾河工区17平3井至17平15、17平18井输油管线冻堵,生产告急。热洗扫线作业实施中,热洗车起泵压力逐步升高至18个兆帕,管线已迫临承压极限,但一天一夜并没有产生效果,压力未降反而持续升高。
为了能尽快解决难题,程云鹏和采油管理区的领导一起重新对现场集输管线进行查勘,最终确定在17平3井集输管线2公里处,实施“开天窗”分段破口作业。再次实施作业过程中,热洗车锅炉突发故障“罢工”,不能持续加热,且现场无法修复。“管线长达4公里,虽然用冷水能够暂时扫通,但不能彻底清除蜡垢,如仓促恢复生产,短期内仍会发生蜡堵,影响油井的产量。”程云鹏分析说。
为了尽快恢复3口油井的生产,程云鹏驱车前往200多公里外的丰台基地,重新调配加热车辆。然后他又马不停蹄往返5个多小时,直至22点,才赶回现场再次实施扫线作业。
黄土高原的深秋,昼夜温差大,凌晨室外温度只有3摄氏度。程云鹏虽然身着厚实的棉工服,可依旧不能抵挡住呼啸而来的阵阵朔风,不由得感到寒冷刺骨。
“身后的油井,是支撑我坚守在这高原深山的源由。”为了这一份责任,程云鹏不惧孤寂,独自奋战在这塬岭之上。他那挺拔的身影,屹立在扑面而来的风沙中。
生产点太过偏远,吃饭不方便,他就在车前凑合着吃;96小时连续奋战,不眠不休,困了就在车上眯一会;直至管线全部扫通,生产恢复正常,程云鹏才返回驻地。“累是累点,但我的工作就是热洗、扫线、化油。这是我职责。只要能保障原油生产不受损失,这点苦累又算什么?”他反问。
欲问秋果何所累,自有春风雨潇潇。没有鲜花和掌声、没有耀眼的光环和激昂的话语、没有所谓的成功和精英。脱下橄榄绿,换上红工装的程云鹏,初心不改,本色不移,在自己的平凡岗位上甘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他用朴实的行动,在最平凡的岗位上忠于职守、尽职尽责,换取油井日复一日的顺畅与安全。因工作业绩突出,他获得了公司劳动模范、先进生产工作者和厂级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当下,程云鹏依旧扎根在本职岗位,用心、用责旋紧每一个环节,为油田上产保供继续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报送单位:中国石化华北油气分公司采油一厂
周建生 采油一厂党委书记
严 飞 采油一厂党群工作部主任
付绪凯 采油一厂党群工作宣传主办
周 姝 采油一厂综合管理队综合管理员
张 勇 采油一厂综合管理队安全HSSE监督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