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星大市场外迁,我听见长沙拔节生长的声音
下个路口见,老红星。
红星水果批发市场的搬迁终于有了明确的时间节点。
10月24日,红星实业集团宣布:明年1月,红星水果批发市场将搬往位于跳马镇的红星全球农批中心。
红星大市场水果交易量占长沙的90%以上,肉食交易量占长沙的70%以上,是长沙名副其实的“菜篮子”和“果盘子”。
陪伴长沙市民23年,红星大市场已成为长沙里手生活经验的一部分。挥别老红星,道哥的心情除了依依不舍,更多的还是欣喜。
因为,市场外迁不仅契合城市发展的规律,也是城市生长的证明。在红星大市场的提档升级中,我们听到了城市拔节生长的声音。
红星大市场商户的酸甜人生
01
市场外迁是趋势
城市空间拓展带来专业市场群布局的空间演变。随着城市框架的不断拉伸,大型专业市场集体外迁正在成为当下中国城市建设中不可逆转的洪流。
北京、上海、武汉等地陆续将专业市场外迁。态度最坚决的郑州,于2012年推出商贸市场外迁计划,在2012年到2015年间,外迁177个专业市场。市场外迁后的郑州中心城区重新规划建设,城市功能得到较大改善。
长沙最大的几个专业市场或市场群,几乎都建于上世纪90年代和本世纪初。开市多年后,市场周边形成人口密集区,问题开始凸显。
老旧市场最初的交通优势转变为劣势,周边路段演化成交通堵点。位于中心城区的老旧市场距离高速路口较远,大型货车进出难,影响市场的辐射范围。仓储和物流满足不了商户的需求。经营、仓储和居住“三合一”,存在火灾隐患。还有噪音扰民、脏乱差给城市形象带来的负面影响。
城市中心严重过载,环境恶化、交通拥堵等乱象频出;而老旧市场群落的脏乱差,也与日渐国际化的长沙城市格格不入。
市场本身也发展受阻。在城市的发展与外拓的进程中,老旧市场陷入功能不完善、市场建设滞后、整体规模小、产业规格低、交易场地狭小、拓展空间难等发展的瓶颈。
基于此,2011年至2014年之间,连续四年的《长沙市政府工作报告》郑重提出,“加快推进城区内旧有专业市场的提质外迁”。
2014年2月,长沙发布《长沙市专业市场布局规划》。2015年8月,长沙市商务局、市城乡规划局共同组织编制了《长沙市专业市场布局规划(2015-2020)》,提出在三环线周边及外围地区形成10个专业市场群,为市内市场外迁提供承接地。
整合,外迁,以解决城市扩容中新旧市场的更迭问题,这是长沙选定的路径。
规划,引导,提出市场外迁战略布局,这是长沙展现出的决心。
02
未来红星更闪耀
站在长沙城市发展的角度来看,市场外迁的意义非同小可。
市场外迁不是简单意义上的物理搬迁,也绝非仅为解决市场脏乱差或交通拥堵,而是一次城市功能的整体升级。
市场外迁,是对城市空间、业态的重新布局,不仅便利市民生活,更可促进新的产业集群、产业链整合,培育有竞争力的新商业模式。
对红星大市场这种大型的一级市场来说,更多的重心在于批发环节,迁出主城区意味着更低的用地成本和更大的仓储空间,也能缓解在主城区造成的交通拥堵。
短时间的阵痛,换来的是以后市场的持续繁荣。
2015年,借势长沙市政府市场外迁的战略布局,红星实业集团斥巨资将旗下红星农副产品大市场转型升级为红星全球农批中心,瞄准“中国农批新旗舰、智慧市场新标杆“建设目标,聚力打造一个集进出口交易、物流、仓储、配送、检验检疫、电子商务、价格形成、信息发布、拍卖、展示展销于一体的现代农批综合体。
该项目位于雨花区跳马镇白竹村,总规划用地2000余亩,分三期建设。一期为“中部唯一、全国一流”的中部果业航母,占地约800亩;二期为“智慧生鲜中央仓”,占地约500亩;三期为“国际品质会展商业集群”,占地约700亩。
省商务厅有关负责人表示,雨花电商物流园是长沙市现代物流规划“五园十中心”之南物流中心,同时是长株潭城市群主要配送中心和物资集散中心,可辐射50多个国家和地区。
同时,作为“智慧农批”,红星全球农批中心也将为消费者提供“互联网+”升级服务,利用雨花电商物流园的资源优势,协同和整合全国乃至全球优势资源,并开启实体采购+电商运营新模式,让消费者一站式“买全球、卖全球”。在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新零售时代,这对于具备上游农产品供应链资源与仓储中转集散优势的红星全球农批中心和农批商户来说,将是一个全新的开局。
市民在这可以一站式淘遍海内外优质农产品,采买体验实现从“有什么吃什么”到“吃什么有什么”的跨越。
红星大市场外迁后,也为雨花区红星片区城市更新项目提供了更多可能。
按规划,长沙南城红星片区将从2020年开始,用10年时间分三期完成该片区的整体拆迁和开发建设工作,打造“中部首创、国内标杆”的城市更新试点示范项目。在这里,大片的公共服务设施、生态环境、综合配套、产业发展等城市功能将显著提升,为雨花区城市转型升级发展提供新的动能。
新老红星的交替,为长沙南城带来了更多活力,也让我们感受到了长沙发展的速度感。
再见,老红星,
你好,新红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