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成大器的人,有三重境界

01

成大器的人,有大境界。

一个成大器的人,总会让人联想到《论语》中所写的:“君子不器,是为不争;君子不争,视为无器。”

君子不器,是为不争。意思是:一个真正的君子已经达到了圆融善美的境界,不会只拘泥于一方面的作用或能力,这是一种茕茕孑立与他人不争的心境。

君子不争,视为无器。意思是:一个品格高尚的人不与他人争名夺利,不会沦为别人的棋子,这是一种不局限于自己的世界里的境界。

这一生,若你身边不乏英雄出少年的人,不乏大器晚成的人,那你自己也一定差不到哪里去。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和优秀的人在一起,你会变得更优秀,为学、为事、为人都在朝着“见贤思齐”的方向奋进,一点点打磨掉自身的种种缺点,日臻完善。

只要一个人执着地在这条道路上奋进过,到最后,是否真正能够“成大器”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人生悄然发生了改变,走过泥泞坎坷,步入康庄大道。

02

一个成大器的人,经历过的第一重境界是“顺其自然”。

《庄子》中讲述了孔子在吕梁山游览的见闻:吕梁瀑布高几十丈,流水的泡沫溅出三十里,鼋鼍鱼鳖也不能游动,有一个男子却在其中游动,出水之后,还边走边唱歌。

孔子以为男子因痛苦而自杀,便让弟子去救他。结果一问才知,男子并不是自杀,而只是一个擅长游泳的人。他之所以游得潇洒自如,是因为长在水边就安心住在水边,顺着水的本性成长;结果不知不觉就成功了。

生活中,很多成大器的人,如同吕梁男子游水一样“顺其自然”:身边有什么样的条件,就努力然让自己去顺应这些条件,并做到极致。

比如,一个人在职场上,起初是个行政管理人员,却被下放到业务部门,工作内容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但他不骄不躁,拿起书本从最基础的业务知识学起,也注重向同事请教,渐渐地让从“门外汉”变成了“行家里手”,最后还成为了行业标杆。

顺其自然,并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当人生处境发生转折时,不抱怨不懈怠,很快适应新的规则,与周围融为一体,共荣共生。

以顺其自然的态度过随遇而安的生活,看似云淡风轻,实则力重千钧。

02

一个成大器的人,经历过的第二重境界是“物我两忘。”

当一个人内心无法平静时,做任何事情都会觉得烦躁不已。比如备考复习,不是责怪楼上的小孩太闹腾,就是埋怨窗外街头小贩的叫卖声打断了自己的思路,还不然,就把责任归结为爸妈的唠叨。

陶渊明曾写下诗句:“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心远”其实就是心静,沉静在自己的世界中,忘记了外部的嘈杂,也抚平了内心的躁动,在“物我两忘”的境界中,做自己想做的事,自然就是一种快乐的体验了。

小时候,我们学到过牛顿煮怀表的故事:为了科学研究,牛顿不愿意浪费一分一秒, 经常忘记吃午饭。一次,助手让他煮鸡蛋。他却把怀表丢了进去,直到“鸡蛋”煮熟了,才发现弄错了。

当一个人的时间、精力和神思都专注于一件事,夜以继日地为之欢喜为之忧,周围的一切就都仿佛不存在了一样。最终的结果便是:“时间在哪里,成就也就在哪里。”

当一个人在任何环境中,都能做到“物我两忘”,那么成功已经在朝着他招手了。

03

一个成大器的人,经历过的第三重境界是“呆若木鸡”。

呆若木鸡的故事出自于《庄子》,讲述的是纪渻子为周宣王驯养斗鸡,从一开始的虚浮焦躁到盛气凌人,再到最后的呆若木鸡,这只斗鸡完成了从“普通”到“无敌”的蜕变。

真正成大器的人,看上去就是“呆若木鸡”,没有逼人的气势,没有凌厉的目光,平静得像一汪湖水,但只要你靠近它,也也会随之沉静下来,那种无处不在却又不可抗拒的气场,让人瞬间臣服。

若非经历过大起大落,大喜大悲,怎会如此淡定从容、温柔且坚毅。

所以,当你的人生遭遇坎坷、挫折的时候,不要气馁;当你登上成功的顶峰,志得意满、畅快淋漓的时候,不要自傲。

每个人都在无时无刻地与外界博弈,也在与心中的自我博弈,起初,谁都无法放下得失,总是对输赢耿耿于怀。但到后来才明白,起起落落才是人生,有涨有跌才是自然。

想要人生之路越走越宽,越来越顺,那就要舍得吃尽苦头,磨砺心性,愈发谦卑和恭敬,集大成却不自恃。

所以,职场上,千万不要小看一个呆若木鸡的人,他们早已经看透一切,不屑于与他人争斗,而一旦非要逼着他们出场,那结局也就已经明了了。

04

结束语:

有人说,人生的起点不同,结局自然大相径庭。

但“英雄不问出处。”一个能成大器的人,从来不会被自己的起点所困扰,他们一路向前,随机应变,却又执着坚定,为着实现目标竭尽全力。

人与人之间的差别,一开始并没那么大,最后有天壤之别,说到底,是各人志向不同罢了。

作者:如风轻似云淡。

您的幸福,我的祝福。

图片源自网络。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