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及格的《花木兰》,真的太难看了!

唧唧复唧唧,

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

惟闻女叹息。

——《木兰辞》

文丨旧故麻袋

迪士尼巨制《花木兰》在中国本土扑街了,原本觉得不应该,毕竟“木兰从军”这个故事,对我们来说再熟悉不过了,所以通常我们都会以为这部电影对国内观众来说应该更有情感基础,更具先天优势,但看完之后发现,豆瓣4.9的评分不亏,如果可以,我想打个负分。
为什么这样一个“中国传统故事”在中国本土上映反而搞砸了?原因很简单,这个故事和我们背过的”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没有半毛钱关系,整部电影你可以理解为是美国塑造个人英雄主义的另一力作,古装版的“神奇女侠”。
即便荧幕上看到的都是大家熟悉的面孔,但故事却不是我们滚瓜烂熟的那个故事。迪士尼为了贴近故事本身,演员不惜全员亚洲脸,还请了巩俐、李连杰、甄子丹、郑佩佩等大咖助阵,主演选择了“神仙姐姐”刘亦菲,其实这个阵容完全可以演绎一出顶好的《花木兰》,但导演偏偏绕过了正确答案,用了最糟糕的剧本。
所以《花木兰》电影虽烂,但刘亦菲等一众演员不必背锅,眼明心亮的观众一定看得出,在那个故事框架下,大家都尽力了。
郑佩佩饰演的媒婆出场,差点把我直接送走,不知道的还以为“黑山老妖”走错片场了。
李连杰饰演的皇帝,无论是穿戴还是龙椅,都透露着一丝诡异。
甄子丹饰演的将军,直接带入就是叶问,别问为什么,问就是叶问。
所以,此《花木兰》非彼“花木兰”,纯粹就是拿着“花木兰”的流量招摇撞骗,虽取材自中国,其实啥中国文化、中国内涵都没有,如果非要说服化道上的东方化,不过也就是西方世界对中国历史的刻板印象,几乎感受不到任何中国历史文化的呈现,更别提让我们共情了。
既然说到历史,那我们就来唠唠中国的“花木兰”和西方人眼里重塑的“花木兰”到底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
在我们的教科书中,花木兰的确是个巾帼不让须眉的英雄,她的故事更是一支悲壮的英雄史诗。但我们所谓的“英雄”和电影里所呈现出来的“英雄”完全不是同一个概念:我们的花木兰替父从军是出于孝道和爱国,是内心勇敢和纯粹;但电影中的花木兰,替父从军从根本上是反对封建礼教的一种叛逆,更想表达的是女性向往自由与选择生活的觉醒。
两者虽无冲突,但细看却截然不同。我们想要强调的是花木兰本身的普通和传统,爱家爱国;但电影更想强调的是花木兰那股深藏在骨子里的不服与傲气,这些是她日后觉醒的必要条件。
而且木兰从军的过程,是她经历和成长的过程,但电影却没有成长,只有经历,所以把过多的笔墨放在了她身为女子要在军营和男人们一同生活的窘迫上,而描述她的成长和内心挣扎部分却是寥寥。
电影中让人最难受的角色是巩俐饰演的女巫仙娘,原以为是个反派,对花木兰穷追不舍,可最后却为花木兰挡下致命一箭,这样的转变快到观众都没做好心理准备,等等,她之前拿的可一直都是“反派”的剧本啊,这最后潦草的处理,让人无法接受。
电影里的花木兰,骁勇善战不假,但她一看就是拿到了女主剧本,一路如有神助,她普通吗?一点都不普通,仿佛就是“复仇者联盟”里其中一员的存在,她的奋斗史更像是打怪升级史,强大、自信,还有翅膀。
但我们想要看到的,不过就是那个普普通通,内心纠结,有勇气,但她还有传统女性的礼教,即便最后她打了胜仗,也并没有追逐名利,而是远离朝堂,选择回归家庭,这是她懂的理,因为那个时代有属于那个时代的伦理纲常。
脱离了故事的本身,花木兰就是一具虚有其表的空壳;没有了故事的内涵,花木兰就只剩下单调乏味的空洞。这或许是西方世界无法理解的中国,也是西方人无法看透的中国人。
说白了,电影完全没内味,看完了就一个感觉:导演和编剧怕是对“花木兰”这个原版故事有什么误解。
有理由担心刘大的《三体》最后会被改编变成什么样,如果只剩下特效的给力,那该是件多么悲哀的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