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个人肤浅认知的近期市场看法及未来展望 首先投资者应明白,我们市场剔除银行、地产的整体性估值依然是...

首先投资者应明白,我们市场剔除银行、地产的整体性估值依然是很高的。为啥要剔除银行、地产,其实最近1、2年房地产领域的形势发展的一些变化大家也都看到了。地产股的价值投资陷阱已经开始陆续暴雷,对银行的影响尚需进一步观察。房地产的问题解决是好事情,只有问题暴露了,解决了,相关公司的估值才会提升到合理的水平甚至以上(这里的合理指的是历史均值)。

站在今天,投资者其实很难,一方面是流动性和资产泡沫(注意啊,这部分流动性是消失对资产价格形成反噬的)带来的流动性过剩形成的股票价格高估;另一方面是通货膨胀(注意是,我说的是真实的通货膨胀,而非CPI)对投资者货币购买力的侵蚀。依我个人观点,我们的市场早就应该进入熊市了(对绝大多数股票确实也是),只是去年始的疫情导致市场出现诸多行业的事件型投资机会。今年的行情也主要是基于极端环境、碳达峰、碳中和全球气候应对的事件型机会。我具体谈谈市场上近期出现的几个现象。

1、上游原材料价格的大幅上涨挤压了中下游公司利润,而大宗商品价格的周期性特点使得这一领域的投资其实很难很难,除了哪些底部埋伏者(这些底部埋伏者更可能是深套多年以至于不愿打开帐户的投资者)和滑头(对市场节奏把握很好的投机者),绝大多数投资者一轮周期下(这个周期更多时候很快,快到根本不给你反应时间)来能够不亏钱就很好了。老股民一般是不敢也不愿意买周期股的,我们也很难看到基金经理在这一领域的巨大成功。最近集中披露的三季报使得绝大多数行业和公司的业绩出现大幅下降无疑加大了市场投资难度,而那些受益于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行业和公司也并非高枕无忧,一方面这里面有投机需求带来的暴涨暴跌,另一方面,国家出于稳定经济和市场的目的也必然对这些投机行为进行干预。投资者应该明白,至少从目前看,真实的市场复苏性需求并不存在,只是一些资金在利用因疫情导致的全球结构性短缺兴风作浪。

对于这一领域的投资,我的观点很明确,我没有这方面的投资和判断能力,我也不相信有人(至少雪球没有)能看清这一领域的确定性获利机会。投资者亏钱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高估自己的能力而将自己置于巨大的不确定性下。好像查理芒格在总结人生成功经验时就说不去可能导致自己失败的地方去。听得懂这句话的人很多,能够理解并践行的人又有几何?

2、消费领域的投资机会

货币会自我创造,也会自我消失。货币自我创造的路径是泡沫形成,货币自我消失的路径是泡沫消失。投资者应仔细审视目前的阶段是泡沫形成过程还是泡沫破灭的阶段。依我个人观点,那些寄希望于房地产资金进入股票市场的人虽然有一定道理,但不应过于乐观。首先是房地产资金能否顺利套现,其次是股票市场是否具备大量投资机会。这两点目前貌似都不存在。而房地产泡沫如果破灭带来的财富损失不可避免的的会波及实体经济,使得就业机会消失,需求大幅减少。所以,最好的方式还是以时间换空间,通过长期的通货膨胀稀释泡沫。无论如何,未来我们的收入和消费都不乐观。本来医药行业的消费毕竟受益于老龄化,但集采政策也使得这一领域不仅存在机会,更存在诸多陷阱和风险。

总体而言,消费领域的投资难点在于判断是真实的市场需求及消费倾向的变化,还是需求供给中的牛鞭效应,还是更恶劣的通过向经销商压货或者囤积实物炒作股票等行为。

3、地方政府债务、房地产税与银行股投资

国庆期间和同学小聚,期间我提到房地产税会很快增收。其实,关于地产股的投资我在最近一两年曾屡次指出,夜壶论已不适用当下经济。提醒投资者要回避房地产及其产业链相关个股。房地产的问题是体量太大,对产业链上的一些公司的影响可能是灭顶之灾。如果再叠加公司内部治理和管理层有问题的话,很多公司更应该退避三舍,其中最典型的案例是格力电器格力成功的环境和基因还在吗),董刚愎自用,不知天高地厚的行为将今天的格力带到了一个更尴尬的境地。可以说,今天的格力电器有董在,未来可能面临灭顶之灾,离开了董,可能死的更快。格力注定将成为因公司治理导致失败的案例。

近几年我曾经写过几篇这些领域的投资建议,记得留言中恶言相向、让我wait and see的投资者不少。股票市场很有意思,不用争论,市场自然会惩罚认知能力低下和对局势判断错误的人。目前房地产问题的逐步暴露和解决有利于银行股估值的提升,银行股投资目前最大的问题在于:1、过程和时点比较难把握,2、地方政府债务仍对银行估值提升构成压制。最近看了下曾经工作过的某公司财务报表,600多亿的总资产,420多亿的债务,净利润也就1亿多(这个1亿多和我八年前辞职的净利润基本没有变化,债务规模却增长了1倍),哪怕这个1亿多的净利润我估计也是没有现金流的账面数据。

4、新股破发

长期关注我的投资者有些可能会记得,我大概在年初或去年写过,散户投资者未来将面临更加困难的局面,要不了多久,可能连新股收益这一使得散户投资者整体不亏损的系统性定价偏差补贴也会消失。这一次的新股破发和历史上均不同,基本上昭示着过去新股补贴时代的结束,这一A股历史上时间最长、最顽固的一个系统性定价偏差可能消失了。理由是:1、注册证导致新股供应量大幅上升,2、历史上从未出现如此集中和密集的新股破发,3、历史上的新股破发集中在传统领域,此次则呈发散趋势。基于以上理由,散户投资者未来生存空间将更加困难,毕竟散户投资者资金数量有限,新股收益对其收益率贡献较大。

5、未来的投资机会在哪儿

这是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情,毕竟持有任何一只股票都是基于信心和对未来的乐观判断,我也不例外,我只谈点我个人的理解,供投资者批评性阅读。

投资者今年最大的体会恐怕是雷声不断,这不奇怪,这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但凡我们仔细审视这些暴雷现象,我们会发现这些行业和公司的利润和增长是建立在别人的痛苦和损失之上的。也就是说这些行业是不符合国家利益,社会长远发展的。只不过,我们过去基于经济增长的目的对这些行为监管不是很严,而资本又是邪恶的,为了一己之利,未来短期利益无所不用其极,最终导致强监管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了。

雪球最近很多大小V和投资者总结出的经验教训是不要和政策作对,其实,这个认知还是太肤浅。如果能够做点既有益于社会,又能赚钱的事情,为什么不去做呢?那未来的投资机会又在哪儿呢?在寻找投资机会前,我想提醒投资者今天A股的投资者从未处于如此巨大的不确定性下和风险中。理性的投资者还应先求不败而后胜。依我个人观点,具体的投资机会可能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真正的高科技行业,包括创新药。可惜整个A股这方面的机会太少太少了,而正因为没有这方面的投资机会使得我个人在这方面过去的积累很少。普通投资者如果进行这方面投资最佳的投资策略可能还是找到值得信任的专业投资者进行。

2、环保行业,我们过去粗放式增长对环境欠账不少。这个行业虽然空间不小,也符合国家鼓励方向,但对投资标的的选择却要谨慎谨慎再谨慎,尤其是那些没有现金流的工程类公司,主要是地方政府也不富裕。一个比较好的方向可能是纳入财政预算类的环境保护公司。

3、新能源,受益于碳达峰、碳中和的全球目标,未来这一领域将涌现出大量投资机会。目前比较遗憾的是稍微好点的公司都太贵了。我的策略是耐心等待市场提供投资机会。实在等不到就算了。

4、受益于老龄化的行业,有值得研究的好公司可以共同研究啊,目前我的眼界和能力还没看到。

除此之外,未来几年一个重要的投资策略可能是买入恐慌——即交易别人的非理性。

总之,赚钱很难,尤其在中国股票市场。那些认为投资很简单、赚钱很容易的投资者基本是都是雏,早晚被市场消灭。我见到这种言论的策略是直接拉黑。

以上仅为个人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