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故宫:“一‘筒’江山”的大烟囱】
大清朝”一'筒’江山”
到过沈阳故宫的人都知道,这座清初建筑的皇宫,共分三个院。中院院前有大清门,中有崇政殿,后边是凤凰楼,最后边是清宁宫。东院有大政殿和十王亭。西院有存放《四库全书》的文溯阁和戏台。可是如此众多的宫殿楼阁,却只在清宁宫后边设了一个大烟囱。这是为什么呢?
沈阳故宫清宁宫西北角的大烟囱 张黎明摄
原来,故宫中路后院为内宫,这内宫分别为关睢、永福、麟趾、衍庆和清宁五宫,是皇太极嫔妃们的寝宫。当时,东北仍然是苦寒天气。冬天,嫔妃们坐在宫内,虽然身着鹿皮貂裘,脚穿兽毛、碎棉制成的毡靴,但天气特别冷的时候,还是不能够保暖。怎么办呢?皇太极下令召来许多能工巧匠,命他们设计出一个取暖的方案。大家想来想去,仍然一筹莫展。后来,一个聪明的工匠献计说:“既然能在地上建起火炕,为什么就不能在地下建个火炕呢?依我看,不如将宫内的地面挖空,建成通烟的地炕。至于烟筒嘛,东西南北四方各自一筒吧。”这的确不失为一个好主意。皇太极初时十分高兴,听到后来却勃然变色,厉声喝道:“胡说!我大清一统天下,自然直须一根烟筒。你这奴才信口胡说,岂不是咒我大清四分五裂?来人,给我推出去斩了?”那位工匠自悔失言,吓得面无人色,片刻间成了刀下之鬼。其余的工匠个个冷汗直流,再也不敢犯大清的忌讳了,最后绞尽脑汁,总算根据那位工匠的建议,想出了一个好办法。于是就把宫内的地下挖空,修成地沟,上面铺上方砖,这就是通烟的火炕,也叫地炕。地炕取暖的灶门设在宫外,这样宫内就不会受到烟熏火燎了。清宁宫是皇后的宫室,宫内东一间的暖阁内是皇太极与皇后的寝宫,东次间的西炕是满族巫人——“萨满”为皇帝和国家祈福的地方。因此,皇宫中这唯一的大烟筒就设在清宁宫后的西北角。这是一个方型套节落地大烟筒,不是汉族住宅中常见的那样砌在房山之上,而是自地面垒起,高过屋檐,是典型的满族式烟筒。烧火时,烟就顺着宫内陆沟集中到大烟囱,径直排了出去。
沈阳故宫清宁宫西北角的大烟囱 张黎明摄
这下子,皇太极十分满意。整个后宫里只有这样一个大烟简,并且建得又粗又高,十分壮观,正合了大清一筒(统)天下的心意。建成之日,皇太极传旨在八门八关外贴出告示:整个盛京城里,任何烟筒不得超过皇宫的高度,违者斩首。据说,这个烟筒的底座特别粗大,上面则垒一节,缩为一节。细细数来,一共是十一节。而在第十一节上面,还砌了三块砖。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清王朝虽然后来迁都北京,但沈阳故宫仍然作为留都而存在,帝王们常常到此祭祀祈福。皇太极立下了规矩,每一位皇帝即位,大烟筒就得向上砌一节,象征着大清的统治代代流传,大清的命运节节升高。这样,从努尔哈赤建立大金起,到清末溥仪皇帝宣布退位,一共经历了十二位皇帝,大烟筒也一直节节攀升,一直到了十一节。可惜到第十二帝溥仪即位时大清国运衰微,溥仪只当了三年皇帝,砌不成一节烟囱了,所以只好在第十一节上面砌了三块砖。
欲了解沈阳故宫请点击以下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