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五个扑水的少年》:本土化改编与青春书写的新变

来源:中国艺术报2021-11-01 10:06
X

  作者:许佳丽

  国产青春电影《五个扑水的少年》在遭遇上映延期后,又面临国庆档期大制作雄霸市场的压力,即使如此,该片依然以较高的完成度获得了一定的票房和口碑。作为一部改编片,主创在保留原作情节框架和人物的总体基调的基础上,进行了本土化再创作,在一众宏大家国叙事作品中间展现出一种独特且轻盈的影调,也再次引发关于国产青春片创作路径的思考。

  近几年,国产翻拍的青春电影颇有井喷之势,且很多是日韩改编作品,如《小小的愿望》《在世界中心呼唤爱》《阳光姐妹淘》《你的婚礼》等青春片均是如此。但这些作品在改编过程中,普遍缺乏文本创新和文化创新,对青春生活的表现往往沿袭刻板印象,存在表面化和割裂感的问题。

  宋灏霖导演的电影《五个扑水的少年》改编自日本同名电影,与上述作品相比,它显示出质量的提升和类型的新变。原版《五个扑水的少年》依托于日本漫画的文化语境,导演矢口史靖以柔和的光线、戏剧化的桥段、荒诞活泼的笔触展现了日本典型的“燃式青春”。比起原版偏“中二”的气质,中国版的《五个扑水的少年》首先在人物塑造上进行了本土化改造。爱幻想又迟钝的铃木变身为平淡无奇的张伟,他虽然在传统的“打击教育”下表现出唯唯诺诺的一面,却充满着少年独有的韧性;玩摇滚的爆炸头对应的是忧郁的体育生高飞,他虽有不良少年的外表却很讲义气;性格柔弱的早乙女圣被改写成了社交达人王子;舞蹈男太田则变成风趣的话唠曲小东;有着日式“中二”气质的教练被改写成不靠谱的失意中年男人,增添了现实生活的意味。无论是人物造型,还是言谈举止,原版中的角色更偏喜剧色彩,而中国版更贴近现实生活,在处理手法上也比较平实,更符合中国当下的审美预期。不过,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人物鲜明的个性色彩。

  无论是叙事视点还是叙事风格,中国版的《五个扑水的少年》在改编上都作出了本土化的努力。原版没有单一的叙事视点,展示的是每一个角色的成长轨迹。中国版则以张伟的自述展开,以他的心理变化轨迹为落脚点。作为队长,张伟无疑是团队核心,他为队友受伤而号啕大哭,队友也会陪着动作迟钝的他一直练习。与队友朝夕相处刻苦训练,让张伟完成性格的蜕变。观众也跟从张伟的视角,观察他的家庭环境,理解两代人之间的矛盾;跟随他的情感脉络,捕捉青少年之间的情感涌动。影片聚焦的是张伟这样一个普通少年的高光时刻,没有轻浮的传奇爱情,也没有残酷青春的灰暗底色,取而代之的是平凡少年的青春反叛和对自我认知的突破。此外,与原版强调独特个体相比,中国版更强调少年群体的凝聚力。

  同时中国版利用背景转换的方式,对原版的社会情境进行了现实化倾向的改编。在原版影片里,家庭是缺席的,青少年的成长表现为他们对青春的自我定义。中国版则将家庭元素推至前景,学校乃至整个社会机构被放置到叙事的背景板中。中囯版还打破了原版的年龄边界,把对青少年生活的关注延伸至成人世界。影片中无论是教练、主任,还是父母,都代表着成人世界的威严,表现了中国青少年与家长紧密的共生关系。如果说原版里的青少年具有更高的自主性,中国版的青少年面对的则是成人世界的引导和干预。

  中国版《五个扑水的少年》叙事风格的本土化则表现为从浪漫到现实的色调的转变。在原版电影中,无论是在游泳池里捞鱼、爆炸头顶着燃烧的火焰,还是给海豚做人工呼吸,都更具浪漫色彩,怪诞的行为与人物形象自洽,形成独特的风格化。中国版在改编过程中注入了更多现实因素,无论是升学压力还是家庭关系,都成为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必须面对的问题。在视听语言上,有别于原版梦幻般的暖色调,中国版以冷色调为主,出现了大量的蓝天镜头、水下镜头和运动摄影。相比于原版的情绪外放,中国版在人物情绪的处理上更加克制,更多是借视听技巧展现出人物的情绪。比如张伟跳蹦床的场面,他内心的自我怀疑和对外部权威的反抗都在这段镜头中得到表达。剪辑的节奏和恰当的停顿也使影片获得一种难得的轻快感。

  不同于日本的校园青春物语,也不同于美式的歌舞青春喜剧,新世纪中国青春片常常背负沉重的现实话题,与校园成长经验、原生家庭、高考等关键词勾连在一起。“青春”母题在中国电影市场中逐渐被提炼成一系列基本要素,成为类型化制作的配方。特别是近年《狗十三》《少年的你》《嘉年华》 《悲伤逆流成河》《过春天》等作品,都侧重讲述“残酷青春”,融合了家庭、犯罪、黑色等类型元素,显示出中国青春电影书写的一个代表性趋势。《五个扑水的少年》虽涉及体育、动作等类型元素,也展现少年对规则和权威的反叛,比如哪吒玩偶象征着青少年对父权的反抗,影片结尾自发性地表演体现出与体制的博弈,但这部影片跳出了“残酷青春”的窠臼,把青少年从向外的反抗转移到了向内的自我提升,充满激情、热血的不懈追求,消解了青春的“残酷”,构建出另一种“燃系青春”。

  同时,新媒介的加入也改变了叙事语境,对青春片的渗透越来越广泛深入。《五个扑水的少年》里融入手机、家长群、抖音等新兴元素,以媒介化的呈现方式,将新媒体、网络空间等纳入到叙事当中。网络涌入青少年的情感空间,对应着当下年轻人的生命状态,拓宽了个体的生命经验。相应的,青春片也以青少年的视角辐射社会和时代,而新媒介叙事构成青春电影的新景观,显示出青春书写的新样貌。

  《五个扑水的少年》告别了以往的“残酷青春”套路,除去青少年的悸动与迷惘,青春不再是空洞的伤痛,而是展现一代人真实的悲欢。这部影片表明国产青春片在类型上更加多元开放,对“青春”母题的书写更走心、更深入,更贴近中国青少年的成长。也许这才是青春片该有的样子。(许佳丽)

[ 责编:崔益明 ]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