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遨游

巧者劳而智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虚而遨游者也”。

这句话出自《庄子·列御寇》。如果从字面理解,说的是才华出众的人,会为才华所累,自然比别人多付出很多辛劳;有智慧的人,由于懂得许多宇宙人生的道理,便会思虑过多,每日殚精竭虑,忧愁苦思。而无能者呢,因为无所希求,故饱食终日,闲而遨游,无所羁绊,如一艘不系之舟,逍遥自在,好不惬意……

这么说,难道人人不作不为,不学无术,人生反而更美好?非也!先让我们来了解庄子乃何许人也?

庄子可是历史上了不起的大人物,是我国先秦(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他与众所周知的另一位伟大人物老子并称为“老庄”,可见,他也称得上是道家学派的鼻祖。那么问题来了,既然是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怎会有如此消极的言论?

这要从庄子追求的境界说起,庄子是极为注重个人价值的,心内之物远远贵重于外物。其主张“天人合一”和“清静无为”,在这个境界里面,一切都是虚的,都是假的。

然所谓的“虚”和所谓的“假”,又是辩证、相对而言的。

例如道家学派“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难道一个统治阶层,真的什么都不做,就能够把国家治理好吗?大错特错!那样会天下大乱。所谓无为而治,就是通过无为而达到天下大治。

“无为”并非是无所作为,而是以无为而有为。讲究的是一种精神层面的统治方法,统治者身先士卒,用自己的德行去教化民众,完善社会的制度框架及道德体系。

不过多的干预、充分发挥万民的创造力,做到自我实现,走向崇高与辉煌。历史上的太平盛世、宏图大业,都是在道家无为而治指导下取得。

因此,“巧者劳而智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虚而遨游者也”的理解,结合《庄子·列御寇》全文,是为庄子对人所表现的状态,及其境界的描述。

所谓巧者劳而智者忧,是指某些人的才华和智慧,停留在表层,比较在意灵巧,聪明,富贵,权势这些为世人所看重的东西。因此,为了维持自己认为重要的东西,必然多些劳碌和忧虑。此等属于悟道不深之人,执着于外在之物,自然无法解脱。

而“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虚而遨游者也。”“无能者”,不指真正的无能者,可作“无为”的同等理解。此处的无能者,思想已经达到不同一般的境界,对于外物无所执,无所求,物来则应,过去不留,大道至简。

综上所述,庄子意在告诫世人,应孜孜不倦地学习,不断地修为,发现真理。真正无为大德之人,通晓世事循环之天理,顺应环境与自然,不为结果所羁绊,强调平和在修为中的意义,尽人事而应天命。修为至此等境界,“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岂不快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