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崇焕与皇太极之间有何密约?为什么说袁死的一点都不冤枉?

长久以来关于崇祯皇帝错杀袁崇焕都被视为明朝灭亡的一大因素,“自毁长城”也成了崇祯无法洗刷的污点,但事实果真如此吗?难道没有人考虑过这是清人在修史过程中有意为之?联想到北方失陷之后,南明反思己过,就连魏忠贤的罪案都得到拨乱反正,却唯独没有人为袁崇焕平反,可见此人之该杀是从朝廷到民间的一致共识。那么袁崇焕究竟犯了什么罪,为什么会让明末士人恨之入骨?

比较极端的说法是袁崇焕暗中通敌,背地里投靠了满清,不过这种说法虽然解恨,但逻辑上站不住脚。在袁崇焕被杀之前已经是兵部尚书兼蓟辽督师,对比现在相当于国防部长兼东北军区司令,其名义上控制的地盘比皇太极还要大,那么他投降图什么呢?所以袁崇焕通敌肯定是说不通的,但这仍然不妨碍他被朝廷诛杀,原因就在于袁所犯下的过错实在可恶,其影响不亚于通敌叛国。

崇祯帝即位之初,大明早已是千疮百孔,内有李自成造反之弊,外有皇太极边患之忧。在满洲八旗的接连打击之下,明朝的东北边防体系接近崩溃,万般无奈之下崇祯帝将希望的目光投向袁崇焕。此时对于皇帝而言无疑是将袁崇焕视为救命稻草来看待的,面对崇祯高得离谱的期望值,袁崇焕如果是一个成熟的政治家的话应该首先向皇帝正确地分析局势,而不是满嘴跑火车。

实事求是地说,当时满清在东北的崛起已是不可逆转之势,明朝能维持局面不恶化已是谢天谢地,但袁崇焕还未上任便拍着胸脯对皇帝保证:“计五年,全辽可复”。五年之内收复辽东,崇祯大喜过望,爱卿果然是辅国良臣,但说大话容易,怎么兑现呢?兵科给事中许誉卿看不下去,私下里问袁崇焕如何复辽,结果袁跟没事儿人一样回答:“聊慰上意”,也就是安慰一下皇帝罢了,你袁崇焕真以为御前问答是儿戏吗?

接下来崇祯帝授予袁崇焕全权,要钱给钱、要兵给兵、要粮给兵,袁崇焕这才意识到皇帝是动真格的,怎么办?只能硬着头皮上!可时间一天天过去了,辽东一寸土地未能光复,反而清兵屡屡南犯,你让朝廷怎么看?接下来更要命的是袁崇焕自作主张,擅杀皮岛总兵毛文龙,而这件事导致的影响比“御前夸口”更加恶劣。毛文龙身为总兵,驻守皮岛,是大明的一品武官,即便是督师也无权诛杀,更何况皮岛对后金的牵制作用无出其右。

然而袁崇焕竟然未经请旨就杀了他,然后逼迫朝廷承认既成事实,可想而知此刻崇祯帝已经恨透了袁崇焕,但碍于大局仍然要下旨褒奖。而另一方面毛文龙的部将则对朝廷凉透了心,此后投降满清的四位藩王(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吴三桂)当中有三位都是出自皮岛,可见“自毁长城”的恰恰不是崇祯帝,而是袁崇焕。

毛文龙死后,皇太极再无后顾之忧,于是率领大军轻易绕过长城防线向京师进犯。面对八旗虎狼,京师已是一座孤城,朝廷紧急调动袁崇焕大军前来勤王,而袁军却畏敌避战,一路尾随满洲军队,坐视女真人肆意蹂躏京郊百姓。此时崇祯帝对袁崇焕的忍耐已经到达了顶点,但在命悬一线之际还是脱下自己的大衣给袁崇焕披上,原因只在于袁手中的军队是唯一抵御后金军的力量。

后金军队撤退之后,朝廷火速下令逮捕袁崇焕,九个月后判处凌迟,之前被后金军队祸害的京师百姓争食其肉,足见明朝军民对袁崇焕的憎恨。就是这样一个夸夸其谈、刚愎自用的人在乾隆年间却被粉饰为无双的国士,而清人这样做的原因也很简单,用抬高袁崇焕的方式贬低崇祯,然后向世人表明:大明理应亡国。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