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襄作为高祖长孙,功劳大,势力强,为何错失皇位?全因得罪了他

随着吕后的去世,长安城内掀起了一场血雨腥风的政变,最终以吕氏的覆灭而告终。尽灭吕氏族人后,这场政变也终于回归它的主题:确立皇位继承人;为此大臣们在未央宫内召开主题会议,主持会议的是陈平和周勃。此次会议中一共提出了四位继承人:惠帝之子、齐王刘襄、淮南王刘长、代王刘恒;其中齐王刘襄作为高祖长孙,在诛灭诸吕的过程中功劳甚高,况且齐国国富兵强,在诸侯王之中势力最为强悍,似乎是皇帝的不二人选,那么刘襄能如愿登上宝座吗?最终是谁获得皇位呢?

依照父死子承的礼制,新帝人选应当从惠帝的儿子中挑选,但是大臣们纷纷表示:惠帝名下的儿子都是吕太后使用移花接木的手段制造出来的,根本就不知道是谁家的孩子。吕太后如此做的目的就是为了加强吕氏势力,如今吕氏覆灭,如果我们再从那些孩子中选择一个继承皇位,不就是又扶起一个吕氏之人吗?他日此子长大成人,如果知道自己当初是受了吕氏的恩惠,到那时,说不定被族诛的就是咱们了。因此大臣们当时一致决定,将惠帝名下的儿子踢出皇位继承人的选择范围。

有资格继承皇位的应该是从高皇帝的儿子或者孙子中选择,这时有人提议拥立高祖皇帝嫡长孙,齐王刘襄为皇帝。这一提议几乎得到了在场所有大臣的一致赞成,眼看就要板上钉钉,在这紧要关头,忽然有人表示异议,此人便是先前被齐王刘襄诱骗到齐国的琅琊王刘泽。想当初刘泽就是以答应为刘襄到长安城,替他争取帝位为条件,才得以离开齐国,但现在在此关键时刻,他不仅没有帮助刘襄,反而力排众议,表示反对。

刘泽此时也是心里苦啊,当时齐王刘襄是以诛灭诸吕,事成之后拥立他为新帝作为诱饵诱骗他来到齐国,从而整编了他手下的军队,刘泽当时也只能哑巴吃黄连,自认倒霉。但是此刻在未央宫中,刘泽绝对不会说自己是因为此事而反对拥立刘襄,虽然刘泽此时已老迈年高,但脑子绝对不笨,他知道在诸吕已灭的新形势下,谁曾经对皇位有过觊觎之念,那就是谋逆大罪。

只听刘泽清了清嗓子,然后慷慨言道:确实如大家所言,齐王刘襄作为高祖皇帝的长孙,应当作为皇位的首选继承人。但是众所周知,齐王十分宠幸他的舅父驷钧,情形如同秦二世宠幸赵高,驷钧此人乃衣冠禽兽之徒,名声极差,提及此人齐人无不咬牙切齿,如果我们拥立为齐王为皇帝,必然会出现驷钧专权的局面,如果是这样,岂非我们是赶走一个吕氏,又迎来另一个吕氏吗?所以我认为,立齐王之议,断断不可。

琅琊王刘泽的这一番话,当时简直是一锤定音,这不是因为他做为刘氏长辈,所以才说话算数。而是他把驷钧和吕氏家族做了类比,要知道在当时的氛围下,只要与吕氏挂钩,就立刻成为无人敢与置辩的否定性理由。

接着又有大臣提议拥立高皇帝的小儿子,当时被封为淮南王的刘长,但是刘长此人骄纵跋扈,而且他自幼丧母,是由吕后抚养长大,所以大臣们议了一会儿只得作罢。

最终经过众人仔细商议,一致赞成拥立代王刘恒为帝,一是因为刘恒宽厚仁孝,且在高皇帝现存儿子中年岁最长;二是刘恒的母亲薄氏素来温良恭俭,虽然现在已经贵为王太后,但从来不干预政事,因此她的名声非常好。最重要的一点,众大臣从自身利益考虑,刘恒为人和善,拥立他为皇帝,大伙儿不会遭到清算。至此,平时低调谦逊,在平定诸吕之乱中毫无功绩的代王刘恒,却最终成了这场政变中的最大赢家。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