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赏析||《孟子》选读之二十五:爱人者,人恒爱之


【原文】

孟子曰:“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 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①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有人于此,其待我以横逆②,则君子必自反③也:‘我必不仁也,必无礼也,此物奚宜至哉④?’其自反而仁矣,自反而有礼矣;其横逆由是⑤也,君子必自反也:‘我必不忠。’自反而忠矣;其横逆由是也,君子曰:‘此亦妄人⑥也已矣。如此则与禽兽奚择⑦哉?于禽兽又何难⑧焉?’

“是故君子有终身之忧,无一朝之患也。乃若所忧则有之:舜,人也;我,亦人也;舜为法⑨于天下,可传于后世.我由未免为乡人⑩也,是则可忧也。忧之如何?如舜而已矣。

“若夫君子所患则亡⑾矣。非仁无为也⑿,非礼无行也⒀。如有一朝之患,则君子不患⒁矣。”

——《离娄下》

【注释】

①恒:常。

②横逆:蛮横不讲理的态度。横,音hèng。

③自反:自我反省。

④此物奚宜至哉:这样的事为什么会到来呢?此物,指上文所说“横逆”的态度。奚宜,为什么会。

⑤由是:还是如此。由,通“犹”。

⑥妄人:狂妄无知的人。

⑦奚择:有何区别。奚,何,什么。择,区别。

⑧何难:何足与之计较。难,音nàn,责难,计较。

⑨法:楷模。

⑩乡人:乡里的普通人,即平凡而无所建树的人。

⑾亡:通“无”。

⑿非仁无为也:不符合仁的事,不要去做。

⒀非礼无行也:不符合礼的事,不要去行。

⒁君子不患:指一时突来的横逆,不是自己的过失所招致,所以君子不以为是祸患。

【译文】 

孟子说:“君子与一般人不同的地方在于,他内心所怀的念头不同。君子存心的是仁,存心的是礼。有仁德的人爱护别人,有礼貌的人尊敬别人。爱护别人的人,别人也经常爱护他;尊敬别人的人,别人也经常尊敬他。

“假定这里有个人,他以蛮横无礼的态度对待我,那么君子必定会反躬自问:我必定有不仁的地方,必定有无礼的地方,不然的话,这样的事为什么会加到我身上呢?如果反躬自问是合于仁的,反躬自问是合于礼的,而那人蛮横无礼的态度还是如此,君子必定再次反躬自问:我必定还有不忠的地方吧?如果反躬自问是合于忠的,而那人蛮横无礼的态度还是如此,君子才会说:‘这人不过是个狂人罢了。这样的人和禽兽有什么区别呢?而对禽兽又有什么可责难的呢?’

“所以君子只有终身的忧虑,没有突然而来的祸患。比如说这样的忧虑是有的:舜是人,我也是人;舜可以做天下人的楷模,名声传于后世,可我却不过是乡里的平凡人而已。这才是值得忧虑的事。忧虑又怎么办呢?像舜那样去做罢了。

“至于君子的祸患,那是没有的。不符合仁的事不去做,不符合礼的事不去行。假如有突然而来的祸患(那不是自己的过失所招致),君子就不把它当作祸患了。”

评析

本章依然是阐述“反求诸己”的道理。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时常反省自己,不担心突来的横逆,只忧虑自己赶不上圣人那样高尚的德行。

孟子指出,君子与常人不同,关键之处就在于以仁存心,以礼存心。心存仁礼,就会爱人敬人。而“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这是人与人之间善良本性交相呼应,融洽和谐所呈现的社会现象。就像一首流行歌曲所唱的那样: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然而,事物还有另外一面。孟子举出了我以仁礼待人,人却以横逆待我的情况,这也是人际交往中难以避免的社会现象。君子遇此该怎么办呢?孟子告诉人们,首先要反躬自问,我做到仁了吗?我做到礼了吗?我做到忠了吗?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经过反思,若问题不在己而在对方,则对于这种如禽兽一样的狂妄之人,不必与之一般见识。孟子认为,君子对于这种突如其来的横逆,不值得忧虑。真正应该忧虑的是,怎样才能像圣人那样在道德修养上有所成就。

“反求诸己”的“己”,指道德自我,或道德主体,它是儒学的根本。曾子讲反求诸己,强调“吾日三省吾身”,近乎于慎独。孟子讲反求诸己,近乎于改过。值得注意的是,孟子并不认为反求诸己就是一味自责,遭遇横逆,当然要首先反思自己,但不能因此而丧失自信,若自己无过,则“恶声至,必反之”,“自反而缩(正直有理),虽千万人,吾往矣。”(《公孙丑上》)反躬自问,正义确实在我手里,就算对方有千军万马,我也要勇往直前。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已成为一句名言,在中华文化的历史传承中,在中华民族核心价值观的凝聚和弘扬中,发挥着重要影响。时至今日,依然深深影响着我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