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病的常见证型有哪些?帕金森病如何用中药治疗?
帕金森病属于中医学的“颤证”、“颤振”、“振掉”、“震颤”、“内风”等。临床常见证型如下: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老年病科黄世敬
1.痰热动风证
临床表现:神呆懒动,形体肥胖,头胸前倾,头或肢体震颤可以自制,活动缓慢,胸痞脘闷,口干多汗,头晕头沉,咳嗽痰黄,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质红或黯红,苔黄腻,脉细数或弦滑。
治疗法则:息风定颤,清热化痰。
方药运用:催肝丸加减(天麻,竹沥,青黛,胆南星,钩藤,黄连,滑石,僵蝉,甘草)。若痰湿困怠,咳吐痰涎者,加皂角刺、白芥子、清半夏燥湿化痰;烦躁易怒者,加合欢花、郁金、香附;神志呆滞者,加石菖蒲、远志。
2.血瘀风动证
临床表现:表情呆板,面色晦暗,头摇肢颤日久,震颤幅度较大,肢体拘痉,活动受限,项背前倾,言语不利,慌张步态,精神障碍或智力减退,头晕眼花,皮脂外溢,发甲焦枯,舌紫暗或有瘀斑,或舌下青筋横暴,脉细无力或沉细。
治疗法则:息风通络,活血化瘀。
方药运用:身痛逐瘀汤加减(川芎,牛膝,当归,秦艽,香附,羌活,桃仁,红花,没药,甘草)。若肝气不舒,急躁易怒者加柴胡、白芍、合欢皮疏肝解郁除烦;若颤动不止,加僵蚕、全蝎、石决明;若心烦失眠者,加炒酸枣仁、栀子、丹参。
3.气血两虚证
临床表现:神呆懒言,面色晄白,头摇或肢体震颤日久,震颤幅度较大,肢体拘痉或项背僵直,行走不稳,活动减少,乏力气短,头晕眼花,自汗,动则尤甚,皮脂外溢,或口角流涎,舌体胖,舌边有齿痕,舌质黯淡,舌苔薄白或白腻,脉细无力或沉细。
治疗法则:益气养血,柔筋息风。
方药运用:人参养荣汤加减(黄芪,人参,当归,白芍,白术,陈皮,甘草)。脾虚失运,酿生痰浊者,加半夏、枳实、白芥子;血虚心神失养加阿胶、酸枣仁、茯神;气血亏虚以致血瘀,肢体颤动麻木者,加红花、桃仁、鸡血藤等。
4.肝肾阴虚证
临床表现:表情呆板,头或肢体震颤日久,震幅较大,或肢体拘痉,活动笨拙,上肢不能协调,拖拉步态,言语蹇涩,或智力减退,形体消瘦,失眠多梦,头晕耳鸣,或头痛盗汗,急躁时震颤加重,腰膝酸软,大便秘结,小便频数,舌体瘦小,舌质暗红,苔少或剥苔,脉象细数或细弦。
治疗法则:滋补肝肾,育阴息风。
方药运用:大补阴丸加减(珍珠母,龟板,熟地,川芎,何首乌,黄柏,知母,丹皮,山药,赤芍,钩藤)。阳亢于上,肢颤头晕较重者,加天麻、桑寄生、石决明等;阴虚火旺,五心烦热,失眠烦躁者,加知母、黄柏、地骨皮等;肢体拘急;麻木疼痛者,加木瓜、佛手、白芍舒筋缓急。
5.阴阳两虚证
临床表现:表情呆板,头项或肢体震颤日久,项背僵直,或言语蹇涩,肢体拘痉,动作不利,健忘失眠,汗出畏寒,肢冷体倦,或腰膝酸痛,阳痿遗精,纳差,溲少便溏,舌质嫩红或黯淡,舌苔薄白,脉沉细。
治疗法则:滋阴补阳,息风活络。
方药运用:地黄饮子加减(肉苁蓉,生地黄,巴戟天,五味子,山茱萸,菖蒲,远志,茯苓,当归,石斛,麦冬,肉桂,炮附子)。神志淡漠、嗜睡者,加细辛、麻黄;大便稀溏、肢冷不温者,加干姜、吴茱萸、肉豆蔻。心悸怔忡者加龙骨、牡蛎、远志等养心安神。
重要信息: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黄世敬教授团队长期致力于心脑血管病、高血压、冠心病、高脂血症、抑郁症、脑白质病、帕金森病、更年期综合征、骨质疏松及颅内肿瘤术后等病的中医药防治研究。近期开展“开心解郁丸治疗抑郁症临床研究”,如果您:1、符合抑郁症诊断标准,2、符合中医元气亏虚,气血郁滞证诊断标准,3、年龄在18-70岁。就有机会加入我们的临床研究,并将获得:治疗前后安全性检查包括血、尿常规、肝功、肾功、心电图检查、量表检查及研究用药全部免费。若有意自愿参加者,详情请于我院老年病科(门诊楼二楼9诊室-周一上午);特需(门诊楼十一楼18诊室-周一下午)咨询,亦可参照黄世敬医生个人网站《广安门医院招募抑郁症患者志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