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教育的“润”
前几天在崔雅儒老师的名师跟岗中,聆听了北师大附中梁柏健校长的一场非常有教育情怀的讲座,梁校谈了自己近27年来做校长的一些经历和想法,娓娓道来、很实在,也让人深受启发。在讲座中我细细品味了他的几首诗词歌赋,被他的和力、定力和耐力所震撼,也被校长的教育大家的情怀所打动,学习了校长的“三字经”、校长管理的“三种层次”、校长的“三美”“、三融”、“三种专业素养” “三家”等,了解了书香润璞的文化底蕴和内涵,懂得了润物细无声的巧妙。其中,梁校特别谈到了一个“润”字,让我思考了很多。
“润物细无声”,教育中的润,润在哪里?
润,在家里
家长,是孩子人生路上各个方面的启蒙老师。家庭教育,对孩子一生的影响举足轻重。
润,在家里,怎么体现?
读幼儿园、小学早些年级时,在家里应该是培养独立学习、做作业、独立自主的各种习惯,在学校里学会与小朋友们一起快乐玩耍、友好相处的品性、与老师快乐沟通的相融相生吧。
每次上学的时候,你可以尽情地牵着他的小手、哼着小调,开心地走到学校,放学接他的时候,可以很温暖的问一句“今天在学校开心吗?”
在孩子告诉你开心与不开心地过程中,你自然会了解到发生在他身边的事情,包括课堂状态、与同学相处的情况,你都可以在他的回应中了解,从而再做出合理的反应和引导。如果孩子告诉你学校发生了不开心的事,你可以问问他,“怎么了?”“为什么?”“那你觉得该怎么办呢?”
从小把权力和责任交给他,让他自己学会思考,如果他还不知道怎么回复你,你可以以朋友的身份,轻声问问她,“这样好不好呢?那样呢?”等去启发他思考,不要直接给他你的答案,而是应该去引导他——从小就有自己的责任意识、解决问题的思考和人的担当。这也是印证了一句古话“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虽然不能看到所有,但从旁也能看到一丢丢吧。
孩子上高中了,特别是在寄宿制的学校,一个星期,只有周末的时候你们才能见上一面。回到家里,千万不要第一句话就问:
“你学习怎么样?”
“你们有考试吗?”
“考得怎么样?”
这些,自然其实是父母关心和在意的,可是这个提问,会让孩子很烦躁,也很反感。他会觉得我的父母,除了关心我的成绩,什么都不关心。不是的,其实父母和老师彼此都很在乎对方的感受和言语。我理解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天下父母的期待都是一样的;但我也理解孩子,一个星期在学校待了五天,每天8节课,加上早晚自习,认真听讲的孩子,也是很辛苦的,因为要消化知识,这种感觉我深有体会,从学生路上走过来,做了一名全职的老师,再继续进修学习,重新体验当一名学生的感觉,觉得读书,确实也是一件很辛苦的事儿。所以当孩子周末回到家,我觉得家里的滋润特别重要。父母关爱的问候,一顿晚饭,孩子爱吃的饭菜,饭桌上一家人有说有笑的交流,吃的香甜可口、舒心悦心,内心怎么都是暖暖的。这个润,也是精神食粮,是每周五天学习日的心灵动力,还得不留痕迹,更不要有牺牲情结,说“你看我为了你,我辛苦买菜做饭、一会都没闲着,我为你,为这个家是如何如何地付出。。。。。。”这个千万要不得,不要因为你的爱,让孩子背负着压力前行,很累;让你的孩子,因为你心甘情愿、毫无抱怨的爱,有动力地前行。
家,是每一个人心灵栖息的港湾。人生不仅有温暖和煦阳光,还有狂风暴雨同行,因为家,有了前行的动力;因为家,有了风雨无阻的勇气;因为家,有了坚定不移的决心。无论孩子成绩的好坏,家,应该始终如一的给孩子一个温馨的港湾,温暖的怀抱与全心的接纳、全然的信任。
告诉你的孩子,无论你是谁,无论你今后成为谁,家的大门,永远为你敞开;无论外面遭遇了什么挫折,无论考试考得如何,只要你一直在努力,爸妈永远都在家里,备好饭菜,等你。
走上回家的路,内心定是愉悦的、期待的、温暖的。
润,在学校
学校,不仅仅是教授学生书本知识、间接经验的地方,更应该是关注学生的各种身心状态的地方,学生在这里不仅仅是学到生硬的课本知识和间接经验,更是在这里种下希望的种子,让梦想启航的地方。在学校里,学生可以学会如何接纳所有不同个性并友好与同学们相处、与老师相处、与室友相处,学会生存的基本技能,学会沟通的艺术、学会如何尊重他人、如何关爱一个人、一个集体,从而为提高自己今后的生活质量做好充分的准备,然后才有了创造属于自己独一无二的生命价值的可能。
学校的润,无处不在。最简单的,是校园的润、文化底蕴的沉淀,学校的一砖、一瓦、一墙、一树、一字。。。。。。无处不在、无时无刻不在滋润校园内的人们,但我觉得学校的润,更重在校园文化、教师的内在潜移默化和榜样示范,这些更是在滋养学生的心灵。
我带的是高中生,孩子大了,各种家庭环境下成长起来,有自己的独立思想,行为上也不再像小学生那般把老师看成那么言听计从、至高无上,这时候我们做班主任的,就得从心灵上去滋养他们,去理解、关爱、尊重他们。
还记得以前有一女生,来例假,肚子疼的很,做老师的能做什么呢?身为女性,我能体会这种难受,我能做的也只是略尽我的绵薄之力,给他们准备红糖,放我办公室里,学生来请假的时候,我逼着她喝红糖水,滚烫滚烫的,学生烫在嘴里,却记在了心里。毕业多年后,还会提起;还有一个女孩,咳嗽严重,一大早,却还在喝冰水,我再三反复提醒,只能喝热水,当时那孩子虽然表面没有说什么,但多年后告诉我那个早读,印象特别深刻,觉得内心很温暖,像家人一般;一个男生,周末忙着参加各种补课和雅思学习,忙得饭都来不及吃,晚修铃声打响了,他匆忙跑向教室,手里提一快餐盒子,我了解了情况后,没有责骂他,也没有让他进去,而是给了他我的钥匙,让他去我办公室吃完了再回来学习。这些不需要刻意地做,把学生当成一个人,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感的孩子,是一件很自然正常的事儿,有时候回馈的不仅仅是师生的关系,更是相互温暖的友谊。润,在日常生活的点滴中、课堂上、一个师生互动的眼神、一个肯定、一个赞许、一种欣赏,也许就成就了一个记忆的永恒。教育的润,作用挺大,有时也微不足道,不值一提。关键看人、看你、看对方怎么想。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是师范二字的注解。作为一名教师,自身的榜样示范作用要求就在那里,不管你做的好与不好,正与不正,学生就看在眼里。教师,也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有困惑和喜怒哀乐的时候,也会犯错,但大体上都是自律的、身正的、不带情绪的,咱不可能时时刻刻、每分每秒都那么完美无瑕,至少大多数时候是正能量、传递快乐与激情、传递梦想与未来的使者吧,在这些日常的点滴中,潜移默化地“润”着咱们祖国未来的花朵,也是辛苦并快乐着。
润,在社会
教育的责任不仅仅是在家庭、学校,社会的影响力不可小觑。
社会是一个大环境,每个社会上的人,都有责任为这个成长的大环境呈现自己积极的一面,都有义务管理好自己的言行,润育祖国的花朵、祖国的希望和未来,三者的合力会创造出更美好的画面出来。
做教育的人,要有定力,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底线,切忌急功近利、迷失自我。要有一种“独上西楼,望尽天涯路”的空杯心态,静下心来,多读书、多践行。做教育,要遵循教育的内在规律,潜下心来沉淀,用心研究。
润,其实就是一种潜移默化,日积月累的正能量影响与爱的传递,滋润心灵,润在心田,润化内在。在润中悄无声息地改变,在润中循序渐进地成长,在润中勇敢地蜕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