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鸟迁徙有规律

谷国强

三天前候鸟迁徙形成小高潮,近两天却又变得鸟影稀疏,比如今天(2021-10-29),不仅没有新鸟抵达,连原本是大鸟种的绣眼、燕雀都不见了,只有红胁蓝尾鸲、北红尾鸲、黄喉鹀、黄眉鹀、黄腰柳莺等几种候鸟。不仅如此,连前几天成群呼风唤雨的留鸟白头鹎、灰喜鹊、红嘴蓝鹊们也没来。每年出现这种现象都令新参与候鸟观察的观察员们百思不得其解。
秋季迁徙的北朱雀特别娇艳
其实候鸟迁徙是有规律的,只有了解了这种规律,才不会再感到纳闷。候鸟迁徙而来有几种情况,有的是旅鸟,它们抵达后经过短暂的补充体力和休整后便匆匆上路,有的是越冬候鸟,它们有的短暂驻停后继续上路,有的就直接留了下来,分散于各处山林之中。即使越冬候鸟,往往早迁的还会继续踏上南迁之路,只有晚迁的才会留下。
秋迁的丝光椋鸟在采食成熟的臭檀吴萸
为什么会出现某几天候鸟大量聚集,但随后几天越来越少,以至于鸟影稀疏呢?因为候鸟迁徙往往聚成大队一起上路,有时是一种鸟儿组成一个迁徙群,有时又会是多种相近的鸟儿组成迁徙群,因而一来就是一大批,而一走便出现顿时山林寂静的现象。
秋迁的锡嘴雀雄鸟还未退去繁殖羽
候鸟为什么是一批一批地来,而不是集中一起来?我以前说过,候鸟迁徙不是因为怕冷,鸟儿被冻死的现象极少发生,除非突发风暴潮。鸟儿迁徙一种是为了追逐食物,它们一站站随着食物的成熟而逐次迁徙。另一种是借助季节风长途迁徙,这就如同搭乘顺风车,对于长途迁徙的鸟儿仅凭扇动双翅不可能越过重洋。就如家燕,它们的迁徙路途超过1万公里,仅靠扇动双翅,它们无法完成迁徙。因而这种习性的候鸟只能等到合适的季节风才分批乘风而去。因而我们会发现一个现象,就是每当北方刮起大风,过后两三天,候鸟就会剧增,此后便逐日减少。这是因为随季节风抵达的候鸟在落下补食后又陆续启程了。
早迁的红腹灰雀雄鸟艳丽的胭脂红
候鸟迁徙的规律还体现在鶲鸲类飞行能力较弱的候鸟大多属于早迁候鸟,这是因为它们是分段迁徙的,每迁徙一段路程就要落下补充食物,而飞行能力强的雀类却往往迁徙延后,它们多长途飞行,必须凭借季节风。迁徙最晚的则多是大型涉禽或游禽,它们更是无风寸步难行。
春迁的黄眉鹀带着繁殖羽
还有一个现象是猛禽也是追逐食物迁徙的,如雀鹰在秋季迁徙期主要捕食燕雀、黄雀这样的大种群小型候鸟,因而当燕雀、黄雀进入迁徙高峰期时,雀鹰也如影随形,紧跟而至。
春迁的鸲姬鶲雄鸟穿上了黑礼服
有些鸟类摄影者往往感到不解,你前几天刚通报某种候鸟集中迁来了,我怎么就找不到?这是因为有些候鸟迁徙时段很短,仅仅几天时间就过完了。比如许多鸟类摄影人喜爱的鸲姬鶲,它们集中迁徙期往往仅有一周左右,错过了只能等待来年了。
春迁的栗鹀雄鸟是鹀鸟中最艳丽的
在大连,每年11月上中旬是林禽观察最重要的时段,因为许多小鸟种候鸟都在这个时间段集中迁徙。这也就是为什么候鸟观察员这个时间段最紧张繁忙的原因。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