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渊

《针灸穴名解》:

本穴为脉之大会,通达十二经络,犹水流之交汇也,故名“太渊”。太,大也;渊,深也,会经渠之总汇而得名也。
治肺胀、喘满、狂言、嗌干、妒乳等症,总以清凉退热之功为多。凡诸郁热之宜以清凉者,皆可取此。
《道藏》云:“太渊玉浆,甘如饴”。原注:“太清之渊随时凉”。即以本穴功在清凉,故名之为“太清之渊”,简称“太渊”。

图片截取自|3Dbody

图片截取自|3Dbody

图来源于经络穴位查询小助手小程序

图来源于大家中医app

图来源于大家中医app

所属经络

手太阴肺经之输穴、原穴,八会穴之脉会

《针灸大成》主治

主胸痹逆气,善哕呕,饮水咳嗽,烦闷不得眠,肺胀膨,臂内廉痛,目生白翳,眼痛赤,乍寒乍热,缺盆中引痛,掌中热,数欠,肩背痛寒,喘不得息,噫气上逆,心痛,脉涩,咳血呕血,振寒,咽干,狂言口噼,溺色变,卒遗矢无度。

标准定位

《针灸大成》

掌后内侧横纹头,动脉中。肺脉所注为输土。肺虚补之。《难经》曰:脉会太渊。疏曰:脉病治此。平旦寅时,气血从此始,故曰寸口者,脉之大要会,手太阴之动脉也。
《中国针灸学》
掌后腕横纹桡侧端,桡动脉桡侧凹陷中。
《快速取穴彩色图解》

坐位。伸臂侧掌,在腕横纹桡侧轻触桡动脉,从感觉到搏动处稍往桡侧移动,至凹陷处即为此穴。此穴正对经渠穴上方。

图来源于大家中医app

《腧穴学》杨甲三等主编

太渊(输穴,原穴,八会之一——脉会)
【别名】大泉。(《千金方》)
【位置】在掌后陷者中。(《甲乙》)
【取法】仰掌,腕横纹上,于桡动脉桡侧陷中取穴。
【局部解剖】在桡侧腕屈肌之外侧,拇长展肌腱内侧;有桡动、静脉;布有前臂外侧皮神经和桡神经浅支的混合支。
【主治】咳嗽,气喘,咳血,呕血,烦满,胸背痛,掌中热,缺盆中痛,喉痹,腹胀,噫气,呕吐,妒乳,无脉症,手腕无力疼痛。
【配伍举例】《千金方》大泉、神门,主唾血振寒,呕血上气。
《大成》胃脘痛:太渊、鱼际、三里、两乳下(各一寸,各三十壮)、膈俞、胃俞、肾俞(随年壮);咽干:太渊、鱼际;缺盆肿:太渊、商阳、足临泣;目赤肤翳:太渊、侠溪、攒竹、风池;舌缓:太渊、合谷、冲阳、内庭、昆仑、三阴交、风府;噫气上逆:太渊、神门。
《十二经治症主客原络》肺之主大肠客:太阴多气而少血,心胸气胀掌发热,喘咳缺盆 痛莫禁,咽肿喉干身汗越,肩内前廉两乳疼,痰结膈中气如缺,所生病者何穴求,太渊偏历与君说。
《席弘赋》气刺两乳求太渊,未应之时泻列缺。
《玉龙赋》咳嗽风痰,太渊、列缺宜刺。
【刺灸法】直刺0.2〜0.3寸;可灸。 
【文献选摘】《大成》掌后内侧横纹头,动脉中。

《腧穴解剖学》邵金水等主编

太渊(输穴,原穴,八会之一——脉会)

【所属经脉】手太阴肺经。

【体表定位】在腕前区,腕横纹桡侧端、桡动脉桡侧凹陷中。

【操作方法】避开桡动脉,直刺0.2~0.3寸。

【临床主治】咳嗽,气喘,咳血,胸背痛,无脉症,手腕无力疼痛。

【进针层次】

1.皮肤:由前臂外侧皮神经分布。

2.皮下组织:内有上述皮神经的分支、桡神经浅支、头静脉及桡动脉的掌浅支。

3.桡侧腕屈肌腱和拇长展肌腱之间:前者位于进针部位的尺侧,后者位于进针部位的桡侧。桡侧腕屈肌位于前臂前面中部,起自肱骨内上髁,肌束斜向外下方,移行于细长的腱,穿经腕桡侧管,沿大多角骨沟到手掌,止于第2掌骨底的前面。拇长展肌位于前臂后面的中部,尺侧腕伸肌和指伸肌的深面。该肌起自桡骨和尺骨中部的后面(肘肌和旋后肌止点的下方)及邻近的骨间膜,肌束斜向下外方移行为长腱,止于第1掌骨底的外侧,由骨间后神经支配。

4.桡动、静脉桡动脉:在平桡骨颈处由肱动脉分出,先经肱桡肌和旋前圆肌之间下行,继而在肱桡肌腱和桡侧腕屈肌腱之间下行,经桡骨茎突至手背,然后穿第1掌骨间隙到手掌。桡静脉与桡动脉伴行,为肱静脉的属支。

图片来源于《腧穴解剖学》邵金水等主编

手太阴肺经循行视频

视频录自于|3Dbody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