楷、行、篆、隶,哪一种书法字体更好!

每一个学习中国书法史的人都会遇到这种情况,本身是想学学书法,可是先要学好长时间的各种书体,甲骨文、石鼓文、篆、隶、草、楷、行,几乎每买一套书法教材,就先是给讲一大通文字史,几乎每套如此,久而久之,就生出一种念头,这些文字的书法形式,哪一种算是最好的呢?

其实,最早的时候觉得甲骨文好牛掰,后来看邓石如的篆书,又觉得篆书妙不可言,再看二王行书,看得我如痴如醉,又见怀素草书,让人发呆着迷,书法史一路看来,那种字都好,都让人迷恋。

近日再看启功老先生的《论书绝句》第九十五首的诗注,解说有点意思,我们先看原诗再说:

秦汉碑中篆隶形,有人傅会说真行。

逆圈狂草寻常见,可得追源到拉丁。

先逐句解说一下:

第一句,秦汉碑中篆隶形,秦汉各种碑刻中的篆书隶书形状。这一句要跟下一句联在一起解读。

第二句,有人傅会说真行。结合上一句,意思是说有人要将秦汉碑中的篆意隶意的笔法强加到楷书和行书之上。比方就有人说,在《兰亭序》里可以看到隶书的笔法。

第三句,逆圈狂草,通常情况下,顺时针的笔法,或者说按照通常自上至下,自左至右的写法叫顺笔,而反之则是逆笔。寻常见,比如怀素的《自叙帖》中,就有这种明显的逆笔圈字的笔法。

(怀素《自叙帖》)

第四句,可得追源到拉丁。拉丁文里的字母文,有大量的逆笔画圈的写法,比如英文的小写a,都是这样的笔法,启功这里举这样的例子意思是说,难道还要把狂草这种笔法归结到拉丁文上。

启功在他这首诗的注解里说,书法里的字体里的篆书、隶书、草书、真书,实际上是文字演变过程中的不同阶段的不同形状,只有文字的古今,没有水平的高下之分。打比方,比如虫子,是虫卵的时候圆而小,待到长成幼虫,又长而细,等到结成蛹之后,又如桶状而微小椭圆,等到最后化成蝶形而且能够飞动。虫比蛹早,并不优于蛹,卵小于虫,未必美于虫也。

认为早期的就好,近期的就坏,贵远贱近,在文艺界更为严重,于是,大部分书者都认为篆书高于楷书,隶书优于草书,后来,这种看法竟然成了人们的普遍认识。

后来的文字发展史,楷书和行书,已经流行数千年,已经成为日常人们所通用的文字形式,就算是造字的仓颉重新复活,人们也不会重新回去写篆书。

清代乾隆、嘉庆年间有个叫江声的人,他所有书写的文稿笺札,都用小篆,实在是大部分人都看不懂。当然也有这样的书法,既不得不用楷书行书草书,又不甘心书风不够古意盎然,于是创造了篆法隶法,篆意隶意的说法。笔画做成圆而秃的,说是篆法,笔画方而扁的,说是隶法,这种牵强的做法实在不利于书法创作。

综上所述,各种书体,各有特点,虽然诞生的时间有早晚,但并无优劣之分,特别不能抱着古篆隶好于今楷行的态度。

(《启功论书法》原图及诗解95)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