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建群研究中心召开 “高建群研究论丛”编撰促进会

10月23日下午2时30分,高建群研究中心在2415会议室召开“高建群研究论丛”编撰促进会。会议由蔡静波教授主持,西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周燕芬、宝鸡文理学教授冯肖华、延安大学教授刘向斌、陕西人民出版社编辑彭莘、学校招采办主任宋冰、高建群研究中心全体成员参加会议。

会上,彭莘编辑介绍了高建群研究论丛的出版进度情况:高建群研究论丛第一卷的书稿,经过编辑、刊物、校对、版权声明等一系列工作后,现已取得图书在版编目(CIP),马上进入出版印刷阶段。陕西人民出版社的领导对高建群研究论丛第一卷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较高的评价。高建群研究论丛第二卷书稿的编辑、校对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出版社已将书稿交给外审专家,目前正在审核中。

周燕芬教授作为外审专家,对高建群研究论丛第二卷书稿给出了较为客观的评价,并在体例、内容方面给出了修改意见和建议。

冯肖华教授针对高建群研究论 丛第二卷书稿中存在的不足,结合外审专家给出的修改意见,要求编  撰教师们对书稿风格和内容再次进行修改,力求做到精益求精。同时,对高建群研究中心下一步工作做了具体安排,布置高建群研究论丛第三卷书稿的编撰任务,明确电子版书稿提交时间。学校招采办主任宋冰表示,高建群研究论丛的出版是高建群研究中心研究成果的重要体现和展示,学校招采办将全力配合,大力支持。

此次会议的召开,使高建群研究中心全体成员统一了思想,明确了认识,有效推进了高建群研究论丛第二卷书稿的编辑修改进程,大力推动了高建群研究中心的整体工作进度。

高建群研究论丛第一卷评语集锦

陕西人民出版社编辑部主任张孔明:

高建群是陕西有影响的作家之一,他的作品与他所处的时代息息相关。这部书稿就是基于这样的文学定位而对高建群展开研究的,资料比较丰富,涉及到与文学创作、文学活动、作者思考等方方面面的内容,梳理、归结这些材料并提纲挈领地予以完整展示,一目了然而价值呈现,一览无余而去遗珠之憾。阅读这些材料,从中很容易探寻、探究高建群的文学创作之路与文学活动轨迹,同时可以感知、了解、窥视到一个时代的文学投影、侧影和缩影。一些信息对后学可能不无启发,一些钩沉对读懂高建群可能不无帮助,一些见解对文学从业者或许不无裨益。基于是,出版这部书稿的价值是不言而喻的。

陕西人民出版社总编辑宋亚萍:

本书希望通过对高建群文学艺术的研究,为高校学科建设服务,为陕西文学研究服务,为繁荣我国新时代的文学、文化事业服务。同时,通过对高建群文学艺术的研究,优化学校的专业结构布局,推进文学、艺术等人文学科的良性发展,提升教师科研能力,以及加强实践教学,提升学生专业素养进而增强学校文化内涵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卷是高建群文学创作的资料源和信息库,其收集的资料具有:资料采集类别齐全,内容涉及面广泛:资讯时代性鲜明,本土性突出;立足作家本人活动,突出研究对象主旨确保资料的鲜活性,秉持资料的可信度的特点。编辑审稿认真、细心,对书稿的完善付出了心血,对文字的处理与取舍都值得肯定。

陕西人民出版社编彭莘:

本书是《高建群文学创作研究论》的第一卷,提纲挈领地扫描了高建群迄今为止的所有文学创作资料和创作活动,既是对高建群文学成就的一次拉网式检阅,又是高建群文学人生的一次全景式实录。全书所收资料宏富,层次整饬,分门别类加以归纳,形成现有的涵盖十一辑内容的科学完备的文学研究体系,容量蔚为大观。编者们从专业的角度、开阔的视野出发,在文学史的坐标上,由点及面,从对作品面面俱到的胪列,到对高建群生命足迹、文学轨迹、思想印迹的梳理、整合,勾勒出高氏本人及其文学创作在中国当代文学版图中的地位与意义。高建群是一位具有时代标志性和代表性的作家,放在历史和时代的大背景中去分析与考量,更使本书具有学术研究的价值。

编  辑   田德芳  杨惠栋

排  版   刘舒凡  翟 玉

审  核   蔡静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