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读了100本书,推荐这10本
经常有朋友问我:你每天忙工作忙孩子,哪里来的时间看书呢?2019年居然还读完了100本书,你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读书这件事真的不难,如同每天需要穿衣吃饭一样,它已经自然而然地成为了我生活的一部分。
我常常在不同场合看书,厕上、枕上、公交车上,陪孩子上兴趣班时,跟随学生上夜自修时……任何时间都可以迅速地进入书本,如饥似渴地阅读。
去年读完了100本,经过层层筛选,我向大家推荐这10本。
1、闫红《我们再也回不去了》
闫红是我很喜欢的作家。这本书24万字,几乎是一口气读完,她笔下的故事实在太迷人了。
据说,世间所有的书,写的都是作者本身。看过她写的《红楼梦》、张爱玲、胡适、《诗经》,而这一本,是最直接地写自己。
或许,闫红写的都是在中国村庄里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的事,但是由她的笔写来,有种说不出来的旧旧的悠远的,又活泼泼的劲儿。
边看书边幽幽感叹:经济越发达,城市规模越大,我们生活的圈子、活动的空间是越来越窄了。
而闫红笔下的几十年前的村子,如今已在中国大地上一个个消失,那些丰富绚烂又宽阔的故事,已渐渐消失殆尽。最后,只剩下,狭窄、封闭。
“旧日,渐渐成为故乡式的存在,我们再也回不去了。但在这里,我们与记忆里的那个风华正茂的自己重逢。”
2、张定浩《既见君子 过去时代的诗与人》
是有多久没读过这样的好书了?
整本书有种说不出来的静气,去除了所有浮躁喧哗的,只剩下宇宙洪荒的沉静。
本书是作者张定浩的诗歌散论集,写得很散,却时时有灵感闪现。一会儿谢灵运,一会儿又是李白,偶尔曹操,偶尔《古诗十九首》,当然还会有《诗经》。
作为诗人,他有照见诗歌背后暗潮涌动的情感的能量,但他的能量很温厚,不疾不徐。
另外书中有几个观点不与作者苟同,挺想同他坐而论诗的。
“安得促席,说彼平生”。
3、J.D.万斯《乡下人的悲歌》
从这本书里,我看到了现在和未来的中国。底层狂热无法节制的消费欲望,阶层僵化越来越难流动……
我还看到了这个从底层家庭出来的孩子,如何一步步克服家庭带来的负面影响,艰难地爬到中产。
那些描写太真实坦率而细腻,简直能看到自己——我相信很多通过自身努力爬上阶层的70后80后90后会感同身受。
看作者如何在长大后克服原生家庭对自己心理、心态、为人处世方面的影响,我也梳理了自己过去的岁月,对很多现在的自身问题,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人,真的是要终其一生,与童年阴影和原生家庭带来的不良影响做自我疏解。
4、顾随《苏辛词说》
民国大师中,像顾随先生这样留下极少著作的,确实不算多。难得,这一本是他亲笔写的,当时陆续发表于报纸中,过了几十年后,整理成一书。
顾随先生讲诗歌,看似随性,却异常性灵,而且总能一下子命中要害。很爱。
5、武志红《拥有一个你说了算的人生》
一开始看这本书的时候,我内心是拒绝的,枯燥,跟他之前的《为何……会伤人》系列的书很不一样,理论性的内容多了,不习惯。可是一旦深入看下去,照见了内心很多小问题。
或许,在每个心理学家眼里,世界上每一个人都是有点心理方面问题、疾患或者症状的人,这些问题都可以归根溯源从以往的经历,尤其是童年时候去寻找。
了解自己,寻找问题,寻求外在帮助,或者让自己内心变得强大。
6、刘亮程《一个人的村庄》
两个多月的时间,断断续续地看完,风吹哪页读哪页,竟然也不影响整体阅读。
刘亮程的文笔非常地特别,文字那么低那么低地贴近中国的农村,草、树、虫、牛……整个人整个世界都在这里,无比丰富,却又孑然一身。
万古旷野的风呼呼地刮着,孤独有之,苍凉有之,却是能那么深刻地找到自己。
对于越来越浮躁的城市人来说,这种感觉是久违的,甚至是未曾体验过的,而这种感觉只会越来越远,然后消失殆尽。
7、张新颖《沈从文的后半生》
沈从文的后半生不忍卒读,外来的压迫,前半生文学事业的崩塌,他只能一边承受,一边恢复、重建,重建心理,重建事业。
孤独,巨大的孤独,如影随形。那段时间,无人知,无人懂,“落在每个人身上的雪,晦暗又皎洁。”
所幸的是,最后的十几年,风平浪静,沈从文也得到了他应得的尊重,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和中国古代服饰研究方面的成就,终于被承认。当然,他已经浑不在意了。
到底,一个人该怎样度过一生?
在时间的长河里,我们每个人都是尘埃。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凿通生命的头和尾,不断向前延伸,向后拓展,成就更丰富立体的自我。不求永恒,不求不朽,但求无愧于心。
“不折不从,亦慈亦让。星斗其文,赤子其人。”
8、丘彦明《人情之美》
丘彦明曾任《联合文学》的编辑,同张爱玲、高阳、梁实秋、白先勇等人都有生活和书信往来。
这本书完全可以一气看完,文笔相当自然流畅,她情感深挚地回忆了与这些作家的情感交集,三毛的披肩,张爱玲的书信……一个个各有特色,跃然纸上。
那份跨越几十年的人情,彼此的懂得,让人感怀。
书里也有不少别处看不到的资料和照片,值得一读,值得收藏。
9、毛姆《月亮与六便士》
几乎是一口气读完了这本书,要说情节叙述和语言表达都不是我的菜,却不知有什么吸引着我,一路看下去,停都停不下来。
一个人,能抛弃一切,终其一生做自己热爱的事,无论如何是种幸福。主人公是幸福的。
这个世界上太多太多人,活了一辈子,如同行尸走肉,没有灵魂,没有爱好,就是这么活着而已。有些为了名缰利锁,活在一张张面具之下,未尝不是种可怜。
说到底,人生在世,不过求仁得仁。谁也用不着可怜谁,各有各活法而已。毕竟,谁都孤独。
10、陈艳涛《花非花 梦非梦》
可以说,这是我近年来读过的最好的品读《红楼梦》的书,没有之一。
陈艳涛有着异乎常人的敏锐和深刻。对职场、人际,她有着深刻的解读;对人情世故和人性深处,她有着特别老辣深邃的理解,很多想法发前人之所未发,很多地方一针见血。
可以感觉出陈艳涛老师本身在工作中也是独当一面纵横捭阖的人物。了解了一下,果不其然,她本身是《新周刊》编务总监。
作者简介:水清,多家平台签约作者,擅长有温度有深度地书写名著中的情感婚姻。曾写过40余篇的10万+,5篇百万+,1篇全网千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