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第一部「救命」的良心片,就是它了
点 击 关 注 电 影 派
从 此 过 上 没 羞 没 臊 的 观 影 生 活
随着医疗资源愈发紧张,医患矛盾愈发激化;
不少人对健康和医疗的话题,越来越感兴趣。
去年,就有不少医疗题材的国产剧,登陆荧屏。
可是漏洞百出的专业错误,脸谱化严重的人物形象;
让几部剧都没能获得很好的口碑。
与它们对比鲜明的,是不少国产医疗纪实类节目,得到了一致的好评。
两季《急诊室故事》,评分都稳定在9.6的高分;
集集都让人哭惨的《人间世》,同样也是9.6分;
根据同名纪录片电影改编的《生门》,前不久在卫视频道播出;
评分同样高达9.4。
纪实镜头下的生离死别,映射出一幕幕令人唏嘘的真实故事;
这比任何编写的剧情,都更能戳痛人心。
派爷今天要说的,是一部同样戳人的“救命”良心——
《生命时速·紧急救护120》(2018)
介绍这部片子之前,派爷要先来夸赞一波东方卫视。
因为派爷上面介绍的那几档医疗节目,都出自番茄台,可谓良心。
而《生命时速》也是如此;
节目自3月12日起,在东方卫视播出。
节目筹备了2年的时间;
100多天里,12小时全程跟踪拍摄;
用镜头记录下了救护人员平凡又伟大的日常工作。
一集的内容不足以让它封神;
但是它也收获了8.2的豆瓣高分。
和《急诊室故事》、《人间世》相同;
《生命时速》也把记录的地点放在了上海的各大医院。
不同的是,《生命时速》关注的;
是最容易被人忽视,同样是情况最紧急的环节——院前急救。
院前急救,指的是患者在发病时,由医护人员在现场进行的紧急抢救。
通俗来说,就是突发状况时;
我们拨打120,开着急救车到达现场的医护人员,实施的抢救。
生活中,派爷经常会看见急救车呼啸而过;
却从来没想过车里面是怎样的配置。
这部片子,为我们科普了这个常识。
当接到一通急救电话之后;
120急救调度指挥中心,会立即通知患者所处位置附近的可用急救车辆,前往现场。
一部急救车上有三个人。
两名急救人员,和一名可以平稳飙车的老司机。
他们每天要工作十二个小时,奔走于医院和急救的第一现场之间。
忙得飞起时,他们连吃饭的时间都没有。
受限于环境的因素,院前急救要远比急诊室中的情况,复杂得多。
就像医生说的那样,这和在医院内的抢救,完全不一样。
医生们首要面对的,是凶险的病情。
一名患者酒后突发急性心梗,需要紧急转院。
严重的心梗病人,有可能在几分钟内命悬一线。
之前在别的医院,病人已经发了八次室颤,病情十分凶险。
医生要随时顶着心电图波形,准备为病人除颤。
急救车司机要把车开得快一些,为病人争取一线生机;
小小的救护车,承载了患者生的希望。
只用了六分钟,急救车就将病人送到了目标医院。
幸好,后续的治疗很成功。
多亏了救护车来的及时,才挽回了一条鲜活的生命。
除了病情危机,院前急救医生们还要面对险要的救助环境。
一名94岁高龄的老人,出现了发热状况,医护人员立马赶赴现场。
预报的地址,是在老城区的弄堂中。
这是他们最不喜欢的“地形”。
这种老街老巷,道路崎岖狭窄,楼道中的台阶又陡又滑,对救援产生了不小的阻碍。
医生们把阿婆抬下楼的时候,抬在头位的医生几乎是一路坐在台阶上走下去的。
这时,哭笑不得的一幕发生了。
在下楼的过程中,阿婆由于紧张害怕;
下意识地抓紧了救助人员的裤子。
小哥哥一边哀求阿婆不要拉自己的裤子,一边还要注意脚底下的情况;
场面一度十分尴尬。
当然,这还不是最无奈的时刻。
更让急救人员们“无fuck说”的,是急救资源的滥用。
作为国内最大的城市之一;
上海配备了近800辆急救车,是目前全国急救车配备量最高的城市。
但是面对着2400万居民的庞大数字;
上海仍然面临着平均每四万人才拥有一辆救护车的现状。
供需矛盾的问题,依然严峻。
正是急救资源十分紧张,所以急救车才应该出现在真正需要急救的地方。
但是偏偏有些病情并不危急、可以自行前往医院就医的患者;
依然选择急救车。
小姑娘打120,说自己的脖子扭伤了。
医护人员们急急忙忙赶到,发现她只是落枕而已。。。
家属打电话,说老人胃口不好吃不下饭;
医护人员们急急忙忙赶到,家属原来是想送老人去养老院。。。
那一天,医护人员们又接到了一个电话:
老人发热,要去医院就诊。
经过现场检查,老人只是简单的发热,不是危重病情。
但是患者提出来去医院的要求,医护人员们也不能拒绝。
这种小病,就近的二级医院就可以治疗;
但是执拗的家属,偏偏只信任市中心的一家三甲医院。
医护人员从老人的病情、医疗资源的紧缺、为别人行个方便等多种角度劝说家属,让他们就近就诊;
但是依然被家属断然拒绝。
无奈之下,医护人员不得不踏上长达16公里,跨4个区,经过49个红绿灯的旅程。
该巧不巧,当天正是下午六点的晚高峰。
不论是高架还是地面,都挤满了车辆,行动缓慢。
两个多小时过去了,他们终于到达了家属们指定的医院。
如果节省下来这两个小时去就近医院就诊;
急救人员们本可以帮助一个更需要救助的病人。
可惜,家属们没有这么做。
在节目组的镜头下,让不少问题得以曝光。
一方面,医疗分级依然任重道远。
普通群众对于三甲医院的过度信赖;
导致了本就紧缺的医疗资源,被不断浪费的情况。
另一方面,人性中自私的一部分,也得以显现。
当厄运降临在自己身上,没有人愿意选择让步。
为了自己的方便,他们宁愿忽视那些等待救助的患者。
他们宁愿在路上塞两个小时的车;
也不愿意去就近能治愈他们疾病的医院就诊。
为了缓解自己的紧张情绪;
他们就算可以自行就诊,也要躺在救护车上,让自己安心。
多亏了有《生命时速》这样的良心医疗纪实片;
把这些问题赤裸裸地摆在我们面前,我们才能知道它们的存在。
小小的救护车,就像一个小型的模拟社会。
生与死的故事,每天都会在这里上演;
这里有最真实的喜怒哀乐,人情冷暖,生死离别。
无论何时何地,只要有人需要,这群白衣天使就一直都在。
所以,请不要随意调戏他们;
把生的希望,留给那些真正有需要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