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文简单,写好文很难,利器四件套请查收~

写作,这件事情很简单。只需要将所思所想记录下来就好,最早的文字不就是为了记录的吗?所以它很简单。

写作,这件事情也很难。尤其难在如何写好上,毕竟文字发展到今天,已有太多的写作手法让文字读起来不那么生涩,如同莹润的珠宝般赏心悦目,如同皎洁的月光令人迷醉。

记录所思所想我们都会,但那不足以成就一篇好文,且往往容易做成流水账。在研究如何写好之前,需要先理清两个问题:

  • 文章是什么?

  • 好文章的标准是什么?

总的说起来,文章是一种信息载体,它的作用就是把信息内容传递给读者。一篇好文章能够将信息内容以极高的效率传递给读者。

朱自清的名篇《荷塘月色》,虽然描绘了月下美景,但作者当时的心境也透过纸面精准地触碰到读者的内心;令人念念不忘的《背影》,更是信息高效传递的楷模。鲁迅弃医从文,不正是认可文章信息传递的作用吗?

所以写好文章,就要从信息传递入手,思考如何有效传递。无论是触景生情,还是认知升级,只要符合人类大脑认知的信息,便是最能被高效吸收的信息。影响信息传递的只有唯一一个因素:信息如何组织

如何组织,不仅包括文章结构的安排,也包含词句的顺序安排。信息组织能力非常考验作者逻辑能力,下文的四大利器都是围绕逻辑能力,来发挥实力。

1
文章布局,如解剖

文章是由字、词、句、段、篇组成。几个词语就能组成一个句子,几个句子又能组成段落,几个段落又能组成篇章。字词句段篇的安排即文章布局,如同解剖,什么是骨、什么是血,作者都需要仔细斟酌。

心脏

一篇文章究竟要向传达什么内容,便是布局第一个要确定的。它是文章的心脏。

向谁传达,让我们明确文章主要的阅读群体。即便是写给自己看,无疑自己就是读者,但并不是唯一的读者,不要忘了十年后的自己也是读者,二十年后的自己更是读者。

传递什么内容,让我们明确文章范围以及表达的情感。信息,不止是书面信息,更有情感信息。鸿雁传书,传的不仅是细琐小事,递的更是绵绵情谊。

当然两者之间没有明确的安排先后。有时候,会想着向某一群体传递自己的信念情感,而确定文章内容,有时候,又会因为想传递某些信念情感,而确定阅读群体。以此篇为例,传达的内容是如何写作并给予信心,阅读群体是希望学会写作的读者。

两者是行文时我们需要考虑的,不说两者缺一不可,但它们的配合能让文章更凝聚,更有力。事实上很多时候,作者仅仅能考虑到内容情感,而忽视了读者群体。

再以求职为关键词,可以脑暴出如下的核心内容:

  • 求职的趣事,读者:所有人

  • 求职的建议,读者:正在求职人/毕业生

  • 求职的感想,读者:所有人

  • 求职中发现的社会现象,读者:有求职经历的人/关注社会现象的人

确定文章主旨内容情感,依据读者群体的类型,决定文章的类型与风格走向。究竟是一篇抒情文还是议论文,都随着这枚心脏的跳动而鲜明。

骨架

文章结构框架,一直是语文老师强调的。总分总,总分结构我们也耳熟能详。之所以需要文章结构框架,便是为了让信息组织更有序:大脑偏好有序的东西,无序让大脑疲惫不堪。

有序的结构,就好像夜晚高速公路上路灯,为文章脉络提供指引,读者在这引导下慢慢理解作者说了什么。清晰的结构,能够让读者快速达到目的地,混乱的结构,会把作者带入迷宫,找不到出口。

结构好坏与作者的逻辑水平相关。逻辑混乱,就无法安排合理的结构,读者的体验就不够顺畅,看着文章摸不着头脑:究竟在说什么呀?逻辑不严谨,读者轻而易举找出破绽,便对作者的水平产生质疑:真的这样?好像不太对吧?

文章结构如同骨架,它决定篇章、段落是高是矮,健壮与否。在确定骨架时,需要围绕文章主旨内容进行,不能偏离。偏离了心脏,身体岂不是长得畸形了?

同“心脏”一样,“骨架”只需用一句话表示,就完成了使命。而骨架的支撑作用,除了存在于整篇文章,同时存在于各个段落部分,如同脊柱将每一寸骨头都完美衔接一般。

骨架的确定是否有套路可以依循呢?有。对于入门的写作者而言,可以用一些已有的框架模版来组织自己文章的骨架。

下面是一些常用的骨架模版:

  • 总-分-总

  • 起承转合

  • 2W2H

  • 是何-为何-如何

对于初入门的作者,这些模版相当好用,对号入座就能解决文章整体的逻辑问题。而对于进阶作者,可能就不会满足于已有的框架模版,可能会拓展出新的模版,比如减去模版中的某部分,加入新的部分。高阶的作者,可能更进一步,能自如地打乱模版框架,重新整合出一个骨架。

以本文为例,确定的骨架如下图。虽然照搬模版框架,但可以看出改动的痕迹。基础框架用的是模版:是何-为何-如何,在套用入文章时进行了改变,变成:是何-如何-如何。在段落中,也将此模版框架进行变异,为文章服务。

骨肉

一旦骨架确认了,作者就要开始准备骨肉了。骨肉是什么?就是能把骨架丰富起来的素材。丰沛素材组成的段落,能让文章出彩,单一素材肯定不能为文章添彩。

什么样的素材可以用呢?还是那句话,围绕文章“心脏”进行第一轮筛选,再对照着骨架进行第二轮筛选,然后择优填入。

比如关于写作,我阅读了不少书籍。这些书籍内容,首先都是围绕写作这个核心。其次这些内容又都与骨架相关,只是需要安置到不同部分。

《大师的作文课》、《高效写作》、《人人都能学会的刷屏文案写作技巧》《完全写作指南》、《七十二堂写作课》是全面讨论写作的,其中的内容就需要分别拆分到本文的框架中。

《写作七巧》《说理》《写作教练在你家》《风格感觉》都是关于表现手法的内容,就直接放入骨血部分。

能显现主题的素材是都用上去呢?还是进行选择?那要看素材强弱:有些素材非常契合主题,就一定要用上去;有的素材对于主题的凸显作用比较弱,那就要排后考虑。

《完全写作指南》在书中提到写作步骤,并提出步骤没有先后,随时可以调整,这部分内容即打破认知又符合实践,非常不错,可是却和本文关联度太小,所以无法作为素材运用到文章里。而该书后面大篇幅列举了各种文本内容,适合西方世界,在国内却不太用得到的,所以不仅不适合在本文使用,更不适合中国作者实践。因此,书中内容不能作为增强文章核心的素材使用,属于弱素材,幸而它能作为反例使用。万一本文没涉及素材强弱问题,那它连出镜的可能都没有了,直接哭死在小黑屋。

骨血

字、词、句是文章的骨血,因为它们的存在,文章变得鲜活,变得独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文章风格,这风格就是文字赋予的。

如何遣词造句,关系着骨血的质量。不会用词用句,文章平淡无奇如同白开水,恐怕很难读下去;妙词妙句,使文章或跌宕起伏、或婉转流水、或雷霆万钧、或温润舒心,让读者惊艳一瞬。

字、词的推敲,关乎句子的优劣;对比、比喻、反问、陈述,是写句子的技巧;叙述、抒情、说明、议论的表现手法,则蕴含在遣词造句中。

不要以为用好了词句就万事大吉了,还有一件事情不能忘记:怎么安排句子?句子的排列顺序,是否符合文章前进的逻辑?是否足够突出段落的重点,进而突出文章核心?

2
淬炼精进

即便知道了上述利器四件套,也只能保证写出的文章处于合格的边缘,想要从六十分变成七十分,甚至八九十分,那么就需要不断修炼了。

要写好文,就要读好文。读写互通,通读则通写

读,包含两个步骤:一是会鉴好文,二是会读好文。鉴别,就是能分辨什么文章是好,什么文章是坏;会读,就是能知道文章究竟好在哪里。

读好文之后,就要通过刻意练习,把这些“好”都化为己用,而不是仅仅限于知道。至于方式,则需要根据实际来安排,如果是文章结构好,就要写文章来掌握,如果是叙事方式,那写片段就比较合适。

最后,仍然不要忘了对自己逻辑能力提高的训练。

3
结语

写好文,就要动用逻辑,安排文章“心脏”、“骨架”、“骨肉”、“骨血”,只有这样才能成型,才能入眼。只有经过雕琢,才能惊为天人。

暂且留下伏笔,下一篇便是关于雕琢问题,集中讲述骨血的精炼。至于多久公布,就要看主题研究的后续进度了。

【文/云玖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