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为什么从来不慌?
“我今年最痛苦最紧张的时候在1-2月份,感觉世界的经济出了问题,那时候比较紧张,我是全面的作防守准备。你判断经济出问题的时候,你必须很理性的作全面的准备工作。”马云表示,“当然看到了不作准备,你会后悔死,看到做了准备它没来,你不会后悔”。
看到这段文字,很多人以为是今年的事。然而,这是马云于2008年10月27日在一个公开活动说的话,十年后的今天,世界经济再次给人感觉“出了问题”,马云于10月30日发表的今年的致股东信也再次给出了相似的警示,距离上一次说类似的话刚好十年。
马云表示:
生意难做之时,正是我们兑现‘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的使命之时。”
阿里巴巴的底气
在当下这个变动时代,阿里巴巴强调自身的使命,源于其良好的基本面和逆势增长的强劲动力。
11月2日晚间,阿里巴巴发布了2019财年第二季度即2018年三季度财报,从三个维度可以看到阿里巴巴没有受到经济大环境显著影响:
1、营收继续保持高速增长,超出同等体量互联网巨头增速,相对此前没有明显下滑,最近五个季度分别为61%、56%、61%、61%和54%。
三季度54%的增速已连续五个季度超过同等体量的巨头,三季度FAANG(Facebook、亚马逊、苹果、Netflix与谷歌)五大硅谷巨头的增速分别为33%、29%、20%、34%和21%。国内三巨头,百度三季度增速为27%,腾讯一二季度增速分别为48%和30%,三季度超过50%是小概率事件,而此前四个季度阿里巴巴营收增速均已领先于百度和腾讯(2017年三季度与腾讯持平)。
2、核心业务数据保持高速增长,特别是用户和GMV两大电商平台关键指标。
驱动阿里巴巴营收增长的有两大核心业务,一个是大本营业务核心电商保持了56%的增速,超过阿里整体营收增速,实物类电商GMV增长30%跑赢中国零售业大盘,天猫以59.5%市场份额牢牢占据电商老大交椅(易观数据);另一个则是接棒电商扮演“现金小牛”的云计算业务,实现90%增长,上半财年(二季度和三季度)整体收入首次超过100亿元。
核心用户数据同样保持强劲增长,阿里巴巴中国零售平台截至9月底止年度活跃消费者增加2500万,达到6.01亿——即过去12个月内有6.01亿用户在阿里巴巴完成过零售订单;移动月度活跃用户达6.66亿,较上季度净增加3200万;蚂蚁金服国内年度活跃用户已超过7亿。
3、战略新兴业务落地没有放缓,大多数公司在有压力时会省下粮食过冬,率先被波及的就是尚未成为现金牛的战略新兴业务,阿里战略新兴业务新零售没受到影响,落地正在加速。
外界最关注的是决定阿里下一个二十年的新零售业务的布局,从财报可以看到阿里新零售已进入深水区。
三季度饿了么+口碑、天猫、菜鸟均从各自维度来落地新零售,帮助传统商家从“旧零售”升级到“新零售”,其中天猫新零售已实现对全行业全业态全场景的覆盖,涉及到逛购吃喝住用行诸多场景,帮助20万门店升级到智慧门店,大润发350+实体店也已实现数字化升级,饿了么+口碑服务了350万注册商户,菜鸟智能物流骨干网则提供最全面的物流解决方案,基于此,即将上演的第十个天猫双十一也将首次集结阿里巴巴全生态,覆盖线上线下衣食住行和吃喝玩乐全场景。
大环境的困难和阿里巴巴的从容
跳出阿里巴巴的亮眼成绩,似乎这个世界并不那么好。
从《宏观经济:下行压力犹存向好趋势不改》《稳定宏观经济重心在支持民营企业》等新闻标题也能够感受到经济环境的一丝丝寒意。
互联网行业同样受到大环境的波及。资本市场,已上市的中概股无一例外市值出现缩水,部分企业今年市值更是腰斩;一级市场融资困难使得独角兽不得不争先恐后IPO,然而破发却成为新常态,小米、美团点评等明星公司IPO后均已破发;缺乏造血能力的互联网创业公司也难为无米之炊。业绩层面,近日发布财报的百度、阿里等巨头都考虑到大环境因素调低了四季度预期,也有新闻称某些互联网年终奖将大幅缩水。
2018年经济大环境不好,已是事实。今天是最坏的时候吗?冬天什么时候过去?究竟底在哪里?谁都不知道。当然,各国政府、银行和企业都在努力维护经济秩序稳定,积极让大环境变好。
这样的场景在历史上不止一次上演。今年马云感受到全球经济遇到困难;十年前全球经济大调整,马云感受到“世界经济出了问题”;二十年前的1998年则发生了起源于泰国的亚洲金融风暴。
十年一次经济危机,体现出经济周期这只“无形之手”的巨大能量。然而正如马云所说,“没有历史性挑战,何来历史性机遇”,挑战与机遇从来都是并存的,危机危机,危中有机,全球经济遇到困难,正是重构经济秩序的洗牌机会。
阿里巴巴一直在为未来布局,也一直在捕捉每一个重大的历史性机会。今天阿里的财报,不只是投资人的定心丸,也是互联网行业的一注强心剂,经济不行?消费降级?互联网行业不景气?在阿里巴巴身上看不到任何影子。
阿里巴巴不只是一家科技公司,也是一个新经济体。其一边服务大量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以制造业品牌和服务业商户为主),另一边服务覆盖中国近半人口的消费者(年度活跃6.01亿),成为中国商品/服务供给侧和消费端的最大连接器,体现出供给和消费水平。与此同时,阿里巴巴覆盖零售、制造、金融、物流、技术和线下等场景,是社会经济的一个缩影。因此我认为阿里巴巴业绩一定程度上已是经济的一块晴雨表,其三季度财报表现亮眼,表明中国经济本身依然充满活力和潜力。
过冬经验十分丰富
阿里巴巴不是中国最老牌的企业,不过阿里巴巴却是市值最高的民营企业。与此同时,阿里巴巴也是成长最快的企业,而且回顾阿里巴巴发展历史不难发现,其对于应对宏观环境的挑战颇有经验。很多企业都扛过了1998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和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不过却往往是“不死也脱了一层皮”,只有阿里巴巴将每一次宏观挑战变为发展机会,真正意义上做到了“转危为机”。
马云在致股东信中回顾了这段历程,结合其发展历程我总结了阿里巴巴的“取暖”方法论。
1、经济环境的“天气预报”。
首先是接受环境一定会变化的事实。阿里巴巴价值观里最重要的一条是“拥抱变化”,要应对环境的变化,首先要认可环境唯一的不变就是变化这个真理,马云说“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但是后天很美好”,以及阿里巴巴要活过101岁,就体现出认可变化的意识。
如何拥抱一定会出现的变化?先是准确判断未来、及时发现变化。这非常难,每一次经济危机都是在发生后才被总结为经济危机的,预测的更多是“狼来了”的故事。然而阿里巴巴做到了准确预测。
2007年下半年美国开始出现后来被总结为次贷危机的现象,不过没有人确定全球经济危机已到来。2008年初,阿里巴巴平台根据询盘数据(全球贸易商的浏览数据、搜索数据、点击数据、询价数据)的下降准确做出了全球经济危机的预警,如果询盘数据下降,说明未来交易量肯定会下降。
2008年9月15日,雷曼兄弟的破产使次贷危机升级为全球金融危机,阿里巴巴后来根据交易数据(购买数量、购买产品种类)的下降,确认了全球经济危机。
或许正是这个过程,让马云意识到数据的重要性。2008年阿里巴巴云计算业务起步,2009年阿里云正式上线,当时很多人无法理解云计算模式,马云四处布道,有了一个“Data Ma”的别号,他当时给阿里制定了“数据、金融和平台”三大战略,事实上都与数据有关,金融本质是处理数据,平台让数据流通和交易。2016年提出“五新”时,马云说未来三十年数据将取代石油,成为最强大能源。
如果说曾经人们预测经济危机是“夜观天象”的经验式判断,那么用数据判断经济环境变化,就是现代天气预报,后者将更加科学和准确,作为新经济体阿里巴巴拥有海量经济大数据,结合日益成熟的技术,自然有越来越强的经济环境走向判断预测能力。
事实上,这一次经济环境变得糟糕前,马云就早有预见。在2017年1月的浙商大会上,马云就表示,“未来三五年,经济不好的可能性很大”。
2、“阳光灿烂的时候修屋顶”。
判断经济出现问题时,就要做准备,2008年马云就说“判断经济出问题的时候,你必须很理性的作全面的准备工作。当然看到了不作准备,你会后悔死,看到做了准备它没来,你不会后悔”。
而且不能只是为这一次经济问题做准备,而是为下一次甚至更多次,未雨绸缪,这被马云总结为一句商界名言:
“要在阳光灿烂的日子修屋顶,不要到下大雨去修屋顶。”
阿里巴巴自身一直都在布局未来,“在阳光灿烂的日子修屋顶”,应对下一场狂风暴雨。马云说,有的人因为看见而相信,有的人因为相信而看见,阿里巴巴属于后者,在公开信中马云也表示,“阿里巴巴从来不为看得见的机会布局,永远只为未来投入。”
不是所有宏观环境的变化都能被准确预测,很多都是突发而至。马云在公开信中没有提到的是,本世纪初全球互联网泡沫破裂、非典在中国肆虐这些不断出现的宏观环境的变化。当时就连腾讯都有了打算低价出售给电信运营商的想法,阿里巴巴却成为国内首家通过B2B赚钱的互联网企业,顺利过冬。2002年非典时期街上空空荡荡,线下零售遇到困境,阿里开始秘密研发淘宝,马云让员工在家里办公,线上沟通工作。2003年“万能的淘宝”正式上线。
正是在做B2B网站和淘宝的时候,阿里巴巴意识到只有线上能力远远不够,中国更需要数字经济时代的基础设施。淘宝有了,要解决付款问题,于是2004年支付宝横空出世,支付宝又延伸出各种各样的金融服务。事实上,此后的菜鸟、阿里云等重量级业务都是伴随着解决问题的思路应运而生的,核心都是要“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
2008年全球金融风暴,阿里巴巴同样不只是解决眼前的“紧急”问题,而是为未来“重要”的事情布局,天猫前身淘宝商城创立,阿里巴巴从C2C市场走向B2C,天猫已成阿里最核心的零售平台,2009年,天猫商城第一个“双11”面世,已成为全世界的现象级商业盛事;阿里云也在这一年上线,成为阿里从电商公司转型到科技公司的关键布局。
2018年全球经济再度遇到困难,阿里巴巴却在面向未来的布局上更加大胆,不只是战略新业务新零售进入深水区,阿里巴巴也积极布局AI、芯片、物联网、区块链等核心前沿技术,在达摩院后成立了罗汉堂广聚天下技术大牛,明确物联网将是下一个战略,AI和芯片领域也频繁出手。
不只是自己在“阳光灿烂的时候修屋顶”,阿里巴巴一直努力将这样的理念传递出去,提醒“邻居们”修缮屋顶。
2008年的全球金融风暴发生时,马云就给提醒外贸企业家要有清醒认识:“必须走向小规模、附加值、有特色,假如还像以前一来低劳动力成本,来料加工型的企业,结果将会很悲惨。”“我相信扩大内需是个时间问题,中国不可能一直以出口为导向。”现在看来马云当时富有远见,过去十年间积极从出口转向内需、注重附加值的制造品牌在今天有了更强的过冬能力。
2016年经济环境一片大好,马云却提出了醍醐灌顶的“五新”,给零售、制造、金融、物流等行业提出了警示,事实证明,拥抱五新的企业今天面临的挑战也会小很多。
只有平时做好重要的事情,才不会在紧急情况发生时手足无措,这个道理不难理解,然而阿里巴巴是持续地在做,在短期内不能变现的事情上投入,甚至今天就开始为二十年后的经济体进行投入。
3、“为众人抱薪”的使命感。
1998年亚洲金融风暴发生时,阿里巴巴尚未诞生,然而正是这次金融风暴让中国中小企业陷入困境,急需打开销路。阿里巴巴看准这个机会,上线了免费的信息发布平台阿里巴巴,陆续推出“中国供应商” 、“诚信通”等服务,帮助中国中小企业获得国际订单。阿里巴巴上线第一天就有了“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这一延续至今的愿景。
2008年全球金融风暴,阿里巴巴继续跟中小企业和客户坚定地站在一起,当年的7月23日晚间,马云给阿里巴巴员工发出了一则题为《冬天的使命》的邮件,马云指出了当前阿里面临的严峻考验,他要求员工肩负比以往更大的责任,“我们不仅不能让自己倒下,还有责任保护我们的客户”,客户第一、股东第二和员工第三也是阿里巴巴注明的一则企业价值观。当时阿里巴巴旗下的“出口通”、“春雷计划”等项目,付出许多努力帮助许多中小企业获取订单、解决资金和管理难题,阿里也逐步成为服务中小企业的商业基础设施。
2018年,全球经济再遇困难,马云在公开信中表示,阿里巴巴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上的全面布局和准备,正是为中国乃至全球的制造业进行变革打下基础,将帮助制造业变革,帮助千千万万的制造业企业应对未来的挑战。“这是我们和制造业共同的挑战,也是共同的机遇。”
不论是平时还是每一次宏观环境遇到压力时,阿里巴巴都坚定地与中小企业为主体的客户站在一起。“能力越大、责任越大”,马云说阿里要成为国家企业,阿里巴巴一直强调社会责任感,在社会遇到经济困难时,更需要它来承担对应的社会责任,正如马云所说:
“生意难做之时,正是我们兑现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的使命之时。”
阿里巴巴不只是坚定地与中小企业站在一起,也一直在拉动消费、创造就业,进而履行更大的社会责任,2018财年其零售平台GMV达到4.82万亿人民币,其生态2017年创造就业机会达到3681万个。
在刚刚发布的季报中,阿里巴巴表示,主动调低营收指标,给中小企业和商家提供更多支持,帮助他们渡过全球经济难关。这再度展现阿里巴巴的担当感。为众人抱薪者,不可使其扼于风雪,有着担当感的阿里巴巴在解决经济问题、创造商业价值的同时,社会也给予其回馈,让其获得长期价值。对于阿里巴巴而言,绝不为短期的财务指标牺牲长期利益,始终与中小企业的发展绑定,是给投资者最好的承诺。
总结:
历史上阿里巴巴成功度过了多次宏观环境的变化,是因为它有着独特的过冬方法论:积极拥抱变化、准确判断变化、未雨绸缪布局未来、任何时候都有履行社会责任的担当,这让它每一次都能将经济环境的挑战转危为机,与中小企业和全社会一起应对每一次经济环境变化,从中发现新的机遇,在我看来这也是阿里巴巴不断取得成功的根本。
相信在新一轮经济挑战面前,阿里巴巴也能与中小企业和生态伙伴一起不仅顺利过关,而且逆势增长,实现新的突破。
热点追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