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茂盛 【散文】又见水杉红(二)

           

           

           

           

又见水杉红(二)

文//任茂盛 (湖北利川)
小茂的兄弟们

来到街头,小伙伴们挥手告别各自回家,小茂挑着柴禾来到自家柴堆旁放下柴禾,仔细搁好又数了数。嗯!收获不小,有“棒棒”柴、也有“毛毛”柴,还差“疙蔸”呢!冬天烤火必须有“疙蔸”才熬火(“棒棒”柴是指比较粗的如有酒杯粗细的柴禾,这个往往是要到比较远的地方,只有星期天花费一整天的时间才能砍到,“毛毛”柴是指比较小的如小拇指粗细的柴禾,比较近的地方就有,是每天放学就可以砍到的,而“疙蔸”就是树蔸,往往冬天在火坑与“毛毛”柴混合燃烧取暖,必须带上锄头去挖!)。
小茂一边自言自语一边跨过公路排水沟来到自家“后院”的小巷,这是一座带有天井的小院,住有5户人,靠公路边的后院“挤着”5家人的厕所、猪圈。那厕所是在一口大木缸上搁上两块木板做踏脚用,周围用草帘围上,旁边搭上两块石条就是梯子供如厕“上位”用。梯子旁就是一对粪桶,平常用来积攒尿液,积攒方式男孩撒尿和夜晚使用的尿罐,这尿液是用来浇蒜苗、菠菜、青菜、白菜等用的(用现在的科学观点知道,尿素有利于植物的茎叶生长)。厕所旁边就是自家猪圈了。当时每家每户都是这样的”标配”。来到猪圈旁打开猪圈,一头约100斤的黑猪兴奋地站起来,当看到小茂手里没提猪食桶,又悻悻地回到角落躺下不满地哼了几声。
“哼啥子嘛!我还不是饿着的!”小茂笑着关上猪圈门。突听前院传来嬉戏声,那一定是二弟、三弟和邻居家的孩子在玩耍!小茂赶快从怀中取出砍柴时顺便用树杈做的弹弓,背着手走了过去。
“哥哥!”在天井里和邻居小朋友玩耍的三弟小宁回头见到小茂高兴地叫了一声,二弟小源也看到了便抱着三弟爬上走道。来到小茂面前。
二弟小源比小茂小近两岁,由于患有癫痫病,在那时称为“母猪疯”,一旦受惊吓就会发作,发作起来特别吓人:口吐白沫、翻白眼、全身痉挛,如果没大人在旁很可能死亡,因此,母亲不让二弟小源和小茂一起上山砍柴、打猪草,只是放学后在家陪三弟小宁玩耍。为小源的病,父母可没少操心,县城的医院无法治疗只好到处寻访民间医生,终于找到一位劁猪匠,用他特制的秘药——劁母猪的“阴尻子”(应该是母猪的暖巢)贴身揣干然后用醪糟为药引服用,服用几次后果然发病频率降低了,由以前的每月2——3次降低为每月1次。劁猪匠嘱咐到:一定不要受到任何惊吓尽量不要接近猪圈。可怜的小源,因身体原因不能与其他小孩玩耍,长期受到家人们的特别关注产生一种自卑心理,不愿多说话,但非常聪明,认字、算数都比同龄孩子强的很多,上学后成绩一直为全年级第一,深得老师的喜爱。后来还是因为“耐不住寂寞”偷偷与其他小朋友一起上山砍柴,遇见毒蛇受到惊吓,回家后又不敢向父母说明,晚上突然发作,父母又不知情,待第二天早上从来不睡懒觉的小源没有起床才发现已在床上死去,就在小茂一起的床上。小茂吓得近半个月不敢回家而寄宿奶奶家,而因为小源是和其他小孩一起上山被吓,如果是小茂自己带上绝不会让二弟受到如此惊吓,这成为了小茂一生的痛,以至于每年“月半”及大年三十为去世长辈“烧纸”时都特意为二弟烧上一份。
三弟小宁只有2岁多,因比两个哥哥小的很多,得到全家人的宠爱,小源放学后陪伴身边玩耍,小茂每次上山砍柴总是想法为他采野果、掏鸟蛋或做“玩具”,再不济也会在回家路上用泥巴做个小泥人之类的。小宁见小茂双手背在背后知道一定有什么好东东,高兴地跳着来抢,小源也配合地抱住小茂让小宁抢到。
抢到弹弓的小宁高兴地比划着,不高兴地说道:“无法用呢!”
“别忙!晚上我还得打磨打磨,装上橡皮筋才行呢!”小茂连忙解释道。
“我的呢?”邻居家常与小宁一起玩的小男孩委屈地问道。
那时大家都比较贫穷,但邻里间相互照顾,谁家有什么好吃的总是会给邻居送上一碗,谁家有什么事,只要听见“响动”都会主动上门问询。小孩也是如此。
“当然也有啊!等我晚上打磨安装上橡皮筋了,再给你。不过你们要保证不能对着人弹、窗户也不行!”
“好哇好哇!”小宁和邻居男孩儿高兴地跳着答道。
“快回吧!”小源道,“幺姨要炒菜了!”似乎闻到菜香了。小茂抱起三弟,拉着二弟的手进了家门。
“回来啦?马上就熬油了呢!”在灶台后忙碌的幺姨说道。那时,国家干部家里粮油都是定量供应,每人每月只有四两菜油、一斤猪肉指标,农村人口没有供应,一般是每年杀猪后,一半卖给国家、一半留着自己吃。这一半的肉,除了杀猪那天吃鲜肉外,都是制成腊肉平常接待客人或家里办事比如农忙时请人帮工或过年才能吃上。猪油也是将没熬的“扳油”制成“腊板油”或腊肥肉切成大拇指大小的小块,放到灶台上的油罐里,每次炒菜放上两三块熬熬,油渣就成了孩子们的最爱,“想吃油渣锅边转”就是这么来的。
幺姨小心地用筷子夹出三颗“腊板油”放锅里煎干,用锅铲将油渣铲出来,送到三兄弟面前道“一人一个!”小茂选中一颗最大的给了小宁,中间的给小源,最小的留给自己。三弟不干了!说道“大哥最辛苦,要吃大的才行!”说着将自己的送到小茂面前。“还是听大哥的吧!”幺姨怜爱地摸了摸小宁的头......
小茂坐在灶孔前一边添柴续火,一边打磨弹弓,小源拿出一本书问了几个生字后安静地看着,小宁一双眼睛好奇地看着大哥磨弹弓......
饭熟了!幺姨将菜摆上灶台,没有客人时,灶台就是餐桌。“你们先吃,我给你们妈妈送饭去了,我也在裁缝铺吃,晚上还要学打衣服,你们吃完后将碗洗了,洗碗水一定要倒在潲水桶里,顺便把猪喂了!”幺姨指了指已经盛好的猪食桶道。她分配任务从来不指定谁,因为知道这弟兄三人自己会安排。
吃晚饭,邻居小孩过来约小宁出去玩,说今天是到裁缝铺,因为偶尔有客人给糖果呢!
小源放下书和小茂一起洗碗、和猪食,一起去喂猪,兄弟两蹲在猪槽旁看着欢快吃食的猪猪。
“今年这猪能杀100多斤吧!那样就可以多吃点油渣了!多吃了油渣,我就可以和你一起砍柴、打猪草,明年多喂一头。”小源向往地说道。
“嗯!你还是先医好病,哥哥再加把劲,明年还是可以喂两头的。哥哥现在砍柴可是高手了呢!比别人砍的的都多!”小茂拍了拍二弟消瘦的肩膀,信誓旦旦地说道。
“妈妈回来了!”小宁高声叫道。
(未完待续)
编审:谭绍义
作者:任茂盛,湖北利川人,土家族,60后。  毕业于湖北大学化学系,恩施州生态环境局利川市分局高级工程师、宣教室主任。长期从事环境宣传教育工作,主编了《利川市中小学生生态环境知识读本》《农村环境保护宣传画册》《农村环境保护知识手册》和反映利川市生态环境状况的《绿色家园》等。是湖北民大化环学院兼职副教授,利川市委党校外聘教师,中国职工摄影家协会会员,利川市摄影家协会副秘书长。摄影作品及宣传报道、散文、游记等分别在中国环境报、中国法制报、湖北日报、蚂蜂窝旅游网站、恩施日报、恩施新闻网、利川新闻网等媒体发表。2019年被评为恩施日报优秀通讯员。
(0)

相关推荐

  • 龙渠古镇风光独好 周末畅游闲适自得

    龙渠古镇·利川忠路 初夏时节,春风不成走远,酷暑尚未到来,百花吐露芬芳,绿树正待成荫.风和日丽,不冷不热,正是一年中最好的时光,忠路古镇风景这边独好. 2.5天弹性休假,莫负周末好时光,约三五好友,开 ...

  • 任茂盛 【散文】又见水杉红(一)

    文//任茂盛 (湖北利川) "一轮红日冉冉升起,金色的阳光透过红红的大水杉一片片.一片片洒在我身上,暖洋洋的......"在大水杉的故乡一座叫"狮子包"的山上一 ...

  • 散文||又见枫叶红

    又见枫叶红 树叶有千万种,我最爱枫叶,我最爱枫叶红. 每年的深秋与初冬,经历无数风霜雨雪的枫叶渐渐由青转黄再变红,红得漫山遍野,红得层林尽染.每当看到这枫叶红,心中就充满着喜悦,燃烧着激情.让我情不自 ...

  • 散文 | 风吹痛了我的眼睛(又见枫红&春之韵)

    风吹痛了眼睛 作者:又见枫红  朗诵:春之韵 寂静,寂静,亳无生息令人窒息的寂静.树叶落地的声音,是那样的沉重与压抑.隐约有轻微的叹息,从泥土深处抵近灵魂的荒芜,那是秋的惆怅. 一把老旧的锁,锁住的是 ...

  • 【河南】《智泉流韵》特邀作家刘培红原创散文《跨越三十二年的相聚》

    刘培红(网名:八月桂花),1965年生,汉族,中共党员.1984年参加工作至今,一直在河南省汝州市工商局工作,2013年5月13日<我的母亲>在<今日汝州>上发表,2013年1 ...

  • 西北作家 || 散文:又见杏花红(陕西/周冬莉)

    又见杏花红                      文/周冬莉(陕西) 三月的风,轻轻地吹皱了太液池的一泓春水,大明宫里繁花似锦,白的是玉玉兰,粉的是海棠,成串地挂在树上的榆叶梅,树上的叶子尚未抽芽 ...

  • 【滋水 · 散文】段利红:又见槐花开

      滋水美文  有爱.有情怀.有品位 致力于最优质的阅读体验 <滋水美文> ︱第413期︱ 审稿|谭长征  编辑|马晓毅 中国 ● 西部文学微刊 Chinese Western liter ...

  • 淅川文化散文之二:红二十五军转战淅川纪略

    红二十五军在荆紫关停留时间虽短,但红军的活动却极大地鼓舞了群众,扩大了共产党和红军的政治影响,为后来共产党在淅川工作的开展,奠定了较好的思想基础. 淅川文化散文之二 红二十五军转战淅川纪略 文/朱吉红 ...

  • 洪湖水,浪打浪:红二军团编制序列(时间:...

    洪湖水,浪打浪:红二军团编制序列(时间:...

  • 1936年7月5日,红二、六军团与红三十...

    1936年7月5日,红二.六军团与红三十二军(原红一方面军第九军团)组成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下辖第二军.六军.三十二军,总兵力1.3万余人. 红二方面军成立时,编制和主要领导人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