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冬至节气的民间传说小故事

2018-12-14 09:22:42

  冬至节的来历故事

  冬至,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中国就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时间在每年的阳历12月21日至23日之间,这一天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在这一天还有吃饺子、南方吃汤圆的习俗,谚语:冬至到,吃水饺,还有关于该节气的诗词和影视作品。

  根据周朝的记载,民间有利用冬至日至郊外祭祀天的活动,又因为周历的正月为夏历的十一月,因此,在周代的正月等于我们现在的十一月,所以拜岁和贺冬并没有分别,一直到汉武帝采用夏历后,才把正月和冬至分开,因此,也可以说:过“冬节”是自汉代以后才有,盛于唐宋,相沿至今。“虽然冬至不是年节,但人们习惯把冬至看成'节气年’的分界点”(《载敬堂集·风物记》)。陈志岁《汤圆》诗就反映了冬至节汤圆制作和人们度节意觉。诗曰:“颗颗圆圆想龙眼,耋龆爱吃要功夫。拌云慢舀银缸水,抟雪轻摩玉掌肤。推入汤锅驱白鸭,捞来糖碗滚黄珠。年年冬至家家煮,一岁潜添晓得无?” (摘自《江南靖士诗稿·节日诗》)。

  《清嘉录》甚至有“冬至大如年”之说。这表明古人对冬至十分重视。人们认为冬至是阴阳二气的自然转化,是上天赐予的福气。汉朝以冬至为“冬节”,官府要举行祝贺仪式称为“贺冬”,例行放假。《后汉书》中有这样的记载:“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所以这天朝庭上下要放假休息,军队待命,边塞闭关,商旅停业,亲朋各以美食相赠,相互拜访,欢乐地过一个“安身静体”的节日。

  唐、宋时期,冬至是祭天祭祀祖的日子,皇帝在这天要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百姓在这一天要向父母尊长祭拜,现在仍有一些地方在冬至这天过节庆贺。

  就因历法的不同,使得民间一直传承著周历历法,认为冬至过后就是另一年的开始(才有吃圆仔后就多了一岁的说法)这也是冬至为何在民间会那么受重视,但是这样的错误传承,使得民间的观念与目前择日学上,所用的夏历历法有了很大的出入,这样的错误观念应该矫正,把正确的历法传承才对。

  冬至的传说故事

  冬至过节源于汉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清嘉录》甚至有“冬至大如年”之说。这表明古人对冬至十分重视。人们认为冬至是阴阳二气的自然转化,是上天赐予的福气,。汉朝以冬至为“冬节”,官府要举行祝贺仪式称为“贺冬”,例行放假。《后汉书》中有这样的记载:“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所以这天朝庭上下要放假休息,军队待命,边塞闭关,商旅停业,亲朋各以美食相赠,相互拜访,欢乐地过一个“安身静体”的节日。

  唐、宋时期,冬至是祭天祭祀祖的日子,皇帝在这天要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百姓在这一天要向父母尊长祭拜,现在仍有一些地方在冬至这天过节庆贺。

  冬至吃饺子的由来

  人们都知道,北方人大多数爱吃饺子,特别是农历的冬至那天非吃不可,传说这天不吃饺子会冻掉耳朵哩。提起冬至饺子的风俗,南阳、邓州一带,流传着医圣张仲景的动人故事。

  张仲景是邓州涅阳(今穰东镇)人,东汉时任长沙太这。有一年回乡祭祖,向北走的路途上,看到不少人耳朵溃烂流水,再不就是没有耳朵,他觉得好生奇怪,找人一问才知道是被冻坏烂掉了。原来北方一入冬连降大雪,常常于一夜之间,鹅毛大雪下得沟满河平,将房屋埋掉半截,门窗都被雪堵住。天天上大冻,河水坑塘都冰透,连屋内的陶水缸,都因连日冻成冰砣被撑破了。人们的手脚整天烤啊暖啊还被冻烂,更何况那支楞在外的耳朵呢!由肿疼到热痒难耐,手一抓便溃烂流水,时间一长便全烂掉了。

  关心民众疾苦的张仲景看在眼里,急在心中,回到家乡就教人们做药膳吃,就是把羊肉兑上白广椒、当归、茴香、肉桂等中药,下锅煮熟后捞出羊肉,加上葱、姜、蒜、萝卜等剁碎,撒上油、盐、辣椒或糊椒面,用面片包成一个个疙瘩,煮熟后连汤带疙瘩趁热吃,几次吃得浑身大汗就好了,包括手、脚都会好起来。

  张仲景在家时就是的药到病除的名医,他说这方人们绝对相信,可就是大部分乡亲穷,冬季一天只吃二顿稀饭,哪还有钱买药割羊肉哇!所以当他再问乡亲们效果的时候,许多人摇头唉声叹气,张仲景心里也明白大家的意思。

  停了两天,乡亲们看到张家在院内搭上大席棚,砌上大锅灶,以为他家要办啥喜事儿,打听之后才知道,张仲景决定自己舍汤药,治乡亲们冻坏的手脚和耳朵。开始还有人不相信,后来看到公告才明白是真的。只见院内杀了几只羊,一群人在忙忙碌碌,擀面的擀面,包疙瘩的包疙瘩,剥羊的、烧火的、破木柴的,忙得热火朝天,快煮好时,有人在村里喊:“请冻坏手脚耳朵的乡亲,到张府喝祛寒矫耳汤喽!”人们拿上碗筷坐在席棚下,吃得热乎乎的直冒汗。吃过三天之后,冻烂的部位果真好转了。

  这消息一传十,十传百,没几天便象扎了翅膀,传遍了邓州和紧挨着的县乡,来吃药膳的人越来越多,一天到晚一锅接一锅做不及。没多长时间传遍方圆百十里,连南阳以东的人们都知道,有的骑着牲口来,有的坐着牛车来,有的踏着泥雪冰凌来喝汤,大家都叫这种食物为“胶耳”。

  看到人们在老远的往涅阳跑,年岁大的和小孩们很不方便,张仲景暗暗思忖着,再选个适中的地方,为民众舍祛寒胶耳汤,后来张仲景认为在南阳城东关合适,临近车马大道和船运码头,远处来人交通方便,冰天雪地也好少挨霜冻。于是便在现今医圣祠那里,搭棚垒灶支上大锅,舍起了祛寒胶耳汤,还为黎民百姓看病诊脉治杂症。医好了不少疑难重病,轰动了方圆数百里。

  张仲景是在冬至那天开始施舍祛寒胶耳汤,“胶耳”与“饺儿”谐音,所以后人们为了纪念他,就在每年冬至这天包饺子吃,一直沿传到现在。

(0)

相关推荐

  • 二十四节气 丨 冬至

    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和传统节日 冬 农历十一月初七 至 2020年冬至具体时间:12月21日18时02分 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之第22个节气,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中国就已经 ...

  • 冬至至,民间冬至吃的饺子是谁发明的,寓意是什么

    "妈,今天冬至,要吃饺子,你包饺子了吗?"天还没有一丝微亮,儿子要吃饺子的声音便从西屋发出. 今日北京时间12月21日18时02分迎来了今年24节气中的第22个节气--" ...

  • 冬至:昼短夜长冬至日,阴极阳升春意明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唐代·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 居住在邯郸客栈的时候正好是冬至节,而我只能抱膝坐在灯前,与自己的影子相伴. 想到家中 ...

  • 冬至节气到,俗语“冬至大如年,冬节没返没祖宗”是啥意思?

    文/农夫也疯狂 12月22日06:22,迎来了今冬最重要的,也是24节气中最早被确定的一个节气--冬至.冬至节气又名"冬节"."亚岁"."长至节&qu ...

  • 【爱上简笔画】二十四节气 •冬至

    冬至到来,热腾腾的饺子也端上桌, 你知道冬至节气的习俗吗? 今天,和爱上简笔画一起, 认识冬至节气,绘画冬至简笔画. 节气简介 冬至,又称日短至.冬节.亚岁等,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二十四节气中 ...

  • 刘质盛:火烧基(民间传说小故事)

    火烧基(民间传说小故事) 文/刘质盛 江西省广丰区吴村镇前村村前村自然村的刘村后门山脚下(编辑惊叹:咋都是"村"),有个大大的菜园子,人们称作``火烧基''. 听老辈人讲: 清朝初 ...

  • 关于冬至的传说小故事精选

    2018-12-14 09:14:28 冬至俗称"冬节",在古代是很隆重的节日,在二十四节气中,冬至也最受重视.民间流传很多关于冬至的故事,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三个有趣的冬至传说故事 ...

  • 中秋节的简短传说小故事

    中秋节是我们国家的传统节日,这一天我们都会回家一家人团聚,那么你知道关于中秋节的传说有哪些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中秋节的简短传说小故事_中秋节的简介及习俗,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 更多中秋节相关内容推荐 ...

  • 关于民间传说的故事

    2019-02-27 11:11:31 民间故事是从古至今一直流传下来的故事传说,从中我们可读到中国古代流传于民间那些人和事,今天小编就与大家分享关于民间传说的故事,仅供大家参考! 关于民间传说的故事 ...

  • 善因善果(全集)#民间故事 #传递正能量 #小故事大道理

    善因善果(全集)#民间故事 #传递正能量 #小故事大道理

  • 五台故事 | 蒋坊村的民间传说和变迁 (之一)

    作者简介:赵子文(网名:笑口常开),五台县蒋坊村人氏,生于一九五一年.七一年于太原参加工作,至今在太原居住五十年,现已退休.平生喜欢读书写点杂感,作为自娱自乐充实自已的生活. 蒋坊村的民间传说和变迁 ...

  • 民间传说:孔子和三季人的故事

     嫩江之畔王志华 2020年04月10日 · 齐齐哈尔市作家协会会员  - 1 - 有一天,孔子的一个学生在门外扫地,来了一个客人问他: "你是谁啊?" ,他很自豪地说: &q ...

  • 保家仙《民间传说故事》

    保家仙《民间传说故事》

  • 好看的民间传说与鬼怪故事

    (1) 张三嗜酒如命,经常和朋友喝的酩酊大醉.有天张三和几个朋友去野外狂欢,一直喝酒到深更半夜.张三和朋友就迷迷糊糊的在野地里睡着了. 睡到一半的时候,耳边突然传出来一个人的喊声,张三迷迷糊糊的看过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