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病治疗,用好“温、通、理”三法!
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笔者对脾胃病的治疗,积累了一些肤浅的心得体会,认为可用“温、通、理”三字以概括之,临床上每有执简驭繁的作用,是否有当,敬请同道教正。
即温中、补中之意。主要适用于中焦虚弱或虚寒,阳气失于输布所致的纳差腹胀或脘腹冷痛、泛吐清水、大便溏泄等症,本法为“寒者热之”的具体应用,但其含义和实际应用范围要广得多。
例1:
杨××,女,26岁,职工,1980年3月13日诊。
有胃病史二年,刻下中脘隐隐作痛,空腹尤甚,得热则减,嗳气,神疲乏力,纳谷尚可,苔薄质淡,脉软弦,症属脾胃虚弱,治当温脾健胃,方用黄芪建中汤加减。
炙黄芪15克,桂枝6克,杭白芍15克,炙甘草6克,广木香10克,红枣七枚,饴糖(冲)30克。
药后脘痛减轻,嗳气得除,再宗原方进治五帖,诸恙告平。
即不滞之意。根据“泄可去闭”“腑病以通为补”“不通则痛”的理论立法,以治疗寒积、热结、食滞阻于肠胃所致大便不通、脘腹胀满、疼痛拒按等病症。属于八法中的下法,但较之具有更广更深更具体的意义。
例2
崔××,男,28岁,住院号:14521。
患者午饭饮酒后,即感上腹部疼痛,渐呈阵发性加剧,经西药止痛未曾缓解,于下午五时来院急诊。血检:白细胞8300,中性56%,淋巴42%,酸性2%,尿淀粉酶256温氏单位。拟诊为急性胰腺炎收病房治疗。刻下脘腹剧痛难忍,拒按(上腹部偏左)恶心,苔薄黄,脉弦。证属积滞内阻,腑气不通。急宜攻下,取大柴胡汤意。
柴胡10克,黄芩10克,广木香10克,郁金15克,槟榔15克,延胡10克,枳壳15克,金钱草20克,生山楂15克,生军(后下)10克,玄明粉(冲)10克。
药后晚间泻下三次,腹痛缓解。
即调理、疏理(疏肝、理气)之意。属于八法中的和法。本法具有疏畅气机、调和脏腑的作用,为治疗脾胃不和、肝脾(胃)不调的主法。
例3
李××,21岁。
中脘不适胀痛,嘈杂泛酸口苦、嗳气或胁痛,舌红,脉弦,拟左金丸意泄肝和胃。
川雅连3克、吴萸2克,炒川楝子10克,绵茵陈10克,陈皮6克,制半夏12克,炒黄芩10克,生麦芽15克,玫瑰花(后下)3克。
服上药五剂,诸症消失。
温通合用,具有祛寒通便的作用。适用于寒积阻滞胃肠所致的大便不通,脘腹冷痛、拒按等实症。
例4
陈××,男,25岁
患者腹满疼痛旬余,在当地医院治疗无效而转入本院观察室,入院三天邀余会诊时患者腹满痛剧难忍,于床上翻滚呻吟不休,欲呕不得,多日未便,手足欠温,面色苍白,舌苔白腻滑,脉沉弦。血检:白细胞14900,分叶88%,淋巴12%,血淀粉酶16,尿淀粉酶64,此乃寒积内阻,腑气不通之象。急拟温通攻下为要,方取温脾汤加味。
生军(后下)10克,干姜10克,玄明粉(冲)10克,槟榔20克,红藤20克,广木香10克,郁金10克,乌药10克,炙内金10克,山楂肉10克。
药后夜间泻二次,腹痛除,呕恶止,苔转薄白,脉象缓和。再从调理脾胃着手,投香砂六君二剂,第三天诸症告平出院。
具有温中调理的作用。以治中虚气滞湿阻所致的纳差腹胀或脘腹隐痛,呕吐,大便清稀等症。
例5
刘××,男,47岁
胃痛反复发作廿余年,饥则痛甚,得食则缓,泛吐清水,胃纳少进,大便溏薄,苔白腻舌淡,脉弱。此属中阳不振,痰湿阻滞,胃失和降。治当温中化湿和胃,拟六君子汤合理中汤出入。
党参12克,制苍白术(各)12克,制川朴6克,茯苓12克,炮姜6克,丹参10克,制半夏12克,陈皮6克,台乌药10克,煨益智仁(后下)10克,白芥子10克,焦楂曲(各)10克。
药后痛势缓解,泛吐清水亦止,胃纳有增,原方加苏梗10克续进,诸恙告平。
通理合用具有理气通泄的作用。主治积滞内阻,气结腑气所致的便闭,脘腹攻冲胀痛,痢疾之里急后重等证。
例6
秦××,男,70岁。
腹部攻窜胀痛,大便六、七日一行,解下不畅,或干结如栗,舌淡苔薄,脉软。此属气滞便闭。拟当行气通便。
枳壳12克,广木香10克,槟榔12克,乌药10克,沉香3克,当归身15克,淡苁蓉10克,火麻仁12克,生紫菀12克。
药后大便畅通,腹部攻痛亦瘥,改拟麻仁丸早晚各服6克,以善其后。
⊙文章内容仅供临床思路参考,非中医专业人员请勿试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