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心学有何独到之处?
王守仁(1472~1528年),字伯安,别号阳明,浙江余姚人。是我国明代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和军事家。“心学”之集大成者,非但精通儒家、佛家、道家,而且能够统军征战,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全能大儒。
王守仁发展了陆九渊的学说,用以对抗程朱学派。他说:“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并以此作为讲学的宗旨。他提出“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的命题,认为身之主宰便是心,心之本体便是理,心外无理;心之所发便是意,意之所在便是物,心外无物。
王守仁心学的特点是他的“良知说”。他认为,人心之灵明就是良知,良知即是天理,故不可在良知之外求天理。他说,良知是造化的“精录”,“生天生地,成鬼成帝,皆从此生,真是与物无对”。天地万物皆从良知中产生。没有良知,便没有天地万物,但良知为人心之所固有。他又说,良知是“天渊”,是天地万物发育流行的根源,因此,良知又称为“太虚”。天地万物在太虚中发育流行,就是在良知中发育流行,而不在良知之外。
在知与行的关系上,王守仁从“天地万物本吾一体”的理论出发,反对朱熹的“先知后行”之说,而主张“知行合一”。由他创立的阳明学派,成为明代中后期一个体系庞大、门徒众多、思想活跃、影响深远的新儒家学派,在我国儒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国学知识全鉴》)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