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体育集邮研究•1︱作者简介、序一、序二、序三

莆田微生活圈

作者简介

苏肖晴,男,1958年10月生,福建仙游县人,教授、中国警察二级警监警衔。1982年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体育系。现任福建警察学院工会常务副主席,兼任福州市青少年集邮工作委员会副主任、福建省大中专集邮联合会副秘书长、福建省集邮协会讲师团成员、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省级邮展评审员、福建省公安集邮协会会长、中国体育集邮于收藏协会理事、全国公安集邮协会宣传工作委员会主任。从事集邮40余年,撰写体育集邮学术论文二十余篇,先后在《中国集邮报》、《福建邮花》、《榕城集邮》、《莆田集邮》、《福建体育科技》、《福建警察学院学报》、《闽江学院学报》、《天津集邮》、《体育文化导刊》、《成都体育学院学报》、《首都体育学院学报》、《体育科学》上发表,其中论文《从体育集邮展览看奥林匹克文化》被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评为“(1982-2001)全国优秀集邮学术论文”;《试从体育邮票的发行看新中国60年来的体育热》被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评为“2002-2011全国优秀集邮学术论文”;论文《我国公安集邮的现状、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被2010年首届全国公安集邮论坛评为优秀论文。2000年由大众文艺出版社出版了个人体育集邮专著《奥林匹克与集邮》。本人组编的《当代中国体育》专题邮集参加1990年北京第11届亚运会国际体育集邮展览铜奖;《射击运动》专题邮集参加2008年北京奥运会国际体育集邮展览荣获大银奖,专题邮集《走进中国的世界遗产》参加2009年公安部与外交部联合举办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60周年集邮展览” 荣获银奖。 2012年8月被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评为“全国集邮先进个人”,2014年5月,被全国公安集邮协会评为“全国公安集邮先进个人”。2015年第一届全国青运会礼品书《邮票上的中国体育》的第一主编和撰稿人,2017年先后参加《邮票上的人民军队》《福州市集邮史》和《邮票上的中国交通》等三部集邮书稿的编写。

目录

目录

序一

序二

序三

第一章国际体育集邮发展概况

第一节体育邮票拯救了奥运会

第二节国际体育集邮发展概况

第三节近代体育集邮第一人——萨马兰奇

第二章中国体育集邮发展概况

第一节清代龙舟竞渡图商埠邮票

第二节萨马兰奇与中国体育集邮

第三节体育集邮协会

第三章中国体育集邮学术研究概况

第一节举办体育集邮的学术讲座

第二节举办全国体育集邮论坛

第三节体育集邮学术研究

第四章我国发行体育邮票概况

第一节我国体育邮票特点

第二节我国发行奥林匹克邮票的研究

第三节我国发行体育邮资片概况

第四节我国发行体育邮资封研究

第五章当代中国体育集邮展览

第一节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的体育集邮展览

第二节全国综合性运动会体育集邮展览

第三节举办国际运动会体育集邮展览

第四节参加世界奥林匹克体育集邮展览

第五节参加集邮展览获奖情况

第六章世界奥林匹克集邮研究

第一节历届夏季奥运会举办国发行奥林匹克经典邮票欣赏

第二节历届冬奥会主办国发行的冬季奥运会邮票

第三节奥林匹克体育邮票欣赏

第四节体育邮票设计上的“奥林匹克竞赛”

第五节从体育集邮看奥林匹克文化

第六节外国邮票上的中国运动员

第七章体育邮票的收集与组编

第一节林林总总的奥林匹克体育邮品

第二节体育邮票的收集和分类

第三节体育邮集的编排和制作

第八章中国体育集邮面临的困难、挑战与对策研究

第一节困难与挑战

第二节对策

附录一中国体育专题集邮图书出版情况一览表

附录二中国体育邮票目录

附录三中国其他体育邮票目录

附录四体育个性化服务专用邮票

附录五作者体育集邮论文选摘

参考文献

后记

序一

1977年恢复高考之后,我与苏肖晴均考入福建师范大学体育系(现为体育学院)。也许是因为都是1958年出生且都从事篮球专业,我们彼此联系比较多。我记得,苏肖晴在大学期间就开始集邮了。在20世纪80年代,几乎唯一的通信手段就是写信,每天课间操时间,他就会充当义务送信员,待同学收到信后并在征得同学同意后,他就把信封上的邮票揭下自己留着。四年的同窗生活,我也曾经给过他一些邮票。大学毕业后,苏肖晴留校任教。当时,我觉得他的集邮只是一种兴趣和爱好而已,但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许多年以后,他却能把体育集邮研究做得风生水起,而且成绩斐然。他组编的体育专题邮集在国际体育集邮展览上屡次获奖,他撰写的体育集邮论文也在国内许多刊物上发表,2000年大众文艺出版社还出版了他第一部体育集邮作品《奥林匹克运动与集邮》。

这位老同学的体育集邮生涯中有四件事让我印象深刻。

首先,1990年,他的邮集《当代中国体育》参加在北京举办的国际体育集邮展中荣获铜奖。

其次,1991年,在他的积极倡议下,福建省体委成立了福建体育集邮协会。他在担任副秘书长期间,为福建省体育集邮事业做了大量的工作。2000年3月,他还被福建省体育总会评为“福建省体育社团先进工作者”。

再次,1998 年,福建省体育电视台每周一期播出他和电视台合作编制的25集专题片《体育与集邮》。20年后的今天,仍有不少人对这个专题节目记忆犹新。

最后,2015年,在福建举行的第一届全国青运会上,我意外地看到他竟然是作为礼品书的《邮票上的中国体育》的第一主编和撰稿人,而且全书所有体育邮票原作均由他提供。

苏肖晴教授原是福建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教授、人文社会科学硕士生导师。因工作需要,他于2004年离开了他工作生活22年的福建师范大学,调入福建警察学院先后从事科研处和工会的行政工作。虽然离开了体育专业,但是他的兴趣依然不减。他把以前所从事的体育专业知识和业余的集邮兴趣、体育史的教学研究与体育集邮实践结合起来,将体育集邮和体育集邮文化的研究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在他眼里,体育集邮不再是单纯的集邮活动,而是一种文化,这种文化及其渗透出的精神涵盖了生活的各个方面。在他的研究中,体育与集邮交相辉映,体育丰富集邮内容,集邮活跃体育生活。

体育集邮是一种收集、整理、研究和展示体育邮票以及相关邮政用品的专项性的活动,它经历了一个从简单、自发到多样、全面、正规的发展过程。当代中国体育集邮的发展,是当代中国体育热和集邮热结合的结果,它推动了我国集邮事业的发展,丰富了体育工作者和体育集邮爱好者业余文化生活,增进了与各国体育集邮组织的友好交流与合作。

苏肖晴的新作《当代中国体育集邮研究》是一部阐述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集邮发展史的专著,其难能可贵之处在于作者不仅立足体育,而且还以体育集邮作为研究对象,揭示了体育运动的发展史,展示了体育集邮的丰富多彩。从苏肖晴第一部《当代中国体育》邮集到今天的《当代中国体育集邮研究》专著,证明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真理,也证明了体育科学是一门交叉的学科,可以起到“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条条大路通罗马”的功效!

长期以来,苏肖晴以他旺盛的精力、充沛的热情投入体育集邮的研究之中。这一切都源于他那一份深厚的浓缩于方寸中的对体育集邮事业的赤子情结。期待他在体育集邮研究中取得更大的成绩!

是为序

福建省体育局局长王维川

序二

“学问”一词出自《易·乾》:“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辩之。”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君子以持之以恒的学习来积累知识,以虚心请教来明辨是非。显然,在古人看来,“学问”的本义是一种个人的修养途径,也是一种轻松惬意的生活方式。后来,由于“学问”有了功利性色彩,“做学问”便成为一件痛苦的事了,连大学问家王国维先生在谈到做学问的境界时,也曾借用柳永的词句“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来比喻其中的孤苦和艰辛。

我在大学工作近四十年,也尝试做点小学问(未必是真学问,为稻粱谋也),做学问的种种痛苦没有少受。近十多年来,管理部门发明了量化的科研考核制度,每个人一年要发表多少篇论文、写多少字著作、做几个课题,都有明确规定,年终岁末考核下来,不合格者拿不到奖金倒是小事,领导一旦给你黄牌、红牌警告,那经受的精神折磨痛苦非圈内人所能体会到的。我有许多学界朋友,每当谈及当今的科研考核制度,或苦笑,或摇头,或叹息。佛说人生有生老病死四大痛苦,我以为,对于学界而言,似乎应该加上一种痛苦,即做学问苦也!

然而,凡事都有例外。做学问很痛苦,可玩学问就完全不同了,其中的愉悦就不是我等凡夫俗子所能体会得到的。我和好友苏肖晴教授是78年恢复高考后同年考入并毕业留校于福建师范大学的,对他的兴趣爱好我还是比较了解的。他是一个很爱玩且很会玩的人,他有三件事玩得很出彩:一是喜欢篮球。篮球是他的专业,他不但篮球玩得出神入化,达到较高的水平,曾经代表福建师范大学教授篮球队赴台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等国家和地区参加全球华人篮球赛,而且在体育史研究方面也取得骄人成绩,出版的专著《新民主主义体育史》被许多高校的体育学院选为教材,好评如潮。二是喜欢旅游。他在高校工作,几十年的寒暑假基本上是在旅游途中度过的,其足迹遍及祖国的山山水水。由于有亲身经历和深刻体验,他在福建师范大学开设的“旅游与野外生存”公选课程得到学生的热烈欢迎,拥有众多的粉丝。三是喜欢集邮。四十多年来他坚持不懈集邮,重点收集体育邮票,他所组编的专题体育邮集《当代中国体育》和《射击运动》分别参加1990年亚运会国际邮展和2008年奥运会邮展并获得铜奖和大银奖,他不但成为中国体育集邮达人,还利用所收集的邮票撰写二十多篇学术论文,出版《奥林匹克运动与集邮》和《邮票上的中国体育》等著作,无论在集邮界还是学界都声名远扬。

最近,我又收到苏肖晴教授的新书稿《当代中国体育集邮研究》,拜读之后,令人赞叹不已。如果说苏教授过去出版的著作属于普及读物的话,《当代中国体育集邮研究》则是一部学术性很强的专著。此书至少有三个特点:一是对当代体育集邮的理论进行系统而深入的研究,提出了许多新的观点,对于集邮的学科建设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理论意义。二是多层面多视角地对当代体育集邮的相关问题进行梳理和探究,诸如国内外体育集邮的历史研究、中国体育集邮的学术研究、我国体育邮票的发行研究、当代中国体育集邮研究、世界奥林匹克集邮研究等等。他还对中国体育集邮面临的困难、挑战进行思考,提出相应的对策,这些研究的内涵非常丰富,学术含金量相当高,对于当代体育集邮的理论建构具有开创之功。三是资料丰富翔实,该书中的许多资料是苏教授长期收集来的,有的是独有的,弥足珍贵。第七章“体育邮票的收集与组编”是苏肖晴教授长期从事体育集邮与展示活动的经验总结,十分宝贵,对体育集邮的后来者一定会很有帮助。

窃以为,能玩才是性情中人,能玩出学问才是真学问。好友苏肖晴教授就属于这一类能玩又能玩出学问的人,学问能玩到此境界,不能不令我钦佩和羡慕!

福建师范大学教授、博导林国平

序三

2016年9月,苏肖晴教授将他的《当代中国体育集邮研究》一书的目录发给我,让我帮忙斟酌一下。我长期研究的是邮票设计艺术,对于体育集邮的理论研究确属外行。好在2015年因为《邮票上的中国体育》一书,我和苏教授有了较为深入的合作,彼此间也有相对于其他人不同的交往和了解,因此也就单刀直入地谈了自己对体育集邮研究的一些看法。不想,这样一来二去,我们之间的交流日渐增多,对苏教授的体育集邮研究也有了新的认识。

我总是这样认为,集邮研究是一项既有趣但也略显偏门的边缘学科。从事体育集邮研究这项工作更是有一定的风险。一方面它往往吃力不讨好,难入正规学科之法眼;另一方面作为集邮学的分支,它显得分量不足。但苏教授竟然坚持不懈,颇有一种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拼劲和钻劲。我想,这种拼劲和钻劲源自苏教授对集邮事业的热爱、执着和钻研精神。

先说这个“热爱”。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我认为“热爱是最好的动力”。我所知道,苏教授是体育集邮的爱好者。1982年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体育系并留校任教,从事体育史学的教学与研究。由于专业上的需要,他开始较为系统地收藏和研究体育邮票。应当说,体育选题是集邮的大类,不仅要投入大量的时间,更要投入较多的经费。苏教授为了集齐我国发行的全部体育邮票,可谓专注倾情,不惜代价。为了收集最难得的纪86《第26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小全张,他花费了整整20年的时间。正因为他拥有完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邮票,才能在体育邮票的收藏和研究上占领制高点。为此,他在集邮界兼任诸多的头衔:福州市青少年集邮工作委员会副主任、福建省大中专集邮联合会副秘书长、福建省集邮协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福建省级邮展评审员、福建省公安集邮协会会长、中国体育集邮与收藏协会理事、全国公安集邮协会宣传工作委员会主任等等。

再说这个“执着”。如果说热爱是基础的话,执着就是一种升华,它是对生活的完善、对事业的追求、对人生的圆满。苏教授因体育而收藏,由收藏提升专业,其实是他对生活、对事业、对人生的思考而来。一个人,把爱好和自己的专业或者说是工作完美地结合起来,苏教授的体育集邮为我们做出了表率。但这之间,苏教授付出的是常人所吝啬的时间和精力。我看到,为了参加一次展览,他通宵达旦、废寝忘食;为了完成一部展品,他苦思冥想、字斟句酌。从事集邮40余年,撰写体育集邮学术论文20余篇,先后在《中国集邮报》《福建邮花》《榕城集邮》《莆田集邮》《福建体育科技》《福建警察学院学报》《闽江学院学报》《天津集邮》《体育文化导刊》《成都体育学院学报》《首都体育学院学报》《体育科学》上发表,其中论文《从体育集邮展览看奥林匹克文化》被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评为“(1982—2001)全国优秀集邮学术论文”,《试从体育邮票的发行看新中国60年来的体育热》被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评为“(2002—2011)全国优秀集邮学术论文”,《我国公安集邮的现状、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被2010年首届全国公安集邮论坛评为优秀论文。他组编的《当代中国体育》专题邮集参加1990年北京第11届亚运会国际体育集邮展览荣获铜奖;《射击运动》专题邮集参加2008年北京奥运会国际体育集邮展览荣获大银奖;《走进中国的世界遗产》专题邮集参加2009年公安部与外交部联合举办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60周年集邮展览荣获银奖。2000年大众文艺出版社出版了他个人第一部专著《奥林匹克运动与集邮》,该书还获2001年中华全国集邮展览文献类铜奖。

最后谈谈“钻研”。集邮有三个层次:收藏、欣赏、研究。苏教授在体育集邮上是处在第三个也就是最高的层面。有三件事可作为明证,一是1998年他与福建电视台体育频道联合制作了25集的《体育与集邮》专题片,每周一集在福建电视台体育频道上播出,受到好评。二是2015年,恰逢全国首届青运会在福建召开,他紧紧抓住这一机遇,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了《邮票上的中国体育》图书初稿。其实这对他来讲确实不易,因为邮票涉猎面极广,况且又有艺术欣赏的内容蕴含其间。是什么促成他以第一主编的勇气完成这一作品?其实就一个词“执着”。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苏教授实际上就是这样一个在体育集邮上勇于攀登的苦行僧。三是这本《当代中国体育集邮研究》,洋洋洒洒、林林总总20余万字,涵盖了中国体育集邮的方方面面。其中对体育邮票、集邮的学术研究,对奥林匹克集邮和体育邮展的论述,不乏其独到的见解和观点。

我因之乐于向广大读者,特别是体育爱好者、体育邮票收藏者推荐这本书。愿诸君通过体育运动和体育集邮的有机结合,动静相宜,体健康寿,永葆青春活力。

福建省集邮协会副秘书长宋晓文

延伸悦读

2018年会︱八闽文献邮会邀您回家看看……

厉害了,莆籍集邮家苏肖晴教授的新著出版啦……

CK1581

接触真诚

同享丰盛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