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健康的肠道菌群增加结核病的易感性
结核分枝杆菌简称为结核杆菌,早在1882年,德国细菌学家柯赫就已证明结核分枝杆菌是结核病的病原菌。本菌可侵犯全身各组织器官,但以肺部感染最多见。随着抗结核药物的不断发展和卫生生活状况的改善,结核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曾一度大幅下降。20世纪80年代后,由于艾滋病和结核分枝杆菌耐药菌株的出现、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吸毒、贫困及人口流动等因素,全球范围内结核病的疫情骤然恶化。21世纪以来全球每年约出现8百万结核新病例,并导致约3百万人死亡。中国每年死于结核病的人约25万之多,是各类传染病死亡人数总和的两倍多。因此,结核病又成为了威胁人类健康的全球性卫生问题,并成为某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特别是艾滋病高发区人群的首要死因。
据WHO统计,全世界约每3个人中就有1个人感染了结核分枝杆菌,在某些发展中国家成人中结核分枝杆菌携带率高达80%,其中约5%~10%携带者可发展为活动性结核病,而剩下的90 - 95%将建立有效的免疫。宿主和病原体之间可能存在的一个复杂的平衡,宿主能够建立非常强大的免疫力,阻止病原体复制和造成疾病。然而,任何干扰这种微妙平衡的行为都可能导致结核病的发生。
肠道菌群对人类健康具有重大的作用。哺乳动物肠道总定植着数以万亿计的共生微生物。这些微生物不仅参与肠道免疫,也被认为是全身免疫系统的重要调节因子。2016年,一项发表在《Frontiers in Immunology》上的研究表明肠道微生物将影响结核病的易感性。
抗生素通常用于治疗细菌感染,但他们也是扰乱肠道微生物的主要因素。先前的研究发现抗生素引起的肠道菌群变化会增加宿主肠道感染的易感性。然而,抗生素引起的肠道菌群改变对结核病发病的影响未见报道。印度昌迪加尔微生物技术研究所科学与工业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设计考虑了两个实验性结核病动物模型进行了研究,分别是在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前和感染后使用广谱性的抗生素进行处理,前者模拟了个人在经历了各种抗生素治疗后感染结核杆菌的情况,而后者考虑了个人在感染结核杆菌的情况下使用抗生素治疗其它感染的情况。结果发现,无论在结核杆菌感染前还是感染后使用抗生素破坏肠道菌群都会显著增加肺部结核杆菌的细菌负载量,并促进其向肝脏和脾脏的传染。当将正常小鼠的粪便移植给抗生素处理的动物重建其肠道菌群后,可明显降低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严重性,并阻止疾病的传染。这一发现意味着肠道微生物群的改变可能促进结核病的发展。
抗生素的发现确实对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其对免疫系统和健康造成的负面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抗生素引起的肠道菌群紊乱导致了严重的肠道生理和免疫功能失调,对宿主造成严重后果,我们必须开发和设计新的治疗策略来抵消抗生素的负面影响。一方面可以通过补充益生菌来修复抗生素引起的菌群紊乱;另一方面可以通过使用免疫调节剂增强机体对抗病原微生物感染的免疫力。鉴于本研究中发现的肠道微生物与结核分枝杆菌感染之间的关系,通过干预和调节肠道菌群的平衡将是未来治疗疾病的新靶标。进一步了解肠道菌群如何调节结核病的发病过程,将为结核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治疗干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