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论语】学而第十章:君子如玉

《学而》的第十章。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这章比较长,是孔子两个弟子的对话,一个是子禽,一个是子贡。子贡我们都知道,在中学学习《论语》,都知道子贡: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子禽、子贡都是孔子的弟子,子禽原名叫陈抗,不太出名。子贡是一个比较出名的人,他复姓端木,名赐,字子贡。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这一句是子禽问子贡,老师孔夫子到了一个邦国,就一定知道这个国家的政治是怎么样的。老师是怎么知道的呢?是他自己主动向别人询问的呢,还是别人告诉他的呢。

“求之与”,也就是他自己去寻求去追问,求别人来告诉他的呢;“与之与”,还是别人主动告诉他的吗?两句前面都省略了主语。抑,是或者的意思。问句结尾的与,是语气词。

在这里就提出了一个命题:究竟有没有生而知之者?古代人啊,认为有两种人,一种是生而知之者,一种是学而知之者。简单来说,就是一种人是天生什么都知道,一种人需要经过后天学习才知道。当然啊,生而知之者目前还没有见到啊,我们普通大众人。都是学而知之者,通过学习,然后才会有知识。在这里子禽这样问,其实暗含了一种询问,那就是孔子是不是生而知之者,但是他没有问的那么明显。他只是问:孔老夫子到一个国家就能够明白一个国家的政治,究竟是怎么指导的?是自己去问别人呢,还是别人主动告诉他的?

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子贡的回答并不明确,和上文有点文不对题,原因也就在这里。子贡没有从自己去问的还是别人告诉他中不是二选一。而是告诉他另外一个答案: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孔子怎么知道呢?孔子通过温良恭俭让五个方面的美德,赢得了别人的信任,别人告诉他的。但这是一种解释,还有一种解释就是,孔子是从温良恭俭让五个方面去判断,进而得到结论的。

温就是温和,良就是善良,恭就是恭敬,俭就是俭朴,让就是礼让谦逊。温良恭俭让,也是孔子之后2000多年来推崇的一种君子美德。一个人做到了温良恭俭让,那就是谦谦君子。

谦谦君子,温润如玉啊。玉的表现就是表面不张扬,但是非常透彻,非常清亮;没有锋利的棱角,但是给人的感觉依然是爽朗刚健。温良恭俭让啊,就是君子像玉一样的五种美德。

然后子贡就发了一通感慨说,我们这个老师啊,他得到这些知识,应该和别人不一样。这句话啊,其实还是从一定程度上承认了孔子在求知的过程中,在了解一个国家政治情况的过程中,是有一定主动性的。只是孔子的主动去问,和别人的不一样。

别人去问可能是直接去问,就是找到一个人,直接问他,你们国家究竟怎么样啊?国君究竟清明不清明啊?大臣究竟忠贞不忠贞呢?老百姓究竟是不是安居乐业啊?孔子的主动去问,是通过温良恭俭让等方面的美德,让别人让别人信任他,主动告诉他。所以说孔子虽然是求别人告诉,但是和其他人求别人告诉的方式是不一样的。

这一章,其实讲了一个信任的问题,讲了一个人的品德的问题。怎么才能取得别人的信任?要通过自己的品德,让别人感觉到这个人可信,然后才会知根知底的把一些重要的事情告诉你,才和你掏心窝子,讲一讲敏感的事件。我们都知道,“勿谈国事”是民国以来很风行的,但是什么样情况下才会和你讨论一下核心的东西呢?只有当一个人充分信任你的时候。

反过来说,论语的第一篇《学而》是围绕学习来讲的。孔子温良恭俭让的美德,也是我们学习的一个主要内容。

(0)

相关推荐

  • 素说论语:学而篇(10)

    学而第一 1.10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试译 ...

  • 好学亦有天壤别——《论语》悟读【466】

    不怨不尤德配地,下学上达道同天. <论语>第十九篇第五章: [原文] 子夏曰:"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译文] 子夏说:"每天学到一些 ...

  • 照顾好你身边的人,便是践行夫子的仁了

    书海泛舟,人间清欢 大家好呀~ 今天,我们继续来读「儒家经典」,四书里的<论语>. 01. 儒学是生活里的学问, 做到比知道更重要. 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 ...

  • 论语:温良恭俭让(1—10)

    1927年3月,毛泽东发表了一篇非常有名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这篇文章在谈到农民革命时说:"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做文章,不是绘画绣花,不能那样雅致,那样从容不迫,文质彬彬 ...

  • #每日学论语#15.3【2017-7-30】

    #每日学论语#15.3 [原文] 子曰:"赐也,女(rǔ)以予(yú)为(wéi)多学而识(zhì)之者与(yú)?"对曰:"然,非与(yú)?"曰:" ...

  • 【第10期】音频学《论语·学而篇第10章》孔子的风度就是温良恭俭让吗?

    音频学<论语·学而篇第10章>孔子的风度就是温良恭俭让吗? 1·10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 ...

  • 五德盈怀事常顺——《论语》悟读【10】

    五德温良恭俭让,万方东西南北中. <论语>第一篇第十章: [原文]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 ...

  • 不得其时蓬累行——《论语》悟读【454】

    君子得其时则驾, 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 <论语>第十八篇第四章: [原文] 齐人归(同馈)女乐(yuè),季桓子受之,三日不朝.孔子行. [译文] 齐人送来一批女乐队,季桓子接受了,三天不 ...

  • 不惑不忧还不惧——《论语》悟读【230】

    休言风雨无情物, 且看松竹百炼身. <论语>第九篇第二十八章: [原文]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译文] 孔子说:"智慧的人不疑惑,仁德的 ...

  • 《雅兰读论语·学而》第十

    一个儒家君子该用什么样的心态及方法来实现自己的人生理念? 答案,就在今天的学习内容--<论语·学而第十> [原文]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 ...

  • 三读论语.学而02

    [02]有子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有子是孔子的弟子,<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

  • 三读论语.学而03

    [03]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巧言令色指的是把自己的真实想法.贪欲隐藏起来,哪怕是内心愤怒.怨恨,但是在表面上,还是会伪装出恭敬和喜悦的样子,用花言巧语去讨好别人,这种人腰 ...

  • 三读论语.学而04

    [04]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曾子是孔子弟子中成就比较高的,写了<大学><孝经>,据说论语也是他组织师兄弟们著写的,孔子的孙子子思 ...

  • 三读论语.学而题外1-1

    [题外1-1]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如果不细品,我们很难认识到这些古人的见识与智慧,我们自己想一想,我们一生中每一天需要面临的不就是这三件事吗?这里不说交友和学习的事,就单说"为人谋&qu ...

  • 三读论语.学而05

    [05]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孔子的这句话算是对"为人谋而不忠乎"最好的诠释,作为一个国家的领袖,领导一个千乘之国(春秋是车战,一般一辆车编队100人 ...

  • 三读论语.学而06

    [06]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什么是「品行」?就是人的品德体现在他的行为中,只是想和说不行,要看你怎么做.后边<为政篇>中,子贡为孔子什么是 ...

  • 三读论语.学而【题外1-2】德才论

    北宋政治家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有一段很著名的<德才论>,值得去看看: 夫聪察强毅之谓才,正直中和之谓德.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云梦之竹,天下之劲也:然而不矫揉,不羽 ...

  • 三读论语.学而07

    [07]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子夏是孔子的弟子卜商,位列孔门十哲,以"文学"见长,但是<先进篇&g ...

  • 三读论语.学而08

    [08]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虽然说"人品是关键",但是谁不想成为"德才兼备"的人呢? 那怎么能成为一个德才兼备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