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聊斋志异》篇目《澂俗》:人变成老鼠,是习俗还是凶杀案?

作者:学思知行

(一组聊斋图片)

我们中国地大物博,民族众多,每个地方有每个地方的风俗习惯。正所谓: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风俗习惯是一个地方的人在长期的生活中养成的一种约定俗成的生活方式。

比如说过春节贴春联、吃饺子就是我们汉族特有的风俗习惯。那么有一些风俗习惯是非常奇怪的,甚至说是非常怪异的,也是让人不能理解。但是有一些风俗习惯还是能够在人们的接受范围之内,但是有一些却是让人感到匪夷所思了。在《聊斋志异》的一书中曾经描写了这样一个风俗,300年后揭开它的真相,竟是如此的血腥。

一、变成老鼠是一种风俗习惯吗?这个故事是真的吗?

我们知道,人类是人类,动物是动物。人不可能有变身的特异功能,一会儿变成老鼠,一会儿变成人,那只是存在于神话故事当中。

但是在《聊斋志异》的一个故事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这个故事的名字叫“澂俗”。

说是澂这个地方的人多化物类,意思是澂这个地方的人喜欢变成动物一类的东西。有一个外地来的客商住进了当地的旅店,看见一群老鼠进入了米缸里面偷吃米,客人就用东西盖上了缸口,用水往里面灌,结果这些老鼠全都被淹死了。

但是奇怪的事情发生了,老鼠死了以后,这个旅店主人全家也一起死了,唯独剩了一个儿子,他的儿子就报告了官府。官府得知了事情的真相以后,就释放了这个客商。

那么这件事情是不是真的呢?

二、人能变成老鼠,这真的是当地的风俗吗?

首先,我们来看这个地方在什么地方,有考证说“澂”这个地方在云南,也有的说在山西。

但是无论怎样,在当今我们的认知当中,人是不可能变成动物的,即便人是由猿进化而来的,但是人要是想变成猿也不是那么容易的,更不用说变成老鼠一类的东西了。

那么我们再来仔细的分析一下这个故事有没有漏洞呢?

其实这个故事是前后矛盾的。

三、揭开这个短篇故事的背后,其实是非常血腥的一个故事

我们首先来看蒲松龄写的第一句话,就是:“澂人多化物类。”也就是说他们这个地方的人都喜欢变成动物一类的东西,而且变成了动物一类的东西之后,都喜欢跑出院子去觅食,如果话说的明白一点,不就是像老鼠那样去偷人家的东西吗?在住店的时候开客店的喜欢偷客商的东西。

那么既然这个地方的风俗是喜欢变成老鼠去偷东西,那么变成了老鼠之后,他的本人也就是老鼠了,进到了罐子里以后,被客商用水给淹死了。既然是人变的,怎么会那么容易就会被淹死了呢?

如果说他们能够变成老鼠,也能够非常容易的再变回来,那么在被盖进了米缸当中之后,他们不会马上变成人吗?或者说他叫喊一下或者呼救一下,人们不就明白了吗?但是我们看到被盖到米缸里的老鼠没有什么反应,直接就被水给淹死了。这是第一个矛盾的地方。

第二个矛盾的地方在什么地方呢?就是他的最后一句话,是说主人全家都忽然死了。

既然是老鼠被盖进了米缸中淹死了,他们的尸体也就是老鼠了,谁能证明这些老鼠尸体就是这家的主人呢?而且,主人的全家又忽然全部死了,既然死了就会有尸体,如果没有尸体,谁又能证明主人全家都死了呢?如果主人全家死了有尸体,那么,老鼠的尸体又是谁变的呢?显然,这又是一个矛盾的地方。

四、我们揭开这个血淋淋的故事背后,其实是这样的

如果用我们现代的逻辑推理一下,就会非常明白了。

这就是一个谋杀案。一个客商住店了,开店的主人家里想要谋财害命,结果却是被客商反击,全家被打死了,或者是旅店主人想要药死客商,结果被发觉,客商用了什么手段,反而用毒药药死了旅店主人。

为了掩盖这样的一个事实,所以,当地的官员或许是受了开客店的贿赂,一直压着这件事,息事宁人,就以当地的风俗是这样为托词,赦免了住店的旅客,这也是双方皆大欢喜的一个结局。

客商脱了身,或许也赔偿了些损失,但不至于有生命危险;旅店方面掩盖了谋财害命的行为;官府息事宁人,于是就演变成了这样一个故事,其实这个故事的真相还是非常让人感到可怕的。

【作者简介】学思知行,某县作协会员。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