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又爱又恨!“奶体”宝石究竟是好还是坏?
编 辑 | 玲 儿
珠宝匠第684篇原创走心科普
在上期文章《3种宝石“稀有质感”大盘点!比璀璨闪耀还高级》中,我们聊了宝石的特殊质感。
许多朋友问我:如果说有些宝石特有的“质感”是宝石的加分项,那“奶体”宝石是好还是坏呢?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今天的文章我们一起来聊聊吧~
什么是“奶体”
“通透、璀璨、闪耀”这些人们对宝石广义上的认知,其实就是对宝石的晶体净度、宝石折射率、宝石切割精度的整体要求。
宝石自身的折射率,决定了它是否会闪亮。
晶体净度决定了宝石是否通透,包体过多会影响宝石内部光的反射,间接影响宝石火彩,导致宝石看起来不闪。
而“奶体”现象是个特殊存在。
最初用“奶”来描述宝石,只是对宝石状态的一种描述,指像牛奶倒进水里之后雾蒙蒙的感觉一样。
“奶体”宝石整体发雾、发闷,火彩很少甚至没有火彩。
大部分时候,“奶体”会直接影响宝石的价值,比如奶钻、偏奶体的红宝石。但有时候,“奶体”又会和某些宝石有奇妙的碰撞,反而提升了宝石的价值。
牛奶倒入水中,图源网络
区分奶体和丝绒感
在绝大部分彩色宝石中,奶体宝石的价值会大打折扣,而“丝绒质感”的宝石价值却很高。
(相关阅读:3种宝石“稀有质感”大盘点!比璀璨闪耀还高级)
因此,很多商家把把“奶体”和“丝绒感”的概念混为一谈,尤其是在红蓝宝石、祖母绿中更为常见。
其实不论是“奶体”还是“丝绒感”都是宝石内部细微的包体导致的“视觉感受”。
“丝绒感”正常多用于对特定产地红蓝宝石的描述,视觉“柔和”的同时不影响宝石明亮感。
而”奶体“在宝石品种上则更宽泛,是对所有晶体发雾、发闷显示“奶”状态宝石的描述。
最大的区别在于“丝绒感”对宝石的基础条件要求非常严格,净度要优秀、颜色要十分明亮且饱和度高。
其次“丝绒”质感要恰到好处,要有“分寸感”,不能过于厚重,看起来柔和且细腻。
当细腻且均匀的微小包体在宝石中产生漫反射,会让宝石视觉“柔和”的同时还不影响火彩的明亮,往往宝石会更加娇媚。此时的丝绒质感对于宝石就是加分项。
相比于“分寸”得当且底子优秀的“丝绒感”,发雾、发闷,火彩暗淡甚至没有火彩的奶体宝石显然是没有把握住“分寸感”的拿捏,而且大多数净度不好,并不讨喜。
那些扣分的“奶体”
高折射率闻名的宝石
以高折射率为特点专长的宝石,大都是提“奶”色变。
这些宝石本身就是靠“闪”来巩固地位的,最明显的例子就是钻石。
奶钻又叫奶油钻,其实经常和咖钻、绿钻一起出现,我们叫奶咖绿。
这三者并不在4c标准里,不影响钻石的净度和评级,甚至不像荧光一样,在证书上都不会显示,但严重影响了钻石的品相。
奶钻
奶钻即使净度评级不差,但由于内含的云雾状包体阻挡了光线折射的路径,导致看过去雾蒙蒙很浑浊,不像正常钻石那样清透,火彩很差,简言之,就是不闪。
由于证书不显示,是否奶钻完全凭看实物以及听卖家的描述。现在网购钻石已经很普遍,大部分卖家一般都会如实告知,但依然有一些商家会糊弄顾客,因此奶钻也成为坑小白的重灾区。
正常钻石的火彩
关于如何判断奶钻、购买钻石的时候如何避免,在之前我们的文章《为什么你的钻石没有别人的闪?可能是奶钻!》中有详细介绍,想了解可以去围观~
颜色正统的宝石
除此外,颜色比较“正”、饱和度高的宝石本身会给人一种比较正式大气的感觉,如果“奶”起来也会扣分,比如红蓝宝。
净体的红宝石
对于红蓝宝石来说,“奶体”显得发闷,价格要比玻璃体价格低出一截。
奶体的红宝石
尤其是光线稍差的时候,乃提报时就会显得颜色很“实”、不透、没有反火,“闷”到窒息。
要是又奶体,净度又差,颜色又淡,那简直就是悲剧,整体发白浑浊,让人毫无购买欲望。
奶体素面蓝宝石
“清汤寡水”的宝石
本身就很寡淡的宝石“奶”起来也很要命,不“奶”的时候和其它宝石放在一起就不怎么抢眼,“奶”起来之后就更无法言喻。比如淡色海蓝宝、淡色金绿宝石。
奶体海蓝宝石,图源网络
不过,即使这类宝石不符合宝石的主流审美,也是各花入各眼,有人喜欢有人嫌。
奶体金绿宝石,图源网络
“奶体”可以很美妙?
看完上面这些,不要以为“奶体”在宝石中就一定是贬义词。
在一些宝石中,如果“奶”得恰到好处,也会是迷人的“小仙女”。
尖晶石中的“霓虹奶盖”
以“奶体”为代表特征的马亨盖尖晶石,就是“奶体”宝石中“仙气飘飘”的最佳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