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馆最重要的不是医生而是他

在民营中医馆行业有一类人真的很特殊

关于他们的很多概念很难讲清楚

明明很重要

却少有人站在他们的角度

体谅他们的难处

这些人就是中医馆的馆长

 谁可以被称作医馆馆长呢 ?

是创始人、CEO还是具体到门店的负责人

这三种身份毫不相同,但工作内容往往杂糅交叉

馆长这个群体的定义似乎都很难界定

从出身看,似乎很多类人都可以成为馆长

笼统讲可以分为两类

一大类是中医大夫

另一大类并不容易区分,统称跨界人士

医馆君抽取了全国全国范围内的部分中医馆,做了个小小的数据调查,中医大夫出的医馆馆长大概占到36%,跨界出身的的医馆馆长占到64%

 跨界出身的,梳理起来竟然可以分好几种 

1、回归的中医世家传承人

曾经离开过中医行业

最终被感召回归到中医行业

做医馆的掌舵人也算一种传承

2、曾经中医专业的学子

在其他行业转了一圈后

冥冥之中又想回到中医行业

抛下多年的中医临床知识一时捡不起来

但可以将其他行业的历练应用到医馆

3、将热爱照进现实的中医爱好者

4、选择中医作为自己一生事业的西医

5、深耕中药多年,想要尝试中医医疗

6、当然包括顺应中医崛起入局的弄潮儿

 中医大夫开医馆似乎理所应当

也各有各的发心和目标

1、不安于现状,想要拥有属于自己的事业

2、在医院里找不到纯中医的位置,只好自己干

3、离开体制,想看看凭自己的医术能不能活下来

4、想和志同道合的同僚共建一个互相学习的平台

5、还有想得更长远的,在医馆实现自己中医教育理想

无论是什么出身的医馆馆长

创业做医馆都要面临很多困难和压力

创业本身就是九死一生

因为行业的特殊性

中医创业又多了几道门槛

医疗行业不能完全商业化

医馆如果只赚钱就是犯罪

而商业的本质就是赢利

医馆赚钱的度在哪里真的很难把握

反而要比很多行业多一些政策的条条框框

无论是西医还是中医都要面对这个难题

同为医疗创业,医馆还要面临别样的困难

无论我们中医药人如何为中医受到重视而狂欢

也不能忽略更多的老百姓生病的首选不是中医

在一些中医药氛围不浓厚的地区

中医馆还要重新教育市场

医馆麻雀虽小,但也要五脏俱全

避开物业水电卫生消防不说

单是药房几百种药材

每味药都是一个要操心的点

有一点你可能想不到,其实很重要

中医药行内人的喜好跟大众群体有出入

在延续千年中医行业做久了

难免被中医药独有的价值观所影响

一个令你欣赏陶醉的项目

老百姓可能一点都不感冒

这可能就是你辛苦研发的产品无人问津的深层原因

厘清自己的喜好和大众的需求并不容易

除去每个医馆馆长需要跨过的一道道坎

出身不同也会造就他们不同的困境

中医大夫经常困惑自己不懂管理

或者被经营医馆的琐碎绊住了手脚

烦恼自己抽不出更多时间追求医术

每一个医馆都离不开“疗效”

而“疗效”的关键之一就是大夫

 “医术越高的大夫越难伺候” 

有些夸张却也反应了行业现实

1、一方面要对名老中医做好足够的尊重

2、另一方面要打造好青年中医的成才平台

3、“狂放不羁爱自由”的中医人真的很难管理

这种大夫占的比例并不低

如何跟“个性十足”的医生共赢

饶你在别的行业风生水起过

跨界到中医,非得有“七窍玲珑心”不可

 我以前做过很多行业,只有做中医馆让我闲不下来

来自一个创业老炮

相信每个医馆馆长在开张的那一刻开始

就开始了一段未知的课程

随时随地都可能要学习经验教训

世事洞明皆学问

人情练达即文章

大夫出身的馆长在经营中收获豁达通透

未必小于读医书学到的技能

一个医馆的好坏是由一件件小事组成的

看似不起眼,大众不会给你“容错”的机会

毕竟医疗的“小错误”可能是致命的

老百姓怎么可能不敏感

 为了把这些“小事”落实到位作为“老板”的馆长,也得从“师傅”做起

1、亲手煎药,制定医馆的煎药流程

2、翻山越岭只为找到一味靠谱的好药

3、中药水很深,兜里揣着钱不敢下单

4、研究很难懂的医疗政策

用强大的内心面对病人焦虑的“挑三拣四”

甚至一个街道环卫工人都有可能为难你

不交“保护费”,不给你收垃圾

没有一个好馆长没有经历过 皮!

当然也少不了“大风大浪”

刚刚装修好的门店,街道整治说拆也得拆

生意太好,房东跟着涨房租

最惨不过医生集体辞职

是不是“欲成大事,必承其重”

馆长就得经历“九九八十一难”

但是,有些成果只发生在中医馆

当我们回顾这些的时候

一切“酸苦甘辛咸”

在回忆中都付谈笑间

就个人而言

你可能有了一家传承百年的品牌

就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传承而言

功德用一两句是算不清的

一家开在脏乱差城中村的中医外科诊所

将消失在医院里的,医药分离制度下的

中医外科技术抢救传承下来

一个少数民族地区的城市

没有天然的中医药基础

一家中医馆硬是杀出一条血路

以一己之力扭转了一个地区的中医药氛围

曾经中国最好的中药饮片都销往了日本

因为民营中医馆有了高品质饮片的需求

中国的老百姓才用上了中国人自己产的最好的中药

前些年中医馆是优质饮片可有可无的供应商

现在已经有中药企业专门为中医馆服务

主席大大提倡文化自信

国人纷纷寻找传统中式生活

中医馆不正是颇具实践意义的平台

是中医馆复原了古代看病的气场

“逐剂回戥”的美好

丸散膏丹的手工魅力

是的,民营中医馆规模跟医院比起来真的很小

但正因为小,可以灵活的进行一些创新

中医产品的小美好

谁说中医馆只能老气横秋,也可以酷酷的

民营医馆在夹缝中生存

有些意义有些贡献却可以无限放大

如果没有了民营中医医疗机构

整个中国的中医药将要失掉多少色彩

无  法  想  象

现在全国的中医馆

超过20年的历史的都算少数

他们还在不断的探索中医的出路

中医专科化,提升养生的专业性,有效培养医生……

无限的可能性将来都可能发生在中医馆

都离不开所有医馆馆长的集体努力

无论出身、无论当下做着什么事

只要慢慢在经营中摸清自己的思路

只要踏实的落实在行动中

馆长们总会为中国中医药事业的复兴

添   砖   加   瓦

因为中医的未来

不是存在于政府文件里

也不是存在于文人的呐喊文字中

而是存在于你们将要走过的岁月里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