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美欧等国谁是氢能未来王者!12个国家和组织氢能战略汇总! 发展氢能不仅仅是国内热门话题,在国际...
发展氢能不仅仅是国内热门话题,在国际舞台上,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国家加入发展氢能的队伍。氢能汇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已有英国、德国、韩国、芬兰等十多个国发布氢能战略或路线图,各国在氢能领域的竞争的大幕正在徐徐拉开。
日本
日本早在2017年12月26日就公布了一项“基本氢能战略”,旨在创造一个“氢能社会”。
根据战略目标,2030年左右建构商用规模的供应链,每年采购约30万公吨的氢气。实现氢气成本约30日元/Nm 3的目标。2030年以后国际供应链扩大供应面,氢气成本将降至约20日元/Nm 3。
日本各类制氢的比例
燃料电池汽车(FCV)的普及目标是到2020年约4万辆,到2025年约20万辆,到2030年约80万辆。
加氢站的建置目标是到2020年度达160座,到2025年度达320座;到2020年代后半,加氢站事业的自立化。燃料电池巴士的导入目标是到2020年度约100辆,到2030年度约1,200辆。燃料电池堆高机的导入目标是到2020年度约500辆,到2030年度约10,000辆。
韩国
2019年1月17日,韩国政府在蔚山市发布“氢能经济发展路线图”,根据路线图确定的目标,韩国政府计划到2040年氢燃料电池汽车累计产量由目前的2000余辆增至620万辆,氢燃料电池汽车加氢站从现有的14个增至1200个。2040年韩国计划把燃料电池产量扩大至15GW,这为去年韩国发电总量(133GW)的7-8%水平。
为此,韩国政府争取到2019年年底前在韩国国内普及4000辆以上氢燃料电池汽车,到2025年打造年产量达10万辆的生产体系。
韩国氢能车的发展目标
此外,路线图还明确了2040年氢燃料家用汽车275万辆;家用发电600MW;氢燃料出租车8万台;氢燃料巴士4万台;氢燃料卡车3万台;年减少大气污染2373吨;创新工作岗位42万名;经济效果43兆韩元;氢能发电1040TOE,温室气体减少2728万吨;发电量55949Gwh等一系列发展目标。
俄罗斯
2020年10月,俄罗斯政府批准了俄能源部提出的《俄罗斯氢能发展路线图》。路线图计划2024年前在俄建立全面的氢能产业。2021年初期开始为国内氢气出口商和购买方提供激励措施;Gazprom将在2021年开发和测试使用甲烷-氢为燃料的燃气轮机;到2024年Gazprom将研究将氢气作为燃料的不同用途;Rosatom将在2024年开始测试将氢气作为铁路运输燃料。2020-2025年俄罗斯能以具有竞争力的价格(3.38美元/千克)生产氢,并在全球氢能市场占据10%-15%的份额,到2025年俄罗斯氢出口收入有望达17亿-31亿美元/年。
德国
2020年6月10日,德国内阁通过了《国家氢能战略》,《战略》提出要实现氢能技术的大规模出口,进行全产业链技术研究,突破电解、氢能生物生产方法、燃料电池等技术;2020-2023年,能源与气候基金将提供3.1亿欧元用于绿氢研究;并提出了“氢技术2030”计划。
《战略》提出了制氢、应用、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实施措施,尤其注重应用。在制氢方面,支持工业电解槽,探索电解槽运营商与天然气或电网运营商的合作模式;在应用方面,氢能优先考虑应用于运输和工业领域,减少钢铁和化工行业的排放,支持高效燃料电池加热系统,促进供热领域的应用;在基础设施方面,加快加氢站的网络布局。
英国
2021年8月17日,英国商务能源与产业战略部(BEIS)发布《国家氢能战略》。到2030年,英国氢能经济产值将达9亿英镑,创造9,000多个高质量的工作岗位,并释放40亿英镑的投资;到2050年,氢能经济产值达到130亿英镑,并有望增加10万个工作岗位。
2028-2030年,大规模采用CCUS技术的氢气生产项目和电解生产项目。2030年中期后实现潜在的天然气掺氢转换。
2022年初启动2.4亿英镑的净零氢基金,共同投资早期的制氢项目;将提供价值为6,000万英镑的低碳氢资金支持;将在2022年初敲定英国低碳氢标准;将在2022年敲定氢能的商业模式。
法国
2020年9月,法国生态转型与团结部发布《法国发展无碳氢能的国家战略》,计划到2030年投入70亿欧元发展绿色氢能。到2030年新建6.5吉瓦的电解制氢装置;发展氢能交通,尤其是用于重型车辆,到2030年减少600万吨CO2排放;提升工业部门竞争力,促进就业,到2030年通过发展氢能直接或间接创造5-15万个就业岗位。
2020年底前法国的“氢能应用”优先研究计划将支持开发下一代氢能技术(涉及燃料电池、储氢罐、材料、电解槽等)。该计划将获得6500万欧元的资助。
西班牙
2020年10月6日,西班牙政府批准了“氢能路线图”。该路线图包括了西班牙到2030年实施可再生氢的国家目标,其中包括4吉瓦的电解槽装机量容量。而2024年将成为一个中间里程碑∶电解槽装机容量在300到600兆瓦之间;该路线图预计将减少460万吨二氧化碳当量的温室气体排放。
到2030年,将有25%的工业用氢来自可再生能源。目前,西班牙工业每年消耗约50万吨氢气。交通运输方面,到2030年,西班牙计划将至少布置150辆燃料电池公交车。500辆轻型和重型燃料电池卡车以及2条由可再生氢提供动力的商用列车。同时,西班牙将在其国内流量前五的港口和机场布置一个至少包含100个氢气处理装置和氢能驱动装置的网络。
芬兰
2020年11月20日,芬兰政府机构芬兰企业局发布《芬兰氢能路线图》。该路线图强调了氢在应对气候变化和实现到 2035 年芬兰实现碳中和的国家目标方面的 ' 关键作用 '。在创造未来的氢经济方面,现在是采取行动的时候了。创造一个 “氢经济 ” 被广泛吹捧为最终目标,不是一场观众运动,只有少数人在做,而我们其余的人只是坐在他们的座位上,看着。不仅如此,氢为芬兰提供了在整个氢价值链中创建广泛的新业务的绝好机会。
欧盟
2019年2月底,欧洲燃料电池和氢能联合组织(FCH-JU)在2月下旬发布《欧洲氢能路线图:欧洲能源转型的可持续发展路径》 预计到2030年,氢的部署将为欧盟公司的燃料和相关设备创造1300亿欧元的产业,到2050年将达到8200亿欧元。这将为欧盟工业创造一个本地市场,作为在新的氢经济中进行全球竞争的跳板。2030年的出口潜力预计将达到700亿欧元,净出口额将达到500亿欧元。总的来说,到2030年,欧盟氢工业可以为大约100万高失业工人提供就业机会,到2050年达到540万人。
欧盟2030-2050年氢能需求
在运输方面,到2030年,燃料电池电动汽车(FCEVs)可能占22辆乘用车中的1辆和销售的12辆轻型商用车(LCV)中的1辆,从而形成了370万辆燃料电池乘用车和50万辆燃料电池LCV的车队。此外,到2030年,约有45,000辆燃料电池卡车和公共汽车可以上路。到2030年,燃料电池列车还可以替换大约570辆柴油列车。
美国
2019年11月6日,美国燃料电池和氢能协会(FCHEA)在2019燃料电池国际研讨会暨能源展上发布了《美国氢能经济路线图——减排及驱动氢能在全美实现增长》。根据路线图规定:
到2025年,全美各种应用的氢总需求量将达到1300万吨,道路上行驶共计15万辆轻、中、重型FCEV,同时还有12.5万辆FCEV物料搬运工具。
到2030年,美国氢能经济每年可产生约1400亿美元的收入,并在整个氢价值链中提供70万个工作岗位。2030年底,全美各种应用的氢总需求量将突破1700万吨,售出的FCEV将达到120万辆,在物料搬运中有30万辆FCEV搬运工具。同时,全美有4300个加氢站投入运营。
到2050年,它可以通过每年创造约7500亿美元的收入和累计340万个就业机会来推动经济增长。氢能将满足美国终端能源需求的14%,相当于每年超过2468太瓦时。
加拿大
2021年1月,加拿大自然资源部发布《加拿大氢能战略》。到2050年实现如下目标:(1)高达30%的能源以氢的形式输送:(2)成为全球前三大清洁氢生产国,国内供应量超过2000万吨/年;(3)建立低碳氢供应基地,交货价格达到1.50-3.50加元/千克;(4)超过500万辆燃料电池汽车投运;(5)建立全国加氢网络;(6)在当前通过天然气供应的能源中,实现50%以上由氢气掺混现有天然气管道和新建专用输氢管道来提供;(7)通过低成本氢气供应网络带动新兴产业发展;(8)造就约35万个氢能行业岗位;(9)国内市场氢能直接部门收入超过500亿美元;(10)形成有竞争力的氢出口市场;(11)相关CO2减排量最高达到1.9亿吨/年。
澳大利亚
2020年2月1日,澳大利亚发布氢能战略。本次国家氢能战略确定了15大发展目标,57项具体行动,意在将澳大利亚打造为亚洲三大氢能出口基地,同时在氢安全、氢经济以及氢认证方面走在全球前列。
澳大利亚战略的一个关键要素将是创建氢能枢纽——大规模氢气需求的集群。这些设施可能在港口、城市或偏远地区,将为该行业提供扩大规模的跳板。氢能枢纽将使基础设施的发展更具成本效益,从规模经济中提高效率,加速创新,并从部门耦合中实现协同效应。在运输、工业和天然气分销网络中使用氢,并将氢技术以提高可靠性的方式整合到我们的电力系统中。
综上所述,世界多个国家都制定了各自的氢能发展路线图或者氢能发展战略,确定了未来几年甚至是几十年的氢能发展目标。我国氢能源丰富、市场空间广阔、新能源汽车推广经验丰富,在发展氢能与燃料电池方面优势显著。但同时也存在技术工艺水平较低、产业链建设薄弱、技术标准/检测体系滞后等短板。
目前国内在发展氢能方面尚未形成统一的规划战略,各个省份在根据自身实际确定氢能发展的路线规划,省与省之间的氢能发展速度参差不齐,我国需要在顶层设计上确定相应的氢能发展目标,与世界氢能产业发展领先的国家实现同步甚至是超越才是正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