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腐烂》透视现代食品工业内幕

中文名

腐烂

英文名

Rotten

发行时间 2018年1月5日
片长 55分钟 * 6集 * 2季

第一季

将以探案的方式,聚焦美国食品行业背后的肮脏。

第一集:蜂蜜

美国蜂蜜供不应求,从中国进口的蜂蜜由于勾兑糖浆而价格低廉,消费者不知情,本地蜂农无力竞争。检测技术道高一尺,勾兑、避税、走私、欺诈魔高一丈。工业化农业导致蜜蜂种群每年减少50%,蜂农苦苦挣扎,生态系统危在旦夕。

第二集:花生

花生是美国传统零食,也是主要食物过敏原之一。近几十年,食物过敏患者激增,花生农担忧生计。同时,无良商家为了降低成本而无视食品安全规定,明明食物含有花生,却标注“不含花生”,酿成悲剧。

第三集:大蒜

大蒜是最受欢迎的调味料之一。中国某大型蒜商与美国大蒜产业协会利益勾结,钻制度漏洞,大量向美国出口廉价大蒜。该蒜商的竞争者想敦促美国执法机构调查倾销一事,在美国找到小型蒜农做队友,小蒜农却被蒜商反告敲诈,因为金钱利益而卷入一场“罗生门”。

第四集:鸡肉

美国的鸡肉产业早已被垂直整合成“一条龙产业链”,由四家大公司寡头垄断,公司与养鸡户签订合约,控制生产链。签约农户不仅要投入巨额成本,还没有议价资格,一旦出现天灾人祸,损失都由农户承担,多少年都爬不出大坑。

第五集:牛奶

美国牛奶产业进入全球市场之后,只有大型养殖场能扛住价格的巨大波动,小农户处境艰难。对后者来说,提高利润的方式是有机经营和卖未经巴氏消毒的奶,这种生奶更受顾客欢迎,但存在卫生风险。

第六集:渔业

美国新英格兰地区的渔业在过度捕捞之下几近崩溃,有环保组织提出限制总捕捞量,给每个渔民发配额,配额可以相互交易,却没有规定每个渔民手里的配额上限。提议变成法规后,有财力的大公司买了大量配额却依然不顾法律肆意捕捞,当地小渔民数量锐减,前途迷茫。

第二季

深入食品供应链的核心,揭露触目惊心的真相,曝光那些暗中影响着人们饮食的力量。

新话题包括牛油果、葡萄酒、瓶装水、糖、巧克力和可食用品。

这里我们重点谈下商业利益下的瓶装水生意。

距今整整四百年前,世界上第一瓶瓶装水在英国的圣井装瓶。

矿泉水最初作为一种保健食品出现在了人们的视野中。

早期饮用瓶装温泉水的人们认为,矿泉水具有治疗作用,沐浴或喝水可以帮助治疗许多常见疾病。

欧洲人和美国殖民者对水疗的复兴,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对瓶装水的需求。

时间来到 19 世纪,经历了工业革命洗礼的伦敦,是彼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而污水排放等城市公共基础设施老旧,化粪池就安置在家家户户地窖下。

臭气冲天;几乎每隔几年,就有一场霍乱横扫伦敦,并波及整个英国。

斯诺医生通过走访调查和数年深入研究,证明水是霍乱的传播途径。

实际上,很多疾病都是通过饮水传播的。

随着科技发展,净化水技术促成了公共卫生史上最重要的转变。

1908 年,新泽西城成为第一个在供水中加入氯的美国城市,将自来水转危为安。

此后,全美城市接连效仿;人们对“安全”的瓶装水的需求消失了,瓶装水公司接连倒闭。

瓶装水再次崛起是因为美国导演 Orson Welles 制作的瓶装水广告,它扭转了整个产业的颓势,而广告的主角,正是今天你可以在“星爸爸”以二十几元一瓶的价钱买到的巴黎水。

“在法国南部的平原深部,在几百万年前就开始的神秘运作,大自然将冰泉水碳酸化,形成了巴黎水。”—— Orson Welles 为巴黎水制作的广告的台词。

通过持续的广告投放,巴黎水成功将自身定位为符合新时代健康需求的完美饮品,从法国进军美国市场后,1976 年在美国销量三百万瓶,仅仅三年之后,销量就涨了两个数量级,而巴黎水 2020 年的小目标,是在全世界销售 20 亿瓶。

据统计,2017年,全世界人口消费了近 4000 亿升瓶装水。

如果以 500 毫升一瓶计算,相当于每个人每年消费了 100 瓶瓶装水。

这其中很多瓶装水都标榜自己为“矿泉水”。

然而我们不禁要问,真的有那么多泉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吗?

取地下水的速度若快于自然恢复的速度,地下水的水位会降低,进而,由地下水流系统支持的溪水干涸,生态系统遭到破坏。
以国内某品牌举例,其包装饮用水产品的毛利率高达 60 %。
而成本中最贵的原材料其实是制作塑料瓶的石油。
一瓶 500 毫升的水,取水费最多不到二厘钱,却消耗大约 1/4 瓶石油!
由此可见,我们购买的更多是石油制造出的容器,而非水资源本身。

也许这点花销,对于过着小康生活的我们,似乎也没什么大不了,我们对瓶装水的反思主要在于塑料的污染问题。

而在最不发达国家,即使是那些水资源丰沛的地区,瓶装水却在加剧着社会不公。

当政府无法满足基本的用水需求和安全,瓶装水公司便瞄准了这个巨大的商机,以“安全”为最大卖点,闪亮登场。

以尼日利亚乃至非洲最大的城市拉各斯为例,2100 万人口中有 1900 万人口无法享受政府供应的自来水。

本就能够获取自来水的富人因为安全原因购买瓶装水,正在不断增加的新中产阶层也成为瓶装水的消费群体。

然而,在这个大部分人每日支出只有 2 美元的国家,这些人无论如何也买不起瓶装水。

为满足洗衣、洗澡、清洁、做饭、喝水等基本所需,只得在路边小贩的手推车上购买毫无安全保障的桶装水,一个家庭一个月就要花上 50 美元,水成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凭借给一部分人带来安心,暴利的瓶装水产业创造了这个乌托邦,但更多人却连诺亚方舟都无法登上,他们依旧饮用着漂浮着油污的水,漠然地观赏着塑料瓶在其中浮沉。

众所周知,清洁饮用和卫生设施是基本人权。

但是,瓶装水产业将公共资源商品化,非但不能帮助到真正需要帮助的人,还削弱了政府建设和维护市政基础设施的意愿和能力,后者同样依赖来自各部门的投资。

瓶装水产业的野心是替代自来水。

瓶装水与自来水的战役,不仅仅发生在拉各斯这样的第三世界;在美国小镇弗林特的用水危机。

市政供水管道的铅泄露让当地公众十分焦虑,有些居民甚至连洗碗都使用瓶装水。

瓶装水完胜自来水、击溃消费者防线的最后一步,便是让公众对政府失去信任。

瓶装水公司用广告让人们相信购买瓶装水才是最正确的健康生活之道,人们宁愿把花一千倍的价钱购买瓶装水,也不肯拿来维护公共资源,让水源变得更加洁净。

越来越少的纳税人相信自来水,建设和维护供应公共水资源的大型基础设施工程就越来越难,一个失信的政府,便是无能的政府。

与此同时,瓶装水产业大行其道,为政府创造税收的同时,消耗上千倍的能源,过度采水还造成地质灾害和严重的生物多样性流失。

大量塑料进入垃圾填埋场、废物焚烧站,或干脆被抛弃进入河流、海洋、森林和农田等生态系统,对我们的自然环境造成了非常大的危害。

今天,城市水系统却受到来自瓶装水产业的威胁,全球数十亿人的安全饮水仍未获得保障。

“大自然的搬运工”让一瓶简单的水染上资本的颜色。

当你下次再去超市,或是你的七大姑八大姨看到某些“核泄漏”传闻而疯狂购入瓶装水时,请问问自己,到底是谁将你的生命,你身体的一部分,标上斤两和价格,装进人造的水晶之中,又再次施舍与你的?

NHK《食品生产现场的实态》

PBS《为食物辩护》

BBC《转基因食品之战》

NHK<中国危险食品 追求食品安全 市民开始行动>

食物进化-转基因食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