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三遇上"双减"】来自初三妈妈的一通莫名“矫情”……
朱同学在背诵《论语》十二章,
时不时地考我一下。
“'子在川上曰'下一句是什么?”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学习总是清苦的。
帮她排遣几分寂寞和无味,
这是我这个初三家长的自我觉悟和定位!
我告诉她,我看过一句英文,
叫做The ocean never rests.”
问她知道什么意思吗,
她答:“海洋从不休息。”
我说这不就是“不舍昼夜”的意思吗。
这句英文实际上来自朱同学很爱的一部纪录片
——《蓝色星球》。
彼时,她是个独爱海洋动物的孩子,
《蓝色星球》从第二季追到第一季,
一遍又一遍……
如今说起来,仿佛是很久远的事了……
因为我的这句英文,
朱同学突然打开了话匣子。
“妈妈,为什么有的中文和英文的意思是一模一样的?”
“比如A miss is as good as a mile. 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到底是先有的中文,还是先有的英文?”
“还有早起的鸟儿有虫吃,Early birds catch the worms.”
“No pains,no gains. 不劳无获。这个感觉是先有英文的。”
“妈妈,为什么英文也有押韵啊?押韵叫rhyme……”
初中这两年,
我总怪朱同学,学得不够认真,考得不够好。
没想到,她虽没有满心满眼地对待考试,
却留了一双眼睛在欣赏语言的妙处!
记得有一日,
朱同学回来跟我讲,
学校里的作文《我心中的的桃花源》,
她拿了高分。
她其实写的就是巴学园。
那是她上小学前我和她一起读的一本书里的学校。
经历了小学的失望和中学的严酷,
她依然记得——
世上有个叫巴学园的地方,
那里有学习的自由和乐趣!
作为一个初三学生的家长 ,
“学习乐趣”这种东西,
我已经很久没有说过甚至想过了!
在中考面前,
这些东西未免显得太不着调,太矫情了!
便不多说了……
但愿最近的“双减”,
不光光减作业,减考试,减课外补习时间,
更能减出一方“桃花源”,
供孩子们自由地赏语言之美,享学习之乐!
后来,朱同学又考了我一句论语——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愿孩子们都有成为“乐之者”的自由!
后记
第二天,
我告诉朱同学,
从前有人一时不知如何翻译“吃一堑,长一智”
旁边有个叫钱钟书的支招:
A fall into the pit, a gain in your wit.
还告诉她,
这个叫钱钟书的,有个学生叫许渊冲,
他是这样翻译诗句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
From hill to hill no birds in flight,
from path to path no men in sight.
然后,然后,
和她一起看了点原版教材……
猝不及防地,
初三的朱同学遇见了“双减”。
抛去种种担忧焦虑,
我想和朱同学一起找找自己的节奏。
关于我和朱同学的英语学习,
我将通过大小+和大家一一分享。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