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人作者处女作印了近7万册,是这个选题好还是我老板厉害?

文/信宁宁 乐府文化

本文约3100字,预计9分阅读完毕

商务君按:这是一部闪耀着女性力量的作品。乐府文化的老板涂涂签下它时,做好了只能印几千本的心理准备。但最后,这本书加印到了6.8万册,并多次登上各种好书榜。

《秋园》出版一年多了,受到了很多读者的好评。某天,一个很久没联系的朋友突然在微信上发来《秋园》的照片,告诉我她看了这本书,非常感动。去年年末,《秋园》荣获豆瓣读书2020年度中国文学(小说类)第2名,并先后入选了单向街书店文学奖年度作品、文学报年度好书、新浪年度好书……这些都出乎我的意料,因为在编辑期间,我完全没想到一个默默无闻的80岁老人写下的关于母亲、家人、乡亲的往事,会引起如此广泛的共鸣。

杨本芬/著,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20年6月出版

厨房里的写作

《秋园》是一本小小的书,如同它的主人公秋园一样,小小的个头、柔弱的外表之下却蕴藏着丰富的内涵和动人的力量。时代苦难、无常命运、人性百态、乡间生死、母女情深……

不同读者从中读到了不同的内涵。有人说它是女性版的《活着》,有人说它是母女版的《平如美棠》,更多的人说《秋园》让她们想起了自己的姥姥、奶奶、妈妈、姑姑……那么,它究竟有什么打动人心的魅力呢?

这得从《秋园》的诞生说起。作者杨本芬奶奶1940年出生于湖南湘阴,17岁那年考入湘阴工业学校,读到最后一学期时,学校突然停办。她又辗转进入江西共大分校,可未及毕业又被下放到江西农村。在那里,杨奶奶匆匆与一位相识不久的男子结婚,此后数十年里为生计奔忙,相夫教子,养大了三个儿女。退休后,她依然没闲着,要帮儿女照料孙子孙女,要精心照护身体不佳的老伴,要为全家人做饭……

《秋园》作者杨本芬

看上去,杨奶奶的日常生活与文学毫无瓜葛。然而,60多岁的她却趁着做饭的空当开始了写作。这是为什么呢?答案就在本书的序言里。那一年,杨奶奶的母亲——本书主人公秋园——去世了,杨奶奶被巨大的悲伤冲击,身心几乎难以复原。她意识到如果没人记下一些事情,妈妈在这个世界上的痕迹将迅速被抹去。怀着留住妈妈和往事的执念,杨奶奶坐在厨房的一张矮凳上,以另一张略高的凳子为桌,开始书写妈妈和家乡的故事:“洗净的青菜晾在篮子里,灶头炖着肉,在等汤滚沸的间隙,在抽油烟机的轰鸣声中,我随时坐下来,让手中的笔在稿纸上快速移动。在写完这本书之前,我总觉得有件事没完成,再不做怕是来不及了。”

一个平凡而高贵的女人

2009年,《秋园》曾以“妈妈的回忆录”为题在天涯社区连载过。读过的网友纷纷给杨奶奶留言,讲述自己亲友的故事,或是诉说祖辈的遭遇,还有网友建议杨奶奶把这些故事出成书。杨奶奶的女儿章红老师恰好在出版社工作,工作之余也给一些同行推荐了这部书稿。有人看了以后表示很喜欢,但又觉得杨奶奶是个素人作者,毫无名气,万一书出来后卖不掉怎么办?也有人担心那些平凡如草芥的小人物无法引起读者的共鸣。

辗转了几年,这部书稿并未找到合适的出版机构。直到2019年,章红老师的朋友虫虫将书稿推荐给了我们的主编涂涂。涂涂拿到稿子,只读了一章就决定要出版它,迅速和杨奶奶签订了合同。签约时,涂涂甚至有点担心被同事们批评,说他又签了一个无人知晓的陌生作者,他也担心没有编辑会对这样的题材感兴趣。

不过,涂涂最终义无反顾地签下了这本书,做好了只能印几千本的心理准备。他后来告诉我们,这本书真正吸引他的是语言。他非常确信,利用做饭闲暇写出了一本书的杨奶奶,是一个真正的写作者,因为她用写作直面了自己的人生,直面了家国的历史,直面了命运的无解。

有一天,我在选题库里偶然发现了这个稿子,出于好奇打开来看,结果一口气读完了它。秋园的命运深深地震撼了我。12岁,她失去了父亲和两个嫂嫂;结婚后,她生下五个孩子,只活下来三个;46岁,她埋葬了第一个丈夫;56岁,她又送走第二任丈夫。她经历的丧亲之痛、人生之苦,丝毫也不亚于《活着》的主人公福贵,但她却像坚韧的大树一样,把整个家庭支撑了起来。89岁那年,秋园去世了,她的口袋里放着一张纸,上面写着:1932年,从洛阳到南京;1937年,从汉口到湘阴;1960年,从湖南到湖北;1980年,从湖北回湖南;一生尝尽酸甜苦辣,终落得如此下场。

秋园原型梁秋芳

秋园是一个平凡却又高贵的女人,一个承受了命运又扛起了世界的勇者。希望读者能记得这个美好而高贵的名字,也能记住这本书。《秋园》是回忆,是和解,是历史的记录,是女性的倾诉,但它首先是写作,是一个有着足够天才的作家,以生命为积累,在70岁开始动笔,到80岁才得以出版的处女作。

乡村·母亲·秋园

关于书名,我们有过几番讨论。

最初,书稿的名字叫“乡间生死”,因为杨奶奶描写了身边许多普通乡民的生生死死。后来,杨奶奶的女儿章红老师又提出一个名字,叫“关于我母亲的一切”,因为这是一个女儿记录自己母亲的一生。大家各有偏好,各抒己见,一时半会儿拿不定主意。

作者杨本芬与妈妈梁秋芳

有一天,涂涂在微信群里发了一段话,一下子说服了我们,书名因此一锤定音,就叫“秋园”。这里分享他的原话:“每一代人都既是历史的参与者,也是历史的承受者。齐邦媛和她的父辈,当然承受了历史和命运,但比起大多数人,他们还算是有能力去参与历史的。这样的记录当然珍贵,但每个时代,我们得到的其实都是这样的记录,她们重要,但又不够。反倒是那些碎片一般的历史的承受者、那些普通人,如果他们的声音能留下一点点,就会特别动人。”

书名确定后,这本书的定位也变得更加清晰,它讲的是一个普通中国女性一生的故事:1914年,世上有了“秋园”这个人。1918年,汉语有了“她”这个字。秋园,她来过,挣扎过,绝望过,幸福过。今天,她80岁的女儿,把普普通通的她,讲给世界听。

作者杨本芬与妈妈梁秋芳

我将封面文案发给设计师唐旭后,他在某天早上发来了《秋园》的封面——红色背景上是两个大大的字“秋园”。这个封面让我眼前一亮,作者和同事们也都很喜欢,于是它顺利地全票通过,后续便是细节的推敲和修改。

唐旭的设计构想是,“秋园”二字由两种颜色叠加在一起,表现出一种不可控感,暗示着很多时候主人公都是被命运裹挟,不由自主;背景是白色树林的剪影,做成一种沙粒的效果,似乎很容易被吹散,强化了渺小个人与无常命运的对比;在不可捉摸的命运面前,“秋园”这两个黑黑的大字又凸显出人的坚韧、庄严、顽强。

闪耀的女性力量

在我看来,《秋园》最大的意义在于,它指出了一条女性获得独立与尊严的途径——求知与写作。

母亲秋园也好,女儿之骅也好,总是想上学而不得。秋园对丈夫的唯一要求是让她上几天学,之骅的求学之路一波三折,但她们都不肯放弃一点一滴求知的机会。为何如此求知若渴?也许是一种本能的想要成为更好的自己、见识更广阔世界的愿望。母女俩都不由自主被命运逼迫前行,无法摆脱为人妻母的责任,各自经历着天灾人祸并维护着内心的良善体面。同时,她们也在竭力超越内外局限,千方百计地拓展自己的精神世界。

在书里,之骅老对孩子们说,她这辈子就是没有念够书,这也正是杨奶奶本人最大的遗憾。所幸杨奶奶的三个孩子都上了大学,尤其是小女儿章红,从南京大学毕业后成了一位儿童文学作家,可以说是实现了杨奶奶的夙愿。而章红的女儿生于1994年,毕业于南京最好的中学之一,目前在美国做软件工程师。《秋园》出版后,《人物》杂志的记者林松果写了一篇文章,叫《外婆在厨房写作》,有段话令我印象深刻:“如果把时间拉得再长一些,从秋园算起,到秋园的孙辈,这个家族已经有四代女性。她们活出的一百年,是女性逐渐获得解放、走向自由与更广阔世界的私人史。但又不只与时代背景相关,每一代女性获得的机会,都凭借上一代女性用尽全力的托举。”

在厨房里写作的杨奶奶,不由让人想起趁着孩子午睡在厨房里写作的艾丽丝·门罗,据说她一直写短篇小说,是因为担心自己被各种事务打断而来不及写到结尾。再远一点,简·奥斯丁没有自己的书房,常常在客厅里偷偷写作,碰到有客人来访,就把刺绣盖在稿纸上遮掩,免得引发猜测或质疑。然而,哪怕缺乏良好的环境,哪怕要承受巨大的压力,一代代女性依旧勇敢地投身于写作,借由文字讲述她们的此时此地此身、所见所闻所感。无论是像门罗那样的著名作家,还是像杨奶奶这样的素人作者,她们都可以借助写作进行反抗和救赎。《秋园》就是这样一部闪耀着女性力量的作品。


(0)

相关推荐

  • 张景|父亲节杂想

    麦子成熟了. 关中道前些年的习俗,出门女子麦子成熟前后会回娘家"看麦熟"的,等麦子完全收仓之后,还会再回娘家"看忙罢"的,翁婿之间叙说着年景收成的好坏,母女之间抱怨着各自"掌柜的" 气人的惰事.最终庆 ...

  • 咱们村‖我的乡村(外二首)作者阿未

    编辑亚静 我的乡村  (外二首) 作者/阿未 啁啾五月,车过篱墙, 风歇处,古柳之下 就是我的乡村了, 我的乡村被归燕衔来 被播种的节拍敲打, 被梨花肆意的倾诉湮没, 一如南山坡上 铺天盖地的枯草泛青 ...

  • 一般自费出书选题是不是都能通过

    自费出书选题一般都能通过吗?当然不是.影响自费出书选题能否通过的因素有很多,选题申报过程中遇到的实际情况也有差异.因而,要根据具体自费出书的情况,判断选题是否能通过. 自费出书,是门槛比较低的出书方式 ...

  • 豆瓣9.1,直戳女性软肋,一部被严重低估的台剧

    "俗"在生活中是什么定义?庸俗.媚俗.艳俗.总而言之,不是什么好词.但是有一部台剧千方百计想要演出这样的俗,让更多人看见中年女性的现实生活和真实的心路历程. <俗女养成记&g ...

  • 杨东锦《我家的大白猪》指导老师:吴春霞

    我家的大白猪 湖北省长阳龙舟坪镇津洋口小学五(1)班 杨东锦 我家养了两头胖胖的大白猪,我可喜欢它们了. 它们全身雪白,一对大耳朵像两把有力的扇子,忽上忽下不停地扇动.鼻子长长的,那一对圆圆的鼻孔,像 ...

  • 李国平 孙见喜 马平川在书博会高度评价和谷 杨春风作品《春归库布其》

    7月27日下午,辽宁人民出版社举办的和谷 杨春风长篇纪实文学<春归库布其>:中国沙漠改造纪实之旅读者分享活动在西安曲江国际会展中心隆重举行. 辽宁省委宣传部领导.辽宁出版集团负责人与本书作 ...

  • 拒稿率90%,你还在傻傻地写完就投吗?

    就像余老师在学术编辑的婆心:请你优雅地把前人拍在沙滩上所说的: 追女孩子,最怕的不是她拒绝,而是她拒绝得太慢,把你的青春都耗尽了.论文投稿,最恨的不是退稿,而是退稿太慢.在许多作对期刊的点评中,&qu ...

  • 《热带雨》:不伦的师生恋,女性的中年危机

    从去年平遥电影节开始,好多观众就一直在翘首企盼着这部<热带雨>.这种题材的电影,在国内上映的机会不大,所以只好等资源,谁曾想一等就等到了这个的春天. 这部电影的导演是新加坡青年导演陈哲艺, ...

  • 蒋方舟:她希望自己一直具有小说当中的某种“正直”

    著名作家蒋方舟 遇见"韩国最可能得诺奖的作家"金爱烂 今天虽然是跟金爱烂老师第一次见面,但其实我对她的阅读很早就开始了.我今天还特意找到这本<老爸,快跑>,是金爱烂老师 ...

  • 《湘阴庙梨花(有序)》杨基

    ​<湘阴庙梨花(有序)>杨基 平生厌看桃与李,惟有梨花心独喜. 海雪楼前雪一株,岁岁清明醉花底. 北山冈下花最盛,千树玲珑围绿水. 前年骑马赏花处,我与河东两人耳. 青苔满地芳草合,只有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