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靖通宝”铜币铸造史及“五钱”藏品品鉴
“嘉靖通宝”是嘉靖六年明朝世宗朱厚熜嘉靖(1522年—1566年)准奏,嘉靖七年开铸光背小平钱。《明会典》载,“六年奏准铸造嘉靖通宝一千八百八十三万四百文”,“嘉靖七年铸”。
朝廷先下诏命令两京宝源局开铸此钱,并令工部按照永乐、宣德时铸钱标准在其它四省开铸,铸量比宣德时略有增加。“嘉靖通宝”初定每文钱重一钱二分,千钱重七斤八两。到嘉靖四十三年时,改为每钱重一钱二分五厘,千钱重八斤。
“嘉靖通宝”开中国古代铸币用黄铜的先河,是中国铸币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分水岭。《明会典》载,“嘉靖中则例,通宝钱六百万文合用:二火黄铜四万七千二百七十二斤……”。
嘉靖二十三年,《明实录·明世宗实录》载:“辛酉命工部造嘉靖通宝钱依洪武折二,当三,当五,当十式各三万文”。于钱背穿右侧铸“二钱、三钱、五钱、一两”,此套钱为记重钱,可能为试铸性质,传世稀见。
从目前发现的 “嘉靖通宝”钱币观察,有青铜、黄铜、紫铜材质。钱文楷书。有阔缘、窄缘、粗字、细字、斜立、正立靖等不同版别。
另外,“嘉靖通宝”铸钱中沿用了“弘治十八年,改定钱重为每文一钱二分,铸钱成色为每用铜一斤加好锡一、二两”的“弘治”工艺,致使所铸通宝存在铜色偏白现象,即所谓“白铜钱”。
“嘉靖通宝”之小平钱、折二钱、折三钱、折五钱、折十钱的直径、重量大致范围为:
小平钱2.3~2.5厘米,3~4.5克;
折二钱2.7~2.9厘米;
折三钱3~3.3厘米;
折五钱3.8~4厘米;
折十钱4.3~4.5厘米。
从目前可查见的“嘉靖通宝”钱币看,小平钱较多,记重系列稀见。其中,背二钱最为珍罕,仅上海博物馆藏有一枚,国内暂无上拍记录。
这是一枚未送评的“嘉靖通宝”背“五钱”铜币自藏品。
自鉴币文楷书,直读,背穿右竖排“五钱”二字。字体书写规范,庄重,笔划起顿有力,笔力遒劲,字形端庄,布局协调,笔划横直竖立颇有大家风范。
本品铸制规整。实测直径为36.8mm,厚2.0mm,穿径8.2mm,重约13.45g。
钱体圆矩,地章平整,穿轮干净。字口清晰,深竣,鼓凸有度。轮边有倒角和打磨痕,整币铸相佳,必为官炉之作。
此币其出自气候较干燥之地,通体未有严重锈蚀,但铜色泛红,锈色厚实,紧附钱体,入骨老熟。
仔细观察局部字体表面可见片金颗粒。如“嘉”,“通”,“靖”,“钱”字上比较明显,但难以辩识是否表面有鎏金处理!老朽认为,这种币文表象是任何做伪技术所不成的,可否证明它是自然天成之锈色。
钱币穿廓规整,廓宽1.5mm。内穿由四角精修,穿壁上修整痕可见,还有拔模斜度。
将钱币甩到石板面,听音沉闷,无颤音,尖声和沙哑之声。说明铸造金属材料是老旧铜材,钱币无破损裂纹。
因此币珍贵,目前世值高昂,市上假币赝品盛多。难免有自己辩识走眼之错。此文自辩状态仅系个人兴趣和爱好,并与头条好友及读者朋友分享快乐。不论您是老白或老玩家,尽可对此钱给出评论。无论好坏,请不要吝啬,多赐几字,以让老愚从评论中受益。尤其是开口就判定是“假币”的朋友,请说出个一二三,如有理有据,我可以拜你为师,承认您正我愚,并增加辩假能力,以免“总是睡不醒”!切切!
2021年9月10日撰稿于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