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3】“我的父亲母亲”全国散文、诗歌有奖征文大赛王海波作品

怀念父亲

王海波(辽宁)

俗话说,每逢佳节倍思亲。有着执著亲情情结的我,在中秋节来临的前夕,不免又要心生思亲之情。也许是思之深切的原因吧,就在中秋的前一天,我已故父亲的身影清晰地出现在梦中。梦见父亲,对我来说,已经不是第一次,但这次却不同,父亲手中还拿着一封书信。在我的现实记忆中,父亲一生只给我写过一封书信,是1993年我在朝阳师专中文系读书的时候。虽然这封信现在已经找不到了,但写信这件事却永远留存在了我的日记里。来自天堂的书信显然和记忆中的书信一样,依然有父亲洒脱的钢笔字迹,依然是那句让我一读就要眼中噙满泪水的开头“海波我儿,见信如面”……

父亲的文化很浅,小学都没念完。年轻时,他是喀左县水泉二道门化肥厂的工人。小时候,我和母亲去过那里。记得当时,父亲曾在工厂附近的一家农户中租住过,这家门前有一条清澈见底、水声潺潺的小河。父亲是制冷工,他的车间我也去过,氨水刺鼻的气味熏出了我的眼泪,我迅速地逃离了那里。但父亲却要常年在那里忍受,也得了职业病,鼻子不好使,什么味都闻不出来。有一天晚上,父亲领我去邻村看电影,电影的名字叫《秘密图纸》。回来时,天很黑,还要过小河。我由于困倦,一不小心从用几块大石头搭成的“小桥”上掉到了水里。父亲拉住我,并背我过了河。父亲是很少这样做的,更多的时候都是让我自己去做。伏在父亲的背上,我第一次感受到了父亲肩膀的宽阔和一份无言的疼爱。

大概是上世纪80年代初,化肥厂下马了,父亲被重新安置,来到了县食品公司,成了冷库的制冷工。父亲不会说,不会道,性格懦弱,同事经常拿他开心,偶尔也遭到嘲笑和冷遇。面对这些,父亲更多的选择了沉默和忍受,因此他的工作也被频繁更换,更夫、锅炉工等别人不愿干的活他都干过。但有一点,父亲却是欣慰的,那就是我一直是他的骄傲,我的学习成绩一直很好,一直给他带来学习上的好消息,而他的同事却相形见绌。一次,父亲骑着自行车带着我去草场乡亲戚家随礼,一路上父亲的话很少,只说了几句话:“你要好好学习,名牌大学的大门向你开着呢,就看你有没有资格进。”父亲还常说:“家里虽然困难,但只要你能继续念下去,我就供下去。”事实证明,父亲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这些朴素的话语成了我在求学道路上的强大动力,我也坚信知识能改变命运。通过多年的寒窗苦读,我成了家族直系亲属中第一个考上大学的人。在师专期间,我表现优秀,1992年被评为了校优秀学生干部,并在毕业前夕光荣入党。我被评为校优秀学生干部的喜报和入党外调函发到父亲单位时,父亲单位的领导和同事都羡慕不已。据母亲讲,那个时候,父亲虽未过多表达什么,但却比谁都高兴。

多年来,父亲一边上班,一边帮母亲务农,偶尔还做点小买卖,虽收入不高,但却一直用自己孱弱的脊梁支撑着五口之家。父亲重男轻女思想很浓,所以在我和两个妹妹中,父亲为我付出的最多。我不赞成父亲的这种思想,有时对他的因循守旧和家里横还有些看不惯,可我对他的孝意却始终如一。参加工作后,成家后,我和父亲在一起的时间并不太多,只是力所能及地做了一点微薄的事给他,这也是我时常感到愧疚的地方。父亲退休后,也没闲着,总是想法挣点钱,不给儿女添负担,有时去买几张彩票。一次,他挪揄地对一大家人说:“我买的彩票要是中了500万,给你们每一家都买楼。”可惜,他的这个心愿还没有实现,就得了不治之症——胃癌。虽经儿女倾力挽救,但父亲还是于2004年离开了我们,仅仅在这个世界度过了64个春秋。

父亲是个小人物,一生中苦没少吃,累没少受,到该享福的时候却病魔缠身,简直就是个“苦命人”。父亲也许是平凡的,但在我心目中的地位却至高无上,不仅是因为他给了我生命,更重要的是在他的身上,有着千万普通人勤俭朴素、吃苦耐劳、知礼尽孝的优秀品质,这份沉甸甸的“精神财富”将让我受用终生。我知道父亲从不迷信,晚年又喜欢养花,所以在今年中秋节这天上坟时,我只带了一束鲜花来祭奠他。我在墓地伫立沉思了许久,并默默地祈愿父亲在那个世界过得好……

【作者简介】王海波,男,1969年生,辽宁省喀左县大城子人。先后在教师、记者岗位工作多年,各类作品散见省、市、县报刊,著有个人文集《半生文情》。现为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朝阳市作家协会会员、喀左县作家协会秘书长、喀左县诗词协会理事,供职于喀左县委宣传部。

“我的父亲母亲”全国散文、诗歌有奖征文大赛征稿启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