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出来的北京及其他

八月底的中国美术馆里,正有名为《北京历史题材美术作品展》的展览。展出了一众北京画家联合画出来的宏伟巨制,其中有多幅大画组成的北京鸟瞰图。其所绘并非现在真实的北京航拍那样的鸟瞰,而是想象中的明清时期的北京以及北京周边的山川大地的鸟瞰。

何以要画那个时候的鸟瞰?因为那时候植被和山川都还完整,人与自然还都和谐,人力远没有到彻底改变自然、开山凿地、影响气候的程度。那时候古老的北京城与周围的环境的贴合度最高,最好。太行山和燕山环绕着的永定河冲击平原上,一座金瓦红墙的宫殿之城赫然在目。水系发达,湖泊众多,森林蓊郁,稻谷飘香,山间庙宇,运河遥系。皇城内外的百姓辐辏而居,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驻足在这样一幅副大画之前,的确可以让人流连忘返,只觉着两只眼睛已经不够用,从开馆到闭馆的时间也太短暂。

因为所有的绘画元素都是据实而来,与完全凭空想象的传统绘画相比有了一种实证主义的根据。观者在现实的脉络里发现自己多熟悉的片段,往往能带来异常的指认意义上的愉悦;尽管所见远非现实中自己的经验,但是的大致的轮廓还是有的,比之更好的古代的样子也是值得向往的。

这几幅巨画,据说光是采风和画小稿,就由很多画家用了很长时间才慢慢完成。由此形成的大画,每一处都有根据,每一个景色都是现实中虽然变形了,但是在历史上的确如此过的模样。这是一种非常奇特的每个角度都有自己现实的出发点的理想,曾经在历史中出现过但是已经不存在了的理想。或许还有可能成为未来的理想?当然那是绝对不可能了。如果能在精神上向着这已经成为了过去式的理想靠近一些,就已经是阿弥陀佛了。

大约当年傅作义们的化战争为和平,梁思成们的反对拆城墙,都是在这样的过去的理想的光辉照耀下的义不容辞之举吧。现在复原出一个曾经的理想的人居之境北京来,算是给消失了的美好既往一个交代,也算是给未来一个努力的方向,未来这块土地上的变化,是不是真正能回到既往的辉煌中去,虽尚也未可知,但即便只是一个方向,也已经非常值得肯定。而中国之大,何止是一个北京。当将整个国家都恢复成那样人与自然贴合的神仙之境中去的时候,这块土地上的后人,真就臻于幸福了。

或许就是因为主题的上的相近,与这一重要画展并行的另外一个展览,是一批画家的山水环境制作,叫做《天唱地和——中国自然之声油画艺术研究院第三届中国风景油画邀请展》。遍观之下,不由不让人感叹。绘画之美,美就美在画家将自己在自然与社会中有感受的诗意时刻,用自己的画笔,用自己的技术固定下来的美。

不管是谁画的,用什么材料画的,画法是什么,流派是什么,都是生活中的所见所闻,都是某个诗意的场面,某个用语言甚至都无法说清的氛围。绘画可以将这样的时刻非常直观地固定下来,表达出来,并且带着作者自己的生发,这就是绘画之妙。

以此观之,人生之最高价值,固然在社会主流格式的构建和社会话语的流整,但是也更在于生在天地之间的自己的自然感受与对这种感受的表达。失去了自然感受与感受的表达的人生是不完整的,所谓社会性与艺术性结合起来以后,才是更趋于完整的人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