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名新语 | 王涵:遥遥千里,寸寸欢喜

关键词:未名新语

编者按

伏暑的热浪尚未散去,空空的行囊还未整装,又一群新燕已经满怀期待与向往,畅想起一塔湖图的金秋风貌。回首来路,父母的陪伴点亮伏案夜读的课桌,师友的鼓励温暖风雨兼程的旅途;展望未来,希望与梦想的彼岸已近在咫尺,新的青春之歌即将唱响在九月燕园。聆听未名新语,书写你的北大故事,记录你的圆梦之旅!

学生姓名:王涵

毕业中学: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

录取院系: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现在的我仍然是一条平凡的小鱼,踟蹰而又坚定地游进北大烟波浩渺的海洋里。

一条平凡小鱼的高中故事,最初并不与遥远的海洋相关。徜徉在清清浅浅的小溪里,偶尔斗一斗小风小浪,过自己欢欢喜喜的日子。

然后来到更辽阔的江流,在不断的挑战中学会纵浪驰骋,渐渐赢得镁光灯的映射。在某一刻,一个高高跃起尽享欢呼与掌声的时刻,遥远的海洋闯入视野。

现在回想起来,那时候,是什么吸引了我不惜栉风沐雨也要抵达遥远的北大呢?除了一流的学校建设与学科建设,除了“北京大学”的金字招牌,我想真正吸引我的,是这所学校独特的自由氛围与思想深度,是从五四运动传承至今的一声热血沸腾的吶喊,是百年历史浸润中渗入骨髓的厚重感。小则小到师生共进晚餐,大则大到参与顶层设计共商国是。北大的精神,恰如蔡元培先生所言:“囊括大典,网罗众家。此思想自由之通则,而大学之所以为大也。”

于是剑指远方,扬言不见沧海此生不休。

可是我忘了,再怎么风光无限,我还是那条平凡的小鱼,哪里会一下子长成巨鲸?漫长的努力没有得到预期的回报,瓶颈期的迷茫、能不配位的焦虑、前路迢迢的恐惧一并袭来。曾以为自己生为鲲鹏,却发现竟无力招架这九万里扶摇,反被一个浪头掀翻在地。

“这样平凡的自己,哪里有资格把北大作为理想啊……”许多个无眠的深夜,浏览着北大的照片,我这么想着。

然而现在的我,最感激的,最怀念的,却恰恰是那段看似坠入永夜的日子。因为在漫长的看似“徒劳”的努力中,我开始思考理想的意义。我们到底为什么要有理想?我们又到底应该怎样实现理想?如果人面对理想时,焦虑多于快乐,憧憬多于实践,是否是一种病态?

白岩松说:“理想不能天天想。”曾经嗤之以鼻的我,在切身体会之后,终于慢慢明白他的深意。

理想之于人,是一束光,我们循着这微光的方向筚路蓝缕,却绝不能被这来自未来的光芒,掩盖了眼前的征途漫漫。

从那时起,不再焦虑地计算远方的遥远,而是脚踏实地丈量每一天的行程。不去想到底能不能到达远方,而是用力成长为最好的自己。只要比昨天的自己更好一点,就是最好的自己。

恰如胡适说:“怕什么真理无穷,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

因此,后来,我的高三,虽然被雪花般的习题试卷铺满,虽然充斥着复习不完考试不利的焦灼,虽然不得不忍受独自前行的寂寞,但我还是能从艰难的跋涉中,品出每一寸奋斗独有的快乐。虽然那时候,我衣着朴素题海挣扎过着单调枯燥的生活,但记忆中回放着的却是热血沸腾的脉搏,仿佛那时我鲜衣怒马踏火高歌,虽千万人吾往矣。

而在那些默默潜游的日子里,北大于我而言,或许正是暮色四合中那一片澄澈的海光,抚平寥落的忧伤,也散去虚浮的傲气。无数的夜里,疲惫的旅人,轻合双眼沐浴风的清凉,踮起脚尖遥望浪的澎湃。她为我标记远方,我负责风雨兼程。

却不再辗转反侧地想,一定要拥有。

我想,或许这就是为什么,最终我这样平凡的小鱼儿也能到达这片海洋,乘此沧澜,奔赴更远的远方。

唯一有些遗憾的是,在高考以前的那么多日子里,由于自己的平凡,都没有真正与北大有过面对面的交流,只是单方面的仰望。不过我想,缘分从不在早,但求在巧,此日惠风和畅,结缘恰是良辰。

文字 | 王涵,内容有修改

美编 | 王璐瑶

审校 | 黄翘楚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