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字之祖《瘗鹤铭》,原来是一群神秘仙鹤化成的铭文
镇江焦山上的《瘗鹤铭》举世皆知,今古闻名。
《瘗鹤铭》的名气为什么这么大?因为传说这个碑上的字,是我国的大书法家王羲之写的,它和陕西的“石门铭”一起被称为全国的两大名碑。
宋代的文人黄庭坚说碑上的字是“大字之祖”。照这一说,《瘗鹤铭》的价值当然就高了,名气当然就大了,和它有关的传说也就流传下来了。
相传,有一年春天,老树抽芽,百花吐艳,王羲之出门有事,路过镇江,登上焦山游览。他在焦山南麓一座小庵里,看到有一対仙鹤,嘴尖颈细,眼蓝顶红,扇动双翅,迈开长腿,显出冲霄凌云的姿态,心里非常喜欢。
王羲之正看得出神,耳旁忽然响起一阵“格啊格啊”的叫声,只见一只仙鹤突然亮开双翅,径向空中飞去。
另一只也不示弱,“格啊格啊”地叫成一片,直冲云霄。两只仙鹤在空中一上一下,一前一后,盘旋起舞,煞是好看。
王羲之看呆了,随着仙鹤的舞姿,手指不停地划来刘去,嘴里喃喃地说:“要是写字个个都象这样灵活,那就好了。”
当家和尚看到王義之这副模样也呆了,过了好一会儿才开口:
“檀越莫非喜欢这对仙鹤吗?”
“哦!哦!喜欢,喜欢,喜欢得很咧!”王羲之一惊,
好象从梦中醒过来一样。“不知大法师肯卖吗?”
时当家和尚答道:“既然檀越喜爱,我就卖给你吧!”
“那太好了!”王義之爱鹤心切,笑着说,“不过我现在不能带走,等我办完事回来,再带它们,现在还请你费心照管。”
“你放心吧!”当家和尚点点头。
王羲之辞别当家和尚,兴高采烈,飘然登舟,逆水沿江而上。
他在船上想想山上仙鹤。看看两岸景色,心旷神怡,一忽儿伸出手指在空中前前后后,上下左右地划来划去,一忽儿提起毛笔在纸上一撤一捺,一勾一划地写来写去,写的那个字真是结构严谨,雄健舒和,字字活透,个个仙气。
过了几个用,王羲之办完事回来,又打镇江经过,因为心中念念不忘仙鹤,急忙赶上焦山。
王義之见到当家和尚,劈口就问:“仙鹤呢?”
当家和尚叹了ロ气说:“上个月,一只雄鹤生了病,不几天就死了。剩下的那只雌鹤,孤孤单单,冷冷清清,不吃也不喝,不几天也死了。”
王羲之听了,难过得不得了。忙问:“现在埋在哪里?”
和尚说:“在后山。”
王羲之也顾不得山高路险,眼看当家和尚就上了后山。
上山的小道只有尺把宽;一边是峭壁悬崖,一边是浩浩长江。仙鹤就埋在面临长江的一个无名小土山里。
王羲之对着土山,感慨万千,回去之后,挥动羊毫写下了《瘗鹤铭》三个大字。“瘗”是埋葬的意思,“铭”是记载的意思,又有镂刻的意思。接着就写碑文。
整个碑文有一百多字,倾吐了王羲之对死去仙鹤的思念。那碑上的书法真是神来之笔;近看字字笔势开张,点画飞动,变化无穷,不落俗套;远看个个象仙鹤,有的伸长头颈,细长而纤巧;有的卧在地下,潇洒而妩媚;有的跷起一只脚,强劲而凝练。整个石碑上就好象有无数只仙鹤展开双翅,在云霄中穿来穿去,翩翩飞舞。
从此。这座无名的小山就有了名字,叫做“鹤山”。
不知过了多少年。有一天夜晚,电闪雷鸣,风雨交加。
忽然轰地一声。这块矗立在鹤山的石碑。受到雷的轰击,掉进了滚滚大江。从此来到这里访碑的人都是乘兴而来,败兴而归。
不知又过了多少年。有一年冬季,水落石出,这块碑竟露出头来。大概是由于年深日久,江水冲刷或者别的什么缘故,碑上的字迹模糊,很难辨认,有的字几乎连一点痕迹也没有了。
来看碑的,人人摇头叹息,就把这块碑改叫雷轰石,又叫无字碑。
不久,又是一个风雨交加,雷声轰鸣的夜晚,忽然飞来一群仙鹤,停在无字碑上,抖动着被雨淋湿的翅膀。
渐渐地,渐渐地,仙鹤不见了。
第二天,风停雨止,游人上山游览,惊奇地发现这块无字碑不仅有了字,而且字字清楚,仍然是疏密相间,变化万千,遒劲有力,神采飞扬。
于是,人们传开了,说这是仙字,是仙鹤变的,字体和原来的一模一样。有的说的更神,说这群仙鹤每天在太阳刚升时,就飞到碑上变成了字,到了太阳落山,这群仙鹤又不知飞到什么地方去了。
还有的说这块碑上的字,本来就是仙鹤变成的,有一百多个。石碑沉到江底的时候,有一些仙鹤找不到家,上不了窝,因此只剩下九十二个字了。
那些找不到家上不了窝的仙鹤,每天夜晚就在鹤山上空盘旋飞翔,“格啊格啊”地叫个不停。
直到现在,还有从江里捞出来的五块残石,被连成整块,嵌在焦山的宝墨轩里的正中墙上,几个潇洒纵横、浑厚奇妙的大字,每天吸引着络绎不绝的书法爱好者和兴致勃勃的游客。
讲述者: 廖国庆 女 二十五岁 汉族
原焦山公园讲解,高中文化
记录整理者:郭维庚
一九八一年六月记录于镇江
流传地区: 镇江
附录:
《瘗鹤铭》上
《瘗鹤铭》下
瘗鹤铭记些什么?现全文照录:
鹤寿不知其纪,壬辰岁得于华亭,甲午岁化于朱方。天其未遂,吾翔寥廓,奚夺余仙鹤之遽也。乃裹以玄黄之巾,藏乎兹山之下,仙家无隐晦之志,我等故立石旌事篆铭不朽,词曰:相此胎禽,仙家之真,山阴降迹,华表留名。真唯仿佛,事亦微冥。西竹法理,宰耳岁辰。鸣语解化,仙鹤去莘,左取曹国,右割荆门,后荡洪流,前固重扃,余欲无言,尔也何明?爰集真侣,瘗而作铭。宜直示之,惟将进宁。丹阳仙尉,江阴真宰之石。
分享:
看这些镇江的记忆,却已淹没在光阴里!
挖掘镇江的文化,让它成为镇江的一张名片,
请帮忙右下角点个在看,并给我个留言。
如感兴趣,您关注一下“镇江风情”这个号!
↓↓↓
#artContent h1{font-size:16px;font-weight: 400;}#artContent p img{float:none !important;}#artContent table{width:100% !import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