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字之祖《瘗鹤铭》,原来是一群神秘仙鹤化成的铭文

镇江焦山上的《瘗鹤铭》举世皆知,今古闻名。

《瘗鹤铭》的名气为什么这么大?因为传说这个碑上的字,是我国的大书法家王羲之写的,它和陕西的“石门铭”一起被称为全国的两大名碑。

宋代的文人黄庭坚说碑上的字是“大字之祖”。照这一说,《瘗鹤铭》的价值当然就高了,名气当然就大了,和它有关的传说也就流传下来了。

相传,有一年春天,老树抽芽,百花吐艳,王羲之出门有事,路过镇江,登上焦山游览。他在焦山南麓一座小庵里,看到有一対仙鹤,嘴尖颈细,眼蓝顶红,扇动双翅,迈开长腿,显出冲霄凌云的姿态,心里非常喜欢。

王羲之正看得出神,耳旁忽然响起一阵“格啊格啊”的叫声,只见一只仙鹤突然亮开双翅,径向空中飞去。

另一只也不示弱,“格啊格啊”地叫成一片,直冲云霄。两只仙鹤在空中一上一下,一前一后,盘旋起舞,煞是好看。

王羲之看呆了,随着仙鹤的舞姿,手指不停地划来刘去,嘴里喃喃地说:“要是写字个个都象这样灵活,那就好了。”

当家和尚看到王義之这副模样也呆了,过了好一会儿才开口:

“檀越莫非喜欢这对仙鹤吗?”

“哦!哦!喜欢,喜欢,喜欢得很咧!”王羲之一惊,

好象从梦中醒过来一样。“不知大法师肯卖吗?”

时当家和尚答道:“既然檀越喜爱,我就卖给你吧!”

“那太好了!”王義之爱鹤心切,笑着说,“不过我现在不能带走,等我办完事回来,再带它们,现在还请你费心照管。”

“你放心吧!”当家和尚点点头。

王羲之辞别当家和尚,兴高采烈,飘然登舟,逆水沿江而上。

他在船上想想山上仙鹤。看看两岸景色,心旷神怡,一忽儿伸出手指在空中前前后后,上下左右地划来划去,一忽儿提起毛笔在纸上一撤一捺,一勾一划地写来写去,写的那个字真是结构严谨,雄健舒和,字字活透,个个仙气。

过了几个用,王羲之办完事回来,又打镇江经过,因为心中念念不忘仙鹤,急忙赶上焦山。

王義之见到当家和尚,劈口就问:“仙鹤呢?”

当家和尚叹了ロ气说:“上个月,一只雄鹤生了病,不几天就死了。剩下的那只雌鹤,孤孤单单,冷冷清清,不吃也不喝,不几天也死了。”

王羲之听了,难过得不得了。忙问:“现在埋在哪里?”

和尚说:“在后山。”

王羲之也顾不得山高路险,眼看当家和尚就上了后山。

上山的小道只有尺把宽;一边是峭壁悬崖,一边是浩浩长江。仙鹤就埋在面临长江的一个无名小土山里。

王羲之对着土山,感慨万千,回去之后,挥动羊毫写下了《瘗鹤铭》三个大字。“瘗”是埋葬的意思,“铭”是记载的意思,又有镂刻的意思。接着就写碑文。

整个碑文有一百多字,倾吐了王羲之对死去仙鹤的思念。那碑上的书法真是神来之笔;近看字字笔势开张,点画飞动,变化无穷,不落俗套;远看个个象仙鹤,有的伸长头颈,细长而纤巧;有的卧在地下,潇洒而妩媚;有的跷起一只脚,强劲而凝练。整个石碑上就好象有无数只仙鹤展开双翅,在云霄中穿来穿去,翩翩飞舞。

从此。这座无名的小山就有了名字,叫做“鹤山”。

不知过了多少年。有一天夜晚,电闪雷鸣,风雨交加。

忽然轰地一声。这块矗立在鹤山的石碑。受到雷的轰击,掉进了滚滚大江。从此来到这里访碑的人都是乘兴而来,败兴而归。

不知又过了多少年。有一年冬季,水落石出,这块碑竟露出头来。大概是由于年深日久,江水冲刷或者别的什么缘故,碑上的字迹模糊,很难辨认,有的字几乎连一点痕迹也没有了。

来看碑的,人人摇头叹息,就把这块碑改叫雷轰石,又叫无字碑。

不久,又是一个风雨交加,雷声轰鸣的夜晚,忽然飞来一群仙鹤,停在无字碑上,抖动着被雨淋湿的翅膀。

渐渐地,渐渐地,仙鹤不见了。

第二天,风停雨止,游人上山游览,惊奇地发现这块无字碑不仅有了字,而且字字清楚,仍然是疏密相间,变化万千,遒劲有力,神采飞扬。

于是,人们传开了,说这是仙字,是仙鹤变的,字体和原来的一模一样。有的说的更神,说这群仙鹤每天在太阳刚升时,就飞到碑上变成了字,到了太阳落山,这群仙鹤又不知飞到什么地方去了。

还有的说这块碑上的字,本来就是仙鹤变成的,有一百多个。石碑沉到江底的时候,有一些仙鹤找不到家,上不了窝,因此只剩下九十二个字了。

那些找不到家上不了窝的仙鹤,每天夜晚就在鹤山上空盘旋飞翔,“格啊格啊”地叫个不停。

直到现在,还有从江里捞出来的五块残石,被连成整块,嵌在焦山的宝墨轩里的正中墙上,几个潇洒纵横、浑厚奇妙的大字,每天吸引着络绎不绝的书法爱好者和兴致勃勃的游客。

讲述者: 廖国庆 女 二十五岁 汉族

原焦山公园讲解,高中文化

记录整理者:郭维庚

一九八一年六月记录于镇江

流传地区: 镇江

附录:

《瘗鹤铭》上

《瘗鹤铭》下

瘗鹤铭记些什么?现全文照录:

鹤寿不知其纪,壬辰岁得于华亭,甲午岁化于朱方。天其未遂,吾翔寥廓,奚夺余仙鹤之遽也。乃裹以玄黄之巾,藏乎兹山之下,仙家无隐晦之志,我等故立石旌事篆铭不朽,词曰:相此胎禽,仙家之真,山阴降迹,华表留名。真唯仿佛,事亦微冥。西竹法理,宰耳岁辰。鸣语解化,仙鹤去莘,左取曹国,右割荆门,后荡洪流,前固重扃,余欲无言,尔也何明?爰集真侣,瘗而作铭。宜直示之,惟将进宁。丹阳仙尉,江阴真宰之石。

分享:

镇江的味道

镇江往事

看这些镇江的记忆,却已淹没在光阴里!

挖掘镇江的文化,让它成为镇江的一张名片,

请帮忙右下角点个在看,并给我个

如感兴趣,您关注一下“镇江风情”这个号!

↓↓↓

#artContent h1{font-size:16px;font-weight: 400;}#artContent p img{float:none !important;}#artContent table{width:100% !important;}

(0)

相关推荐

  • 为死鹤纪念的石碑,千年以来备受推崇,作者是谁莫衷一是

    江苏镇江有三山名胜,分别是金山.焦山.北固山,其中金山名气很大,那是拜<白蛇传>里"水漫金山"的故事所赐.北固山也有动人传说,相传三国时"甘露寺刘备招亲&qu ...

  • 残缺的碑中之王,瘗鹤铭

    在江苏镇江一座名为焦山的小岛上,珍藏着一块被称为是碑中之王的石碑,尽管已经残缺不全,却吸引了历朝历代的文人墨客. 石碑上所刻的是一篇书法作品,最早由宋朝著名的文学家欧阳修所发现,从此无数的书家和学者都 ...

  • 谷风||焦山访碑

    谷风||焦山访碑 焦山在镇江三山中处于最东,是个小岛,在长江江流中.万里长江,有这么个风景宜人的去处,草木葱茏,亭台掩映,一江流水悠悠然划开了与市井红尘的粘连,应该算作镇江最应留连的胜地了. 江边的广 ...

  • 镇江地名里这些生僻字你认识吗?

    古话说:"北不识盱眙[xū yí],南不识盩厔[zhōu zhì]."说的是自古以来人们就困扰于地名中的生僻字.漫步在镇江的大街小巷,你或许偶尔也会为一个地名的读音而抓耳挠腮.然而 ...

  • 大字之祖《瘗鹤铭》

    ▲今焦山<瘗鹤铭>原石五石 镇江焦山江心岛<瘗鹤铭>摩崖石刻. 瘗[yì] ,埋葬.一个书法家,家养的鹤死了,埋了并写了铭文. 凡是历史上有名字的书法家都在这里留下了书法摩崖石 ...

  • “大字之祖”《瘗鹤铭》善本碑拓化身千万,流入寻常百姓家

    传统碑帖善本,收藏者往往视若珍宝,秘不示人,但是,上海人民出版社与各大公藏机构和私人收藏家合作,高清原貌复制,使善本碑帖得以化身千万,流入寻常百姓家.近日,高清原大善本碑拓影印系列丛书<嘉树堂藏 ...

  • “大字之祖”《瘗鹤铭》,或许是皮日休和他的小伙伴玩的一场cosplay

    <瘗(yì)鹤铭>,对喜欢书法的人来说,这三个字不陌生. <瘗鹤铭>刻石原在镇江焦山江边崖上,其内容通俗来说,就是某位古人养的鹤辞世,他用黄缎裹鹤而葬,并作哀辞刻于焦山西麓崖壁 ...

  • 大字之祖:《瘗鹤铭》

    ▲今焦山<瘗鹤铭>原石五石 镇江焦山江心岛<瘗鹤铭>摩崖石刻. 瘗[yì] ,埋葬.一个书法家,家养的鹤死了,埋了并写了铭文. ▲<瘗鹤铭>拓本 凡是历史上有名字的 ...

  • 大字之祖——《瘗鹤铭》高清单字!

    不再错过任何一个精彩 <瘗鹤铭>是原刻于镇江焦山西麓崖壁上的楷书书法作品.摩崖石刻,其书者传为南朝梁的书法家陶弘景.原石刻因山崩坠入江中,后打捞出,只存五残石,现陈列于江苏省镇江焦山碑林中 ...

  • 大字之祖 | 江心摩崖《瘗鹤铭》全本

    大字之祖:<瘗鹤铭>        镇江焦山江心岛<瘗鹤铭>摩崖石刻.瘗[yì] ,埋葬.一个书法家,家养的鹤死了,埋了并写了铭文. ▲今焦山<瘗鹤铭>原石五石 镇 ...

  • 大字之祖——《瘗鹤铭》

    水前拓本<<瘗鹤铭>> 简介 瘗鹤铭:摩崖正书石刻.碑署华阳真逸撰,上皇山樵书.刻于南朝·梁(传)天监十三年(514年),陶弘景书.楷书摩崖.存90余字.原刻在镇江焦山西麓石壁 ...

  • 大字之祖——《瘗鹤铭》仅存53单字高清

    关于<瘗鹤铭>,仍有许多未解之谜,我们已经刊发文章做了详细解读,此不赘述.(点这里查阅) 北宋书法大家黄山谷于此刻石得力独多,变态后形成山谷书"中宫内敛,横竖画向四周开张&quo ...

  • 〖经典〗大字之祖《瘗鹤铭》欣赏

    弘揚國粹兿術  傳播經典文化 結交天下朋友  交流學習心得 瘗鹤铭原石    焦山碑林博物馆藏 <瘗鹤铭>(yi he ming)摩崖石刻:刻于南朝·梁(传)天监十三年(514年),一个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