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这3个人生悖论,你才能达成生活的平衡
原创 雨令 自言稚语 2020-03-15
生活中的难题,往往都是悖论
探索人生哲学 | 追求自我成长
『自言稚语』
这篇文章很长
但值得你反复阅读
生活里,你是不是常常发现自己处于矛盾冲突的尴尬境地?
你总跟自己说,我要多参与社交,可是却在参加活动的时候一直想着什么时候可以回家;
你会因为某个节日大快朵颐,却又会在接下来的几天里为自己的不节制而深感罪恶;
你在单身的时候总是希望遇到那个特别的人,但真正进入一段感情时,你却又渴望单身的自由。
事实上,人生本质上就是无休止的一系列问题,一个问题的解决,也正预示着下一个问题的开始。不要期待没有问题的人生,而是要期许人生中充满的是一个个让你变得更好的问题。
我们都曾经历过这样一些状况——
当成功之后,赚钱的焦虑并未消失,相反,它换了一种方式,你开始忧虑怎么把钱守住;
当找到另一半,单身的郁闷并未消失,相反,它换了一种方式,你开始对身边的人感到不满;
我们总是在想要独处和参与社交之间摇摆,总是在想要获得和害怕失去之间矛盾,总是在渴望未来和恐惧未来之间犹豫。
为什么总是这样摇摆不定呢?为什么我们总是对生活感到不满呢?难道就没有一个完美的大馅饼,既可以让我满足地享用又不会让我有任何罪恶感吗?
我们到底能不能对自己的人生感到满意?
答案是肯定的,但这并不简单。
要了解为什么我们总是对自己和这个世界心怀不满,我们得要了解一些基本的心理原理——「恒温器」。
什么是恒温器?
也许你很少去思考有关恒温的问题,除非你真的感觉到温度设置得太高或者太低。
恒温器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发明,它类似于我们的身心内部发生的许多化学反应。
恒温器是一组反馈机制,旨在将温度保持在设定的范围内。
当温度过高时,恒温器会打开空调,当温度适中或过冷,则会关闭空调。因此,房间的温度在这两个固定点之间来回跳动——太高,触发一个机制,太低,触发另一个机制,始终将温度保持在一定的舒适范围内。
像这样的反馈机制总是向着稳定的平衡态发展,而在系统理论中,我们称之为「稳态」——它预示这种系统可以自我校正,使其恢复平衡。
人类的许多生物性功能都具有稳态特质。
与恒温器类似,如果您的身体变得太热,它会释放出汗液使自身冷却;如果天气太冷,它会发抖以使其自身变热。而更多其他的身心机制可以调节饥饿感和饱腹感,睡眠和清醒等等。
而且,无论出于何种原因,当我们超出身心稳态的区间范围的时候(比如,血糖峰值失控,或者我们的体温升高至危险水平),那整个系统都可能崩溃。
稳态的平衡过程无处不在:在自然界的生态系统,在金融市场的涨跌起伏,在企业和团体的发展历程里,甚至出现在我们的认知功能中。
每个人都有一个心理恒温器
告诉你一个事实,你称之为“自我”的东西,用于区别于自己和他人的东西,其实都可以说是一个稳态功能。
比如,我们的大脑都有一个不那么精确的心理恒温器,它会说:“你需要更多的社交时间…..."多一段时间,它又会说:“太费劲了,现在我想一个人呆着。”
决定人与人之间差异的,是感到「正常」的那个稳态范围。有的人可以每天都和朋友一起出去玩,并且感觉很开心,可是对我来说,到了第三天我可能就会想要一个人坐在阳台边呆上一个下午。
我的「外向型恒温器」设置远低于有些人的温度设置,因此我对社交的渴望会很快到达阀值,让我感觉“太热”了——这种反馈会让我感觉到很疲倦,很易怒,所以我会更快地结束太多的社交生活。
这种稳态过程其实是显而易见的,比如大家对于清洁度有不同的嗜好,大家在其中寻求刺激和兴奋的程度各不相同。清洁太频繁,你会开始感觉这像是在工作,太少了,你又会感觉家里脏乱差。
每个人的心理恒温器设置都大相径庭,这也就导致我们对周遭环境的响应风格迥异。
所以,生物功能的动态平衡过程使我们的身体正常运转,我们可以吃喝拉撒睡,还能正常地感知这个世界。从这些认知和经验中,我们发展出了心理反馈机制(心理恒温器),从而让我们可以维持心理稳态。
社交,清洁或成就多少事情并没有“完美”的数量,我们会在可接受范围内不断地来回搜寻——我们喜欢结识朋友…...直到我们厌倦了他们,然后自己独自一人呆在家里……直到我们厌倦了独自一人,所以我们又去呼朋唤友,继续下去。
就像吃喝拉撒睡一样,我们的许多心理经历本质上都是周期性的。
当成年以后,大多数人似乎都已经了解了自己的那个内在稳态循环。我们好像知道何时应该后退,给自己一些“自我照顾”的时间,何时应该走出舒适区,为一些长远的利益而做出牺牲。
然而,我们仍然在为追求对生活的满足而挣扎着。
这是因为我们不仅仅基于简单的心理欲望而活着,我们还为一些欲望和需求赋予了意义,而这种意义也可能会在一个方向或另一个方向上过度前进,导致稳态的失衡。
因此,从我们的身心平衡中过渡到了另外一种平衡,人生意义上的心智平衡——当我们在掏空自己的自我价值,失去一些意义(比如一端是可口的奶油蛋糕,另一端是体格健康的完美身材)时,心智恒温器的反馈机制会给我们发出讯号。
那这种心智平衡又意味着什么呢?
心智的动态平衡
著名编剧斯蒂芬·弗莱曾说:
“成为人类,意味着不断掌控对立的情感,每天得要去调和相互矛盾的紧张关系。”
正如我们在生物学上具有使身体保持在健康范围内的反馈机制,我们的心理学上具有免于在情感上憎恨所有人和所有事物的反馈机制一样,我建议每个人也需要具有一套「心智反馈机制」。
这样的一种心智反馈机制,能够发展出你自己的信念体系,让你能够对生活中的满足感和意义做出适合自己的回应。
如果我们能够通过这样一套心智反馈机制来管理自己的信念体系,并达成心智的平衡,那我们就可以发展出一种可持续的幸福状态和人生满意度,也就是说我们可以持续对自己的生活感到满意。
听起来是不是很难?
难就对了,换个角度,解决一个难题,这不就会给你带来更高的成就感么?
接下里,我们一起聊聊在每个人的人生里都会存在的三组相互冲突的需求。
这些相互冲突的需求,我们可以视之为悖论,它们是我们自己难以解决的矛盾——我们没有得到我们想要的一切,而是牺牲了对另一种需求的追求,反之亦然,所以我们从来没有完全满意过自己的生活,也总是充满了焦虑和恐慌。
这些悖论原则上是非常普遍的,但是每个人因为各自的心智稳态不一样,因为我们用不同的经历,欲望和信念来对待它们,所以它们所造成的困扰也不尽相同。
但是,我打算提出一些原则来帮助我们解决每个悖论,以帮助你建立一套适合自己的心智反馈机制,从而可以调节人生的稳态,达成生活的平衡。
01 控制的悖论:稳定与变化
回想一下你看恐怖电影的经历,最可怕的部分不是恶魔显出原形,残忍地大肆杀戮,而是当主人公独自走进一个黑漆漆的房子,楼上传来奇怪的脚步声。
吓到我们的不是真正的暴力,而是那些对不确定性和未知的恐惧。
稳定和可预测的环境是人类的核心需求,使我们恐惧或焦虑的不是发生坏事的时候,而是我们不确定是否会发生坏事。
当出现问题的时候,至少我们可以去研究问题,努力找到解决之道,这时候局势仍处于我们的掌控之中。但是,当生活变得难以预测时(比如,周围漆黑一片,楼上传来神秘的声音),我们就会感到失去控制,渐生恐惧。
我们力求使自己所处的环境和生活可预测,我们围绕一些重复的,可理解的目标或想法来建立套路,养成习惯并组织生活,以便让我们感觉自己是命运的掌控者。
不过,痴迷于控制我们生活中的一切除了带来安稳之外,还会带来副作用:生活会变得越来越无聊。
日复一日,月复一月,漫不经心的重复开始挑战我们的想法——这样的生活有意义吗?毕竟,日复一日地沿相同的路线行驶,说同样的话,做同样的事情,这不可能就是人生的全部,对吧?
突然,固定的例程令人窒息,你感到难以忍受,需要做出不按套路出牌的事情:比如,即使体重超重200斤,也要去爬山。
为什么?
因为在我们需要一种控制感的同时,我们也需要一种改变感。
所以,你开始做出一些改变,这种新颖的变化令人兴奋,它再次使你觉得生活充满了意义和目标感。
可是在某个时刻,你又会感觉到不安,感觉周围的变化太快,想要回到了那个渴望熟悉和套路的安稳人格上,这时候,你需要恢复稳定,这会让你重新拾起对生活的满意度。
人生似乎就是这样循环往复的。
当我们对生活缺乏掌控的时候,我们会感到焦虑和绝望,我们会努力寻找意义和目的。但是,经过足够的时间之后,当我们建立了一套新的生活秩序和套路之后,我们又开始在精神上和身体上崩溃。
为了重新确认生活的意义感,我们又会寻求新的经验和变化。无论是要换新发型,新工作还是搬到遥远的地方,我们都会通过改变自己的过程来再次赋予自己一种新的意义和目的感。
但是,变化会带来后果,而这些后果往往是意料之外的或我们无法控制的。因此,如果我们过多破坏环境和生活的稳定,我们就会陷入焦虑和绝望。
而变化也会有其局限性,因为我们追求的越多,变化就变得越没有意义。如果换一个新的发型令人兴奋,但每个月换一个新发型就成了另一种常规。
因此,我们似乎陷入了困境:追求太多的稳定性,生活变得平淡无奇,我们的掌控感毫无意义;追求太多的改变,我们就会陷入意义缺失的虚无中,甚至感到失控。
该如何解决这个悖论呢?
为了解决控制悖论,我们必须同时追求稳定和变化。
这意味着你要有意识地逐步合理地改变自己的生活——
确定人生的一个大方向,然后每段时间都完成设定的一个小目标,这意味着有目的地渐进式地进行增量的改变,这意味着你要练习自律的节奏感,养成一些聪明的习惯以获得生活里的小确幸。
显然,有些人期望的稳定远胜于变化,而另一些人希望的变化远胜于稳定。毕竟,每个人的心智恒温器都设置着不同的温度。因此,你的自律节奏量和目标大小度可能与我不同。
但是解决这个悖论的关键原则是:我们通过稳定受控的纪律,以及渐进式的小目标来兼顾稳定和变化。
02 选择的悖论:承诺与自由
每个人都渴望自由,不喜欢被束缚。
可是,自由其实只是硬币的一面,它的意义在于你给出了一定的承诺。
就像我的工作可以在家办公,这看起来非常自由,可以自行决定什么时候上班,什么时候下班,可以自由决定在什么地方工作,不过,这种自由的背面,是你对这份工作的承诺——你可以出色地完成自己的工作,你有足够的自律和自觉,你可以充分地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过去我独自旅行的时候,喜欢住在青旅。周围一些看起来非常自由自在的人,他们没有职业,没有工作,会呆在青旅里打工赚下一次穷游的钱。
他们其实不算是自由的,因为他们也得被捆绑在一些事情上,比如必须找一些临时工作,省下吃饭的钱才能享受沿途的风景。
法国作家让·保罗·萨特(Jean-Paul Sartre)写过:
“自由是我们所有人都必须承担的一种诅咒或负担。最终,在自由面前做出某种承诺的必然,会让我们每个人都面临巨大的挑战。”
一方面,我们是自由的,可以自由选择做什么,相信什么和思考什么。这种自由使我们有机会从各种潜在的思想和经验中为自己创造人生的意义,选择自己真正想要做的事情。
另一方面,这种自由也会变得压倒一切。我们会沉迷于无限的选择,不断沉迷于更大,更好,更多的可能性。超出某个度之后,自由就会变得廉价,因为我们似乎变得无从下手,不知道自己该如何选择,因为过度自由选择的背后没有承诺的限制。
如果没有某一种承诺为我们的自由背书,那生活的自由就会变得空虚无味,毫无价值。就像让你整天周游世界天天浪,过一段时间你肯定就会感觉到空虚。
只有通过拒绝其他选择,通过做出承诺放弃某些自由,我们的自由才有意义。
比如,当你向一个伙伴承诺时,该承诺的部分意义在于您已经放弃了向他人承诺的自由。当你致力于某个职业的时候,这项承诺的部分含义就是你已经放弃了成为运动员或是设计师的梦想。
自由只有在放弃时才有意义,而我们通过做出承诺放弃自由。
但是,就像我们可以被自由所淹没一样,我们也可以被我们的承诺所淹没。
当我们过度投入时,我们会感到被困住,好像我们失去了选择自由的感觉,而没有选择自由,那么承诺就会失去其意义。就像有的人在结婚之后被所谓的承诺所束缚,没有一点点个人空间,那婚姻迟早会出现问题。
自由和承诺就是硬币的两面,对立而又统一。
该如何解决选择的悖论呢?
解决选择悖论的唯一方法,是致力于自我成长来获得更大的自由度和更有效的承诺度。
锻炼身体,使得你对自己的身体负责,使你的身体更健壮,这种更好的身心适应能力则增强了身体的自由度;
在学习上下苦功夫,使得你对教育做出承诺,同时也给了你在未来做出自由选择的更大空间;
在某些关系上的共同成长,帮助你实现对他人的承诺的同时,也可以让你在情感上更趋成熟,获得更多的个人空间。
当我们着眼于个人成长的时候,你会发现自己未来的自由空间越来越大,而可以做出的承诺也越来越有价值,自由和承诺之间反而变得合理而统一。
03 关系的悖论:个性与合群
当我还是个小孩的时候,我非常讨厌模仿别人。
我不喜欢跟别人穿同样的衣服,不喜欢和别人拥有一样的文具,因为我希望自己与众不同,是一个独特的个体,体现出自己的价值。
所以,有的人非要特立独行,非常自我,很难相处。
可是,人是社会动物,我们需要跟别人建立关系。而当我们跟别人建立关系的时候,我们反而希望彼此有很多的共同点,能够有一样的品味,相同的观念,这样有助于让我们感觉到安全,不会有冲突。
有的人为了融入群体,可以模仿别人,可以改变自己,服从规则;
这就是关系的悖论。
我们到底该选择个性还是合群?
如果我们过于认同一个群体,将个人身份完全交给另一人或者一个群体,那么我们就会失去对自己身份的认知,而且因为对于自己是谁,自己想要什么都一无所知,所以这种关系其实毫无意义。
过去有段时间,和朋友聚餐的时候,他总是会说不喜欢另一伴总是围着他转,自己没有一点想法。他要出去,她也会跟着他一起出去,他什么都不想做,结果她也呆在家里。他说他不喜欢这样的关系。
而极端的个人主义者,则会为了独特而独特,甚至有哗众取宠的嫌疑,这样的人很难在社会关系中获得价值,但我们的生活恰恰是立足于周围的人之中。
如何解决关系的悖论呢?
健康的人际关系需要微妙的平衡——
既能够保持自己独特的个性,又能够求同存异,与他人和谐相处。
这是一种「成为自己」的能力,诀窍就在于你始终会关注他人对你的想法,接受不同的想法和意见,但是绝不将他人的想法驾凌于自己的想法之上。
他有这样的想法?嗯,你不要急着反驳,而是接受他有这样的想法。同时,你又会思考一下,自己是怎么想的,也接受自己的想法。
我们要通过「接受」来解决关系的悖论——既接受自己,也接受别人。这种能力既可以将自己识别为一个独特的人,不与任何一个人过分认同,也可以将自己融合到一个群体中,获得和谐的关系。
写在最后的话
解决「控制的悖论」:
我们可以通过稳定受控的纪律,以及渐进式的小目标来应对稳定和变化的需求冲突;解决「选择的悖论」:
我们可以通过致力于个人成长来应对自由和承诺的矛盾渴望;解决「关系的悖论」:
我们可以通过接受自己和接受他人来应对个性与合群的对立影响。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这些原则和策略并不会让你完全摆脱生活中的纠结和问题,但是它们能够给你指出一个正确的方向,让你在前行的路上轻装上阵。
解决这3个人生悖论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就像一条无限延伸到地平线的绳索,总是会伴随着我们的生活。
但我们可以期望的最好的办法,就是从这些原则出发去发展出一套自己的「心智反馈机制」,形成一种更具韧性的「心智稳态」,从而让我们的内心形成一股张力,维持内在的平衡,解决同外界的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