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泉山遗址——东方土筑金字塔

福泉山遗址位于青浦区重固镇老街西侧。福泉山遗址是以福泉山为核心的古文化遗址。说它是山,其实是一座仅高7米多的大土墩,由四千年前上海先民在此长期人工堆筑而成,山下面埋藏着许多良渚文化高等级墓葬和公共祭祀遗迹等遗存,所以被考古学家形象地称之为“东方土筑金字塔”。20世纪80年代进行了三次大规模的发掘,除发现良渚文化遗存外,还发现了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等史前文化以及战国、西汉、唐宋等时期叠压的文化遗存,出土了大量精美的玉器、石器、陶瓷器,各类精美文物。这是上海地区唯一保存完整的各历史阶段原貌地层的遗址,所以又被誉为“古上海历史年表”。最近几年在福泉山外围,也陆续发现良渚文化高等级墓葬和其他遗存,出土象牙权杖等良渚文化标志性礼器。2001年福泉山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6年入选全国150处大遗址名录,为目前上海唯一的大遗址,对研究上海人类历史和中国早期文明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价值。

20世纪80年代福泉山遗址考古发掘                                                          福泉山遗址地层剖面图

考古研究表明,良渚文化时期原始农业、手工业和琢玉业尤为发达。玉文化是良渚文化中最重要的文化特征,是良渚先民创造的文化精髓。良渚先民在崧泽文化治玉的基础上熟练地掌握了切、割、挖、凿、划、钻、磨、琢、雕、刻及抛光等治玉工艺,玉琮、玉璧、玉钺等礼仪用玉大量出现,并饰有神人兽面纹、鸟纹等精美纹饰,反映出良渚先民的精神意向。

良渚文化飞鸟兽面纹玉琮式镯                                                                            良渚文化高柄陶罐

良渚文化时期陶器制作工艺比较成熟,已经能够熟练地运用快轮拉胚成形再加修整的方法,生产效率有了很大的提高。这个时期的陶器器形规整,厚薄匀称,造型多姿多彩,追求端庄稳重、对称匀称的艺术效果,有着自己鲜明的特征,纹饰多样,多为鸟蛇纹、鸟纹及云雷纹等,纹样繁复,精致秀气。其中所制黑陶胎质细腻、造型规整,器种变化多样,用途分明,尤其是鼎、豆、壶的组合,构成了富有良渚文化特色的器物组合。更为重要的是在已经发现的一些良渚陶器和玉器上出现了为数不少的单个或成组具有表意功能的刻划符号,学者们称之为“原始文字”,是社会逐步走向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

良渚文化贵族墓M204                                                                                 良渚文化燎祭祭坛遗迹

(0)

相关推荐